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大全完整版(小品训练)

在具体学习小品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专家的一番答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春晚小品大全完整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春晚小品大全完整版(小品训练)

春晚小品大全完整版

在具体学习小品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专家的一番答疑。

问:表演考试时考生应当怎样构思小品?表演小品应注意些什么?

答:考生一定要先听好题目,然后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展示,不要投机取巧,想各种招数让老师感到意外。老师在小品当中关键看的是人物,看考生展示的是不是这个规定情景下的人物,所以考生一定要听明白老师提供的规定情景是什么。

这些年的招考当中相当一部分小品考生表演的是吵架。《卖东西》是叫架。《电影院门口》也是吵架……难道对生活的认识就只是吵架?这难道就是生活的全部么?如果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生活就没法儿看了。我们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环境,有这样安定的秩序就说明还是好人多。在小品表演当中为什么就不能让大家看到一个生活中的好人呢?总是把生活当中的个别拿给观众看,这就让考官认为考生看待生活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对艺术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创作当中充满吵架、小偷、吝啬的人……总是在创作中把人类情感中丑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不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艺术就是要把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观众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问:表演考试中考不考单人小品?多人小品应该怎样配合?

答:由于现在考生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单人小品考察的几率已经比较低了。多人小品的配合首先要求大家要有一个统一的对主题的认识。其次就是大家对环境设计的丰富想象。再次就是对人物的相互开拓。每一个人在台上都要找到自己的动作线--这个人物是在干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考生在教室外面准备的时候就要在一起来构思这个,不要只抢谁做主角。有的小组在台上演着演着成两个小品了--这三个人表演一个主题,另外两个人表演另外一个主题。像这样的情况这个小组的所有考生都会被淘汰。这说明考生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没有实现,这是考试当中的一个难点。沟通实际也是演员的基本功力。是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大家都融合进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能力问题。把大家统一起来之后再建立一个规定情景,建立时间、地点,这是考生做多人小品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问:在表演考试过程中,最忌讳什么?

答:在表演考试当中最忌讳的就是装假、不动真情。其次忌讳的是曲解生活,把自己的很多偏见强加在生活之中。创作要尊重生活本身的逻辑。

小品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理解评委老师所给题目的目的性,然后最快速地作出最佳的反应判断,并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再运用自己平时的表演优势,按要求表演小品。

但仍有同学表演不好。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杂念太多或者思绪太乱,理不出头绪来,缺乏逻辑性。更有甚者,在表演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临考的毛病。比如“笑场”,就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当中去;还有“扫台”,就是在表演过程中偷偷地观看老师的态度和反应。这些都是表演的大忌。还有的同学一上场就紧张,不知道如何去采取行动;有的同学则正好相反,一味地去采取行动,但不能够有机地与搭档进行交流;有的同学的行动不符合题目所规定的情境,演得不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还有的同学表演得很平淡,像一碗温开水一样,既没有节奏,又没有力度,更没有造型感。

那么,我们既要求真实,又要求有造型感,怎么做到呢?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在矛盾当中去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多进行训练,练好强硬的基本功,并积累经验,形成一种强烈的自信感,以至于到了考场上能把设定和即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小品表演是实践的艺术,小品表演就像体育项目一样,需要千百次地锻炼。只有通过大量地、不停顿地练习,并且多观摩、多交流,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获得评委老师的认可。

现在,同学们应该对小品的考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吧。一、什么是小品

小品是指短小的、有对话和动作的话剧作品。小品种类很多,对于考生来讲,可以简单地分为舞台小品和影视小品,与考生有关的是舞台小品。舞台小品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专为观众欣赏而编排的小品,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有为训练演员、提高演员演技、帮助演员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教学小品;还有为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可塑性的即兴小品等。这三种小品由于目的不同,具体组织、表演和要求也不同,这里讲的是第三种小品--即兴小品。

即兴小品也叫命题小品,是影视表演、导演类专业面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即兴小品考试的形式是,评委老师首先把若干位(一般是3~5人)考生分成一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做代表抽取一个命题或故事梗概,经过同学们自己短时间的讨论、构思、分配角色后,为评委老师现场表演。

