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简单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点线面简单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法)


如何记忆才更高效呢?简言之,就是对单词进行再加工。我从三个大方面来具体介绍一些记忆法:点、线、面。

点,就是从单词本身入手,从语音、语素、词形、词义等各方面挖掘。

第一,音标法,即借读音记忆。首先根据音标将单词分段,一个音节一段,然后根据音标规律记忆每段字母。比如coordinate[ku:dineit],分段:co or di na te[ku : di nei t],一一对应,c一般发[k]音,o就是发字母o本身的音,co[ku]很容易就记住了,or就更好记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单词发[: ]音,同理,di,na,te对应音标记忆字母组合。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学生音标基础要打牢,不仅每个音标要记准,而且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要记牢。

第二,谐音法。比如strong“死壮”,hate“恨他”,holy“厚礼”(神圣的)等等。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不多讲。此法需要同学们多读,多思考。

第三,联想法。发挥想象,让单词动起来,此法可与谐音法结合起来用。比如:slam死(s)拉(la)门(m),死劲拉门,[砰地关上];wander玩的儿子在街上[漫游][闲逛];panda,n.小熊猫〔小熊猫盼〈pan〉长大〈da〉〕;lung,n.肺〔近形词〕狼〈lang〉心狗肺(lung)等等。

超级简单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点线面简单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法)(1)


第四,词形法。由词形联想,利用单词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并与汉语拼音结合起来。比如:journal,j(几) our(我们) nal(拿了):几本杂志我们拿了。

第五,英译法(paraphrase)。用英语解释英文单词,即同义转译。有很多英文单词翻译出来的中文涵义是不合适的,因为要考虑到适用的语境不同,正如很多同义词中文意思虽然完全一样,但适用的场景却大不相同。记英文涵义,要比记中文有效得多,既能保持长久不忘,又有利于深刻理解涵义,培养英语思维。

第六,分列法。找一张白纸,将30个单词写在纸上,分四列,中间留出空隙。四列分别罗列单词、音标、英义、中义。将30个单词看过一遍后,分列回忆,看一列,遮上其余四列,从第一到第四列一一看过去,有回忆不起来的就做标记,这样一遍过去等于记了五遍。“全部看-看第-列回忆-看第二列回忆-看第三列回忆-看第四列回忆-全部看”,如此反复,直到将所有的单词记住为主。操作此法速度要快,切不可在一个单词上纠结太久。

第七,卡片法。做很多张卡片,每个卡片正面写上单词,反面写上中义。随身携带卡片,利用琐碎时间看,或放到房间各个能看到的角落,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印象。

第八,信封法。将单词装进信封,分周期记忆。一遍下来第一个信封中记不住或不牢固的单词,放到下一个信封,如此类推,反复轮回。

线,就是利用词与词或词与句之间的联系,将原本孤立的单词连成线。科学表明,利用联系的思想记忆要比单纯记忆孤立的信息快速有效得多。

第一,融词入句法。将单词放入句子中理解,这是老生常谈的方法。融词入句,这个“句”却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细加工的万能句,既要与原单词有关,又要体现出此单词的特点、与别词的关系及其所适用的语境。用词造句,关照到这三个方面、这个深思的过程,也就顺其自然地记住了。比如,contrast:The two visitors provided a sharp contrast—fat andthin.此句用一对反义词“fat”“thin”道出了contrast的最核心的涵义“(正反)对比”。这个方法看似复杂,其实颇有效果,同学们平时要多思考多揣摩着自己造句,这个思考的过程便是对单词深消化的过程。多加练习,不仅提高了单词的记忆速度,而且恰当地运用了单词。造一个合适的句子,等于一下子完成了单词学习的三大步——识、记、用,岂不一箭三雕!

第二,逻辑顺序法。记忆大批量的单词,我们要重新给其排排序,尽量用自己比较习惯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排序的标准有时间、场所、因果、词性、首字母、具体到抽象、好到坏、褒到贬等等。

第三,串珠法。将许多单词视为一个个珠子,借助其他副助词将其串成短语,进而连成简单句、复合句。“词-短语-简单句-复合句”,如此由短变长的过程不仅记住了单词,而且记住了用法。

关于面,我重点只讲故事串联法。

将几个单词作为一组,由此引发联想,编造一个小故事,讲出来。连续复述一遍、两遍、三遍,单词记住了,还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思维导图故事速记中考1600词汇》《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