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法则是什么(节气小课堂开课)

节气宝宝:衣子涵

2017年立冬时间:11月7日 13:37:45,农历2017年九月(小)十九。

立冬介绍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养生

1、早睡晚起利于阳气潜藏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则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许多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以身体微热为度。

3、睡觉是第一大补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4、要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要改变这种不良情绪。

5、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

6、膏方进补未必适宜

近年来,膏方进补非常流行。膏方一般来说比较滋腻,易生湿,而南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让人非常容易惹湿,因此,膏方进补在南方并非人人适宜。

7、适量运动避免过汗

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但是,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过度运动,并非明智选择。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8、立冬预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9、立冬预防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10、立冬预防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食谱推荐

白菜火腿炖鸡汤

原料:土鸡、火腿、大白菜、姜、精盐

做法:土鸡斩成大块,大白菜切成大片,火腿切成小块待用。砂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放入鸡块、火腿块、姜片,煮开后转小火炖90分钟。再加入大白菜大火滚熟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可增加抵抗力、滋补强身。

西红柿砂糖藕

原料:西红柿2个、藕1节、沙糖适量。

做法:西红柿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虫草蒸老鸭

原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咸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山药黄豆猪蹄汤

原料:猪蹄适量、猪脚圈适量、山药适量、黄豆适量、枸杞适量、山楂适量、姜适量、葱适量、盐适量、黄酒适量、白醋适量。

做法:

1、黄豆洗净,提前浸泡2小时。枸杞、山楂用清水浸泡洗净。姜切片,葱挽结。浸泡好的黄豆、枸杞、山楂冲洗,沥水。猪爪、猪脚圈(以下统称猪蹄)去毛洗净,切成小块。猪蹄入锅,放冷水焯水,水开后取出后,冲洗干净浮沫,沥干水。

2、把焯过水的猪蹄重新放入锅中,加至八成满,开大火。水开后撇去浮沫,加黄酒、姜、葱结,黄豆、枸杞、山楂同时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这时处理山药,洗净,去皮,切滚刀块,浸在盐水中,加少许白醋。1小时后转大火加入山药,煮开后再次转小火。再煮30分钟,加盐调味,出锅。

功效:滋养、润颜、暖身。

百合红枣粥

原料:百合10克、山药15克、薏仁20克、红枣10个。

做法:先把百合用开水泡一次。将江米淘净,与百合、红枣用文火缓熬成粥。加白糖适量即成。

功效:江米甘平,能益气止汗;百合甘苦微寒,能滋阴降火;山药滋肾润肺;薏仁利湿健脾、清热排脓;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不但富含维生素C,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