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一)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六十一: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一)(1)

“如坐针毡”这个典故发生在东晋时期,其本意是说辅佐太子教育的杜锡以坚强之心,对太子进行的教诲。后来就用来比喻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东晋时期,有一天,大臣王导、温峤等谒见晋明帝。晋明帝问温峤,我的前辈(西晋)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司徒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叙说从司马懿开始,说了司马氏如何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如何乱政。尤其是讲了司马昭杀了高贵乡公曹髦的事。

晋明帝听后,羞愧不已,掩面哭倒,伏在龙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这是司马氏家族的人自己对他们篡位的评价,只不过晚了几十年。

事实上,司马昭、司马炎以阴谋和血腥的手段创立的西晋,很快就得到了报应。

司马炎做了皇帝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大臣贾充联姻,让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贾南风自然成了皇后。就是这位贾后,貌丑而性妒,极爱插手朝政。还风流成性,可以说具备了一个坏女人所有的条件。晋惠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白痴皇帝,因此,贾后就愈加肆无忌惮。史学家曾经评论说,如果没有贾后的胡作非为,也许就不会有“八王之乱”。因此,可以说贾后是灭亡西晋的始作俑者。

愍怀太子司马遹(y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大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遹的母亲原本为晋武帝后宫的才人,惠帝作太子,成年后要纳妃子,此时贾南风并未进宫。武帝担心太子年纪小,不知道男女之事。就叫自己宫里的才人叫谢玖的,到东宫侍寝。

才人在皇宫内地位不高,为太子侍寝也不过是当做一个任务来完成的,但谢氏却因此有了身孕。太子妃贾南风进宫后,嫉妒心极强。谢氏知道这个女人歹毒,害怕儿子和自己受害,于是向武帝要求回到西宫居住,生下了司马遹。晋惠帝司马衷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一)(2)

司马遹

《晋书》如此记载:“幼而聪慧,武帝(司马炎)爱之,恒在左右。”五岁时,一天傍晚时分,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瞭望,司马遹却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司马遹答道:“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意思是你是皇帝,这个时候应该特别小心,不能让火光照到你)

司马炎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对人说:“此儿当兴我家。”有一种说法,就是武帝执意要立司马衷为太子,实际上是看中了司马遹,因为这个孩子确实太聪明了。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一)(3)

司马炎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继位。在中国皇帝人物谱上,他的弱智昏庸是出了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他的“名言”。相传逢旱灾,百姓连粗米都吃不上了,问他怎么办,他一句“何不食肉糜”,让所有的大臣都看到了他的智力低下。晋惠帝的低能,使皇后贾南风把持了一切,她干预国政,祸乱后宫,干尽了荒淫之事。

司马遹被立为太子有几个原因:其一是,贾南风自己没有生育男孩,只生了临海公主一个女儿。司马衷的姬妾一旦怀孕,都被她杀死,因此,晋惠帝没有其他的儿子。为皇帝立储君是国家大事,她就是再跋扈,也得听大臣的建议。其二是司马遹的年龄正适合立储,晋惠帝即位的时候,他正好十三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合适。其三就是祖父司马炎对他的评价,因此,许多大臣都庆幸有了这位愍怀太子。

但是,有贾后这个狠毒的妖后在眼前,愍怀太子司马遹注定不能善终。一次次阴谋陷害、打击,使他对政治完全失去了兴趣,他甚至仇恨自己太子的称号。行为处事也变得古怪、乖戾。

据史书记载,司马遹最大的兴趣不是读书,也不是骑马打猎,而是杀猪宰羊!他宫中设立肉市,自己充当屠夫卖肉。还在皇家的西园开设市场,销售菜蔬鸡鸭米面等杂货,简直把皇宫当成了菜市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司马遹的这些任意胡为,既有失去了父爱、缺乏管束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内心的恐惧和孤独造成的。

很少有人理解司马遹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恐惧,身为太子,和他进行交流的人极少,但贾后监视的人却很多!这使他就完全封闭了自己的感情世界。他身边的负责教育他的官员,一厢情愿地想用所谓的儒家学说、帝王之术来教育他。其效果不仅是对牛弹琴,而且使他极度的厌恶。正因为如此,司马遹才用恶作剧来对付他的这些老师。

当时的太子舍人杜锡就是一个。杜锡是西晋开国功臣杜宇的儿子。是一个“性亮直忠烈”的人。他看到储君颓废到了如此地步,痛心不已。于是多次言辞恳切地劝司马遹返归正途。司马遹非常讨厌、害怕杜锡给他说道,千方百计地作弄他。一次,当杜锡给他讲课的时候,他竟然在老师的座毡下面放置了一些针,企图使杜锡坐不下来,以此拒绝劝谏。《晋书·杜锡传》:“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和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六十一)(4)

但杜锡依然安坐在上面,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照样讲课。第二天,司马遹故意问:

昨天讲课的时候,你遇到什么事了吗?

杜锡回答:我醉了,什么也不知道。

司马遹对他的老师,幽幽地说:

你喜欢教导别人,为什么对自己也那么苛刻啊。

司马遹最终还是死在了贾后南风的手里,他的佯狂装痴的行为也没有救得了他,他的死,使西晋失去了最合法的继承人,为其崩溃的埋下了隐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