二、怎样准备(构思)小品

首先讲如何组织小品或者说如何排练小品的问题。

每一个小品都包含有四个要素,即主题、事件、情景和相对的完整性。总的说来,要组织、排练好一个小品,就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事件典型、有代表性;情景清晰、情节动人;结构精巧、故事完整。

小品是一个演员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的综合体现。同学们在考场上准备小品,一般需要快速地回想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遇、所读过的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事件、材料,以及自己从这些事件或材料中获得的种种启发、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整理,展开丰富的想象(包括联想等),从而编出一个故事,再不断丰富、细化,经过排练最终形成成熟的小品。当然准备小品不一定都是按照从主题到结构再到事件、细节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也可以从一个有趣的中间环节出发,逐步扩展为小品。例如从一句有趣的话语、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件罕闻的事情发展开去,增加别的事件设计别的语言和动作等,最终形成完整的小品。这个中间环节往往也是小品的高潮部分。

1.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主题就是小品的中心思想,就是你通过所表演的小品要告诉评委老师的某个道理。主题鲜明就是小品中所有的事件、情节都要紧紧围绕既定主题展开,为既定主题服务。这就要求同学们从一开始就要确定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确定好自己表演什么,怎么表演,并且一演到底。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的配合需要选取什么样的事件、细节进行编排。

如何使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呢?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人的生活越丰富,阅历越多,思考越深,这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其寓意就越深刻。“见多识广”是使所演小品主体鲜明、寓意深刻的前提。这是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因此,每一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培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并能经常去各种场合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必要时还可以记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多读、多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学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只有这样,我们在考场上表演小品时才能才思泉涌,左右逢源。

2.事件典型,有代表性

有了深刻的主题之后,就需要去选择一些能够很好地揭示主题、表现主题的事件。主题与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题是通过事件揭示出来的,事件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所谓事件,就是有头、有尾、有过程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称之为事件。但由于时间和场合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与既定主题有关联的事件都表演出来。因此,围绕主题选取的事件一定要是最直接、最典型、最恰当、最生动、最能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事情,这样才会使你所表演的小品产生巨大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3.情景清晰,情节动人

情景也叫情境,是指事件发生、发展所处具体场合的情形。情景一般都是由评委老师规定好的,考生不能随意改变。

情景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方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其实,一切人物的行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任何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小品也不例外。行动的链条是:感觉--判断--行动。即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刺激)先有感觉,再有判断,然后才有行动。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我们是先接受信息,经过思考判断后才去行动的,而这个信息就是规定情景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思考、判断应该根据评委老师事先规定好的情景来进行,行动也是在这种规定情景中进行的。一个行动有三个要素: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同样受到规定情景的制约。人的行动都是以内心的判断为依据的,然后才会有一系列的动作,形成一条动作线。演员在内心中对规定情景进行分析,以所扮演角色的思维逻辑去思考、判断,然后产生行动。优秀的小品演员其表演细腻,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的细节,这些都需要从规定情景中去发掘。例如在学校大会上或法庭上,两个人只能说悄悄话而不能大声喧哗;跟离自己很远的朋友挥手打招呼自然会大声呼喊并加大挥手动作的幅度;面对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必然会毕恭毕敬而不能耀武扬威。规定情境越清楚、细致,演员就越知道如何行动,就越能组织出真实而又精彩的动作细节。这就要看同学们理解能力的高低了。

情节,又称故事情节,指的是人物活动、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一部小品的情节是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事件和矛盾所构成,用于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各个人物由于各自的立场、观点、性格的不同,在一起时必然会发生各种冲突,开展多种形式的争斗,构成各种各样的事件,导致各式各样的结果。反过来,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情节体现出来的。同学们在组织排练小品时,要重视情节在突出主题、刻画人物上的重要作用,要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为依据,认真提炼情节、安排情节。

情节不仅要精彩,而且还要动人。而要动人,首先要动己。自己不感动,何以动人?当然,情节以及情节的发展都必须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是起码的要求,绝不能凭空去编造。

