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

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碉楼营造技艺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2)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黑虎羌寨

羌碉,羌语称“邛笼”,是用黄泥片石结构相结合,融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而建筑起来的历史建筑。茂县现存的羌族碉楼主要分布在沙坝、较场、凤仪、南新等地区。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3)

羌族是擅长建筑的民族,羌族民居的建造技艺精湛,是山地建筑的行家能手。羌碉是其民居建筑的代表,是羌族人民古老智慧的结晶,是勇敢刚强的象征。

碉楼建造时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传统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经验。碉楼层次不一,结构严密,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从平面上看多呈四角、六角、八角,甚至多达十二角。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4)

碉楼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块石砌成,谓之“碉楼”,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所以又称之为“战碉”。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5)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6)

羌碉内部结构

碉楼墙体都很厚,不但外墙厚,房间之间的隔墙也很厚,砌墙所选用的石头,必须是又薄又宽的块石。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7)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8)

修碉楼所用的大石头都是人工一块一块背上去的,每背一块石头,主人家便会奖励帮工一块“墩子肉”(一大块肥猪肉,一两左右)。一座碉楼的修建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要耗费大量时间,因此一座碉楼的修建往往需要倾注几代人的心血。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9)

羌碉,是羌族人民的历史见证。这些诞生于刀光剑影、马嘶长鸣时代的古群碉,正是那民族精英奋争向上的脊梁,展现出了羌族人民群碉建筑术的文化风采。

0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0)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文化馆

羌笛是羌族文化的标志,在亘古至今的岁月里承载着激活生命、传承信仰的力量。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1)

两千年前,羌人的祖先生活在大西北的茫茫草原之中,以农牧为生,而羌笛也正是羌族先人在那个野性粗犷的浪漫时代里创造出来的,它既可以被当做吹奏的乐器,又可以被当做策马的鞭子,同时还是放牧时互相联络的工具,可谓一笛三用,因而深受羌族百姓的喜爱,并逐步成为羌人的文化象征之一。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2)

在没有文字的羌族中,羌笛的意义早已不仅限于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而升华为羌族文化血液中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渠道。羌笛不仅为人们带来直抵灵魂的史诗乐章,也成为羌族同胞凝聚灵魂的心灵宝藏。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3)

现在的羌笛由两根长约15-20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并用丝线缠绕构成,管头处插有发声用的竹簧。演奏的时候,演奏者双手持笛,将簧哨含入口中,然后用一种特殊的“鼓腮换气法”吹奏,指法与吹奏笛子的指法大致相同。

贵州非遗展示三穗县(魅力非遗在茂县感受羌情的生生不息)(1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羌笛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种种情感。

,时长00:38

羌笛演奏

羌笛演奏

羌族文明源远流长

羌族文化博大精深

古老的非遗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向世人传唱羌人的自信与顽强!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