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你是怎么过的小品(教你成为段子手)

教你成为段子手(38)

——追忆小品《主角与配角》

作者:见龙在田后飞天

这一年你是怎么过的小品(教你成为段子手)(1)

时隔三十多年之后,今天再看陈佩斯和朱时茂1990年在央视春晚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仍然觉得非常好看,非常好笑,甚至能够引起观众的一些思考。

很难得有一部小品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主角与配角》是由陈佩斯、朱时茂两人创作和表演的。

演员既能创作又能表演,这就很了不起了。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大部分小品都是他们自己创作、自己表演的,可以说是全才。好像那时候也不大讲究创作团队。

陈佩斯的父亲、老一代表演艺术家陈强演了一辈子配角,跟扮演胡汉三的刘江、扮演日本鬼子的方化一起,都是“坏蛋专业户”。

陈强老爷子扮演的“黄世仁”“南霸天”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他本人因为扮演反面角色凶狠丑恶嘴脸入木三分,曾经多次“激起民愤”。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河北省河间县演出歌舞剧《白毛女》。

陈强在剧中扮演的地主恶霸黄世仁激起了台下观众的强烈愤慨,一名与剧中人物悲惨命运极其相似的战士悲愤难忍,举枪向“黄世仁”射击,幸亏坐在旁边的班长及时把枪托了起来,子弹呼啸着射向天空,才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一场演出事故避免了,陈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从此当地规定看演出时,战士一律不得在枪中装子弹。

多年后陈强老爷子回忆起这件事,仍然记忆犹新。

可见他老人家的表演技艺、艺术造诣、观众反响那都是超一流的。

虎父无犬子,陈佩斯在陈老爷子的熏陶下,也成长为中国著名喜剧演员。

他们父子联合出演的《瞧这一家子》在中国电影史上成为里程碑式标志。

从那部电影开始,知名影星刘晓庆开启了爆火几十年的演艺生涯。

这一年你是怎么过的小品(教你成为段子手)(2)

别的不多谈了,只谈谈陈佩斯的小品吧。

在他创作、表演的绝大多数小品中,陈佩斯都在扮演着反面角色的形象。

既然是反面角色,就不可能是主角。

而作为配角,在一部戏中的分量是很有限的,角色露脸的时长、角度、表情、语言、动作都要有所限制,这就是《主角与配角》这个小品要探讨的问题。

一个小品要探讨点儿问题,那就不是一般的小品了;

一个小品如果再能引起观众的一点儿思考,那就更不一般了。

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一位演员,一位出色的演员,一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形象会终生定型吗?他就会一辈子只饰演反面角色或者配角吗?

这大概是陈佩斯的思考,大概也是他为他父亲的思考。

更是《主角与配角》这部小品提出的思考。

这个问题或反思会有三种答案:是、否、不一定。

《主角与配角》从小品表演确保舞台效果和搞笑目的出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陈佩斯扮演的叛徒形象将配角的特质维持到了最后,给与观众的答案是:配角到底还是配角,他的形象、气质导致他只能扮演反面角色和配角。

然而现实生活中呢?并不一定吧。

《主角与配角》毕竟只是一个小品,它不是理论探讨的论文,不是探讨人生的哲学,不是启迪智慧的寓言,寓教于乐当然好,含着眼泪的笑也未尝不可,但是它也没有必须承担这种义务的责任。

朱时茂: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嘛,我这个角色你就演不了。

陈佩斯:你的角色我演不了?

朱时茂:就是嘛。

陈佩斯:说实在的,你以为我不懂这个。

朱时茂:懂什么?

陈佩斯:演员演什么戏那全看穿什么衣裳。

朱时茂:啊?

陈佩斯:我要是换上您这衣裳……

朱时茂:怎么样?

陈佩斯:我演得比你强!

朱时茂:什么什么?你演正面人物?

陈佩斯:我演正面人物怎么着!

朱时茂:咱问问在座的朋友们也通不过呀。

陈佩斯:你问问!

(现场观众鼓掌、大喊同意陈佩斯转换角色)

朱时茂:嗨嗨!你别发动群众啊!

陈佩斯:我怎么发动群众啊,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的嘛!