4.结构精巧,故事完整

有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选择了典型的事件,也有了合乎情理的情节,余下的事情就是要编织一个精巧的结构,安排事件的表述顺序,或者说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式来很好地为主题服务。要迅速判断你所选择的事件和情节,哪些需要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带而过等等。结构对于小品很重要,一个好的结构不仅有利于表达主题,可以吸引观众,同时也便于事件的展开。小品的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架,事件、情节、细节等这些“筋脉血肉”都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选对结构是小品成功的基础条件。

一部小品的结构与一部影视作品的结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传统的剧作结构是三段式:开端--发展--结局。好多小品也是这样的结构。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评委老师在考场上总希望看到新的、与众不同的结构,如开放式结尾的结构、时空交错的结构等等。采用新颖结构往往容易引起评委老师的兴趣并能给评委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必须注意,采用新颖独特结构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主题的表达

对于小品结构,同学们平时就要多加训练,可以找人观看自己的排练,多听听他人的感觉和意见。在考场上准备小品也需要重视排练,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放在情景讨论、角色分配以及个别话语的推敲上。表演本来就是实践的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要充分注意实际排练中的感觉,有时在排练中会突然产生灵感,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反复排练可以对小品进行不断的丰富和细化,许多细节都是在实践排练中自然闪现的。通过反复排练还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正确的感觉,使小品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关于如何构思小品,这里给同学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供参考。

小品题目:车站里的票贩子国参演人数4人

构思概况

①立意:贩卖假车票,坑人也害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②分工:一人扮演售票员,一人扮演购票者,另两人扮演票贩子。

③故事梗概:购票者因有急事要购买北京至上海的火车票,但车站票已售完;票贩甲主动和购票者搭讪,票贩乙与票贩甲一唱一和,将假火车票以高价卖出;二人在分赃时发现钱是假的。

国表演过程

(车站售票厅内,票贩甲东张西望)购票者:请问大姐,有往上海的卧铺票吗?售票员:没有。购:那有硬座吗?售:没有。购:站票?

售:站票也没有了。

购:啊,都没有了!那最近的票什么时候有啊?售:一周以后再来看看吧。

购:一周以后?这怎么办啊,我可是有急事!

票贩乙:(假装也要购票)欸,快点,快点。我有急事买票!购:帮个忙,大姐。

售:你先让开,让下一位乘客买票。乙:喂,怎么回事啊,你!

购:欸,你干吗?大姐求求你啦!

售:跟你说了,一周以后再来。快快快,先让开。乙:请买一张到上海的车票。售:没有了,下周再来。乙:谢谢啊。

甲:(对购票者)买票啊?购:是啊。

甲:上哪儿啊?购:上海。甲:哦。

乙:谁有到上海的票?

甲:我这儿倒是有一张到上海的票。购、乙:啊?大姐,你有到上海的票?!甲:不过价钱贵了点。现在要吗?购、乙:多少钱哪?甲:八百。

购、乙:啊,八百?太贵了吧,快一倍了!

甲:嫌责别要。这还算便宜呢。实话给你们说,我也是高价从别人手里买来的,现在有事走不了了,才又卖掉。

乙:大姐,我要。

购:欸,不不不,大姐,我要了,我要了。乙:大姐,我出九百,给我。购:干吗呀你!我一千!乙:我一千一。(购、乙相争)

甲:一千一?一千一一次,一千一两次……

购:(一把把乙推到一边)大姐,给我吧,我一千二。大姐,你真好!再见啊。(甲得意洋洋地数钱)

乙:大姐,刚才我装得不错吧。

甲:演得一般。那小姑娘简直是一傻帽!好,给你三百!乙:三百?太少了吧!再给点儿吧!甲:三百不少了!

乙:再给点儿,再给点儿,大姐!

甲:好,再给你五十。这怎么……这钱不对劲儿呀!你看看是不是假的?乙:我看看。

甲、乙:假的!假的!

甲:这小丫头片子,你敢骗我!

乙:大姐,大姐,别去找了。反正咱这票也是假的,自认倒霉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