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口诀(小学语文超实用的缩句方法)

缩句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难点,总是缩得不彻底。今天,我就跟大家谈谈缩句的有关知识,并且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大家如何缩句。

什么是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繁叶茂的长句子缩成只有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简而言之,记住一个口诀“留下主谓宾,删除定状补”,即“谁是谁”,“什么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口诀(小学语文超实用的缩句方法)(1)

根据我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种:去掉“的、地、得”

①.“的”前面的形容词都去掉

如“可爱的小姑娘在唱歌。”句中“可爱的”是用来修饰“小姑娘”的形容词,所以“可爱的”可去掉,缩后的句子就变成“小姑娘在唱歌。”(符合句型“谁干什么”)

②.“地”前面的副词都要去掉

如“海浪恶狠狠地撕咬着礁石。”句中“恶狠狠地”是用来形容“撕咬”程度的副词,应该删除,缩后的句子就是“海浪撕咬着礁石。”(符合句型“什么干什么”)

③.“得”后面补语必须去掉

如“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句中“手舞足蹈”是对“高兴”作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所以必须删除,改后的句子应为“她高兴。”(符合句型“谁怎么样”)

第二种:保留“着、了、过”

“着、了、过”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用法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着”表示正在保持的状态,而“了、过”却是已经完成的动作。

比如“她看着动画片。”和“她看动画片。”这两句意思则明显不同,“看着”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再如“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和“老师给我们上一堂有趣的科学课。”这两句的意思也完全不一样,“上了”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

同样,句子中如果有“过”,也不能随便去掉,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具体的运用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三种:去掉表示数量的词

数量词一般都用在名词前,通俗地讲它也起到修饰作用,比如“一座山”、“一辆汽车”、“一群学生”,它们的中心词都是名词,即“山”、“汽车”、“学生”。

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句子:“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句中“一座”、“举世闻名”起限制和修饰作用,所以缩后的句子为“圆明园是皇家园林。”(符合句型“什么是什么。”)

第四种:删除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

如“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句中“从少小时候起”就是表示时间的状语,缩句时就可以删除,缩后的句子为“我听到过传说。”(符合句型“谁做什么。”)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口诀(小学语文超实用的缩句方法)(2)

再如“在幽静的林间小道上,她遇到了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年轻人。”句中的“在幽静的林间小道上”,就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只起到限制作用,和主干“谁干什么”没有关系,应该缩成“她遇到了年轻人。”

总之,缩句就是把本来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枝干部分剪掉,留下主干就行。如果不懂“留下主谓宾”的意思,就牢记这几个句型“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只要掌握了这个要点,并结合以上讲的方法,你就会发现缩句是如此简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