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赵鹏 马军 李金涛 杨振坤 吴家豪

近日,经过4天的艰难跋涉,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巡逻官兵,又一次登上某山口。他们紧握钢枪,展开国旗,庄严宣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护,宁舍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半寸土!”在人称“雪域孤岛”的墨脱,他们戍守了整整60个春秋。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1)

雪域将士忠于党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地处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勾尾于此,雅鲁藏布江纵贯其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62年6月,西藏军区158团一部挥师挺进墨脱,浴血奋战,将五星红旗插上祖国这片神圣的领土,也把自己深深植根于这片热土。

一代代官兵铁心向党、前赴后继,像永不生锈的钢钉铁铆扎在边关,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戍边之歌。1992年9月,该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2)

忠诚守卫祖国的神圣领土。

用忠诚践行担当,固守神圣国土寸步不让

墨脱的边境线上没有一座界碑,官兵用脊梁挺立成界碑。

巡逻路在海拔500米到4000多米间跌宕起伏,途中老虎嘴、刀背山、无底滩、雪人坡等地名让人不寒而栗,团里有一个“铁规矩”——团党委常委常态化带队巡逻。这条浸染着边防军人热血的巡逻路,被誉为“英雄路”。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3)

巡逻官兵征服高山峡谷。

鹰嘴崖上,上等兵张竣紧贴石壁,手攀崖层,脚别石缝,小心翼翼地抬脚。突然,张竣脚下一滑,一个趔趄,眼看就要到悬崖边上。班长达瓦罗布一把抓住他,使其脱离险情。达瓦罗布问他怕不怕,张竣说:“不怕,只要我活着,再险,也要到边境线上!”

冰峰雪山虽冷,却见证了官兵们的热血青春。战士高超突发高原肺水肿,情况危急。战友们顶着狂风,蹚开1米多深的雪窝子,用被子和热水壶裹住他身体维持体温,轮流抬着他转移,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最终转危为安。刚刚康复,高超就申请参加连队执勤任务。他说:“边防官兵以巡逻为骄傲,巡逻越多越光荣,我不能落下!”

军医郑宗钊在墨脱戍边6年,好不容易考取硕士研究生,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回到墨脱继续守边,参加边防巡逻80余次,处置伤情100余次,对所属巡逻路线异常熟悉,成为连队有名的“活地图”,但也因此使他留下腰椎、膝关节损伤的后遗症。

战士詹雨,父亲在建设墨脱中牺牲,他子承父志,奔赴墨脱。在詹雨的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父亲的工作没有干完就离开了,那穿上军装的我就多干点。”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4)

巡逻官兵通过峭壁。

听闻这条路上的青春故事,笔者深为震撼和感动。在边防,我们的战士心里始终装着祖国的土地。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5)

官兵心里始终装着对祖国的爱。

教导员蒋福养说:“大家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如果,今天我们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那么,明天就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换取。”

2021年10月,墨脱迎来了首批成建制进驻的大学生女兵。听闻这里发生的戍边故事,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女兵们立下誓言,她们克服性别、生理上的不便,和男兵们一样战胜丛林危险、高寒缺氧等恶劣环境。

用奋斗建设边疆,兴边爱民创造“29个第一”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6)

“用燕子垒窝的精神建设我们的家园”标语

步入“墨脱戍边模范营”营区,映入眼帘的是“用燕子垒窝的精神建设我们的家园”几个大字,昭示着墨脱军民固边兴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7)

军民修路架桥。

1963年,副营长李春带着75名官兵与群众翻雪山、攀绝壁、钻原始森林、闯“老虎嘴”、拐“99道弯”,走了近100天,将12根300米长的主钢缆扛进墨脱,建成了墨脱第一座钢索大桥。门巴族老人央珍说:“那是解放军架在我们门巴人心中的彩虹。”

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军民唇齿相依心连心。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减少饥荒,官兵每次休假归队都要背回稻种不断试种,终于试验出高产水稻,在墨脱全县范围内推广。墨脱的人均产粮由过去的不足百斤,增长到700余斤,结束了解放初期“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的历史。在庆祝丰收时,门巴群众捧出新稻酿,载歌载舞:“共产党啊红太阳,照在门巴村,暖在门巴心里……解放军呀,明月亮,赶走魔鬼驱黑暗,门巴翻身喜洋洋……”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8)

“兵老师”周国仁为学生上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上世纪60年代初,墨脱第一所军办小学开课。1994年,该营又在背崩乡中心小学成立了“勇为班”,坚持每年选派一名文化基础好的战士义务支教。“兵老师”周国仁扎根墨脱义务支教18年,所教的学生有1800多名考上初中,200多名考上大学,群众亲切地称其“玛米更拉”(穿军装的老师)。而今,墨脱的学校里还保留着解放军任职“国防副校长”的做法。群众为了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于2018年在背崩乡中心小学修建了一座雕塑:一名扎着腰带的解放军战士,双手牵着两名带着红领巾的门巴学生,微笑着迈开步子……

“墨脱再苦,只要我们不懈奋斗,就能把苦日子变成甜生活!”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墨脱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2019年,墨脱县全县顺利脱贫摘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军地深入结对共建,向驻地学校选派优秀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让发达地区官兵走上群众的“小康讲台”介绍先进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同时,该县每月固定1天为“拥军日”,定期送法律、送文化、送慰问进军营。

扎根雪域高原  忠诚卫国戍边(墨脱戍边模范营)(9)

群众为官兵献上洁白的哈达。

军爱民,民拥军,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部队官兵与墨脱人民结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广大群众积极支援部队建设,广泛参与到边防管控工作中。军民同心协力守卫边疆,使墨脱边防走向了稳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