朱时茂:行行!今天我看在大家的面子上,我让他过这一回瘾。(换衣服)

陈佩斯:啊?真换啊?真换啊!(赶忙换衣服)

朱时茂:来!我主要是让你看看我是怎么演配角的。

陈佩斯:啊?不不不,我今天让您看看我能不能演主角!

朱时茂:你看就我这样的,他穿上这个衣服他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啊!你们再瞧瞧这位,他整个儿一打入我军内部的特务!

作为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演员,陈佩斯和朱时茂都不会不知道表演服装并不是决定一名演员饰演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主角还是配角的决定性因素,剧本安排、导演选角、角色分配、性格定位等等是决定谁适合扮演正面角色和主角、谁更适合扮演反面角色和配角。

贱老师虽然不是演艺界专业人员,但也大致知道这些基础知识。

在《主角与配角》的这一桥段,可以说陈佩斯和朱时茂用不专业的知识误导了现场观众,导致大家一致认为穿什么衣服就饰演什么角色。

为了小品表演的搞笑效果和现场气氛,用这种错误的选择把剧情引向高潮,是一个高明的选择,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除此之外,二人更高明之处在于扮相和本色出演方面:

朱时茂本人就长着一头乌黑浓密、三七分的长发,浓眉大眼、英俊潇洒、身穿笔挺西裤、脚穿皮鞋,舞台动作舒展大方;

陈佩斯本人光头圆脸、肥头大耳、“贼眉鼠眼”、裹着搞笑的绑腿、腰掖汗巾、脚穿直打滑的布鞋,舞台动作处处表现出反派角色的猥琐作派。

这样两个人站在观众面前,不用说话和做任何动作,人们关于谁来演主角的心理倾向已经倒在了朱时茂一边。

不仅是演员,阴差阳错地,甚至连道具都在帮衬这两个人的舞台表演:小品开场不长时间,朱时茂使用的道具匣子枪枪套的皮带就莫名其妙地断掉了,他不动声色地摆弄半天也没弄好,实在没办法了,朱时茂干脆把皮带断掉的两头系在了一起。

等到陈佩斯终于抢到了表演主角的机会后,只有很短皮带的匣子枪斜挎在他身上,造成了非常滑稽的现场效果,让人捧腹大笑。

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当小品进行到这个桥段时,其实它是有两个发展方向的:

一个方向是仍然按照原来的故事情节,发展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十分成功而优秀的喜剧;

另一个方向则是陈佩斯果然不负众望,完美地塑造了正面角色和主角形象,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把“叛变”了的朱时茂“枪毙”掉,进而完成一幕斗志昂扬、振奋人心、励志感人的,但却并不一定十分成功的正剧。

这就是喜剧与正剧的区别:喜剧引人发笑,正剧引人思考;喜剧一笑而过,正剧严肃深刻。

这里我们并不是在抬高正剧,贬低喜剧。

其实优秀的喜剧要比正剧难创作得多,优秀的喜剧同样能够引人展开深入的思考并获益匪浅。

但是毕竟那一晚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毕竟那一晚亿万中国人民是在过年,无论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喜剧而放弃正剧。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娱乐为王的和平幸福年代,因为搞笑的手段、品种、平台太多太多、越来越多,似乎笑已经成为人们的本能,搞笑已经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生活方式和时尚潮流,导致人们深邃的思考越来越少、浅薄的笑容越来越多。

在古代,太平年代的老百姓们都越来越喜欢探讨房中之术;

在现代,和平年代的老百姓们都越来越喜欢探讨身体健康;

道理大抵差不多。

最后简单谈一下我们给幽默下的定义在《主角与配角》中的应用。

小品中,朱时茂扮演的主角是幽默定义中的事物一,陈佩斯扮演的配角是事物二,所以每当事物二陈佩斯出现的时候,幽默就形成了,观众就发笑了,笑料主要在他身上。

二者之间有趣的联系,就是两个演员表演时的对话、表情和动作,通过精彩的表演,把两个角色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童鞋们说是不是这样?

这一年你是怎么过的小品(教你成为段子手)(3)

(文中引用了来自网络的段子和图片,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