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一号线速度(广州地铁一号线)

羊城晚报记者徐振天 实习生 郑舒雨

3月5日起,已“服役”25年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将迎来首次“大修”,这是广州地铁开通至今首次进行的一次升级改造,广州地铁将利用3、4月的节假日共16天提前1.5小时收车进行施工。为降低改造期间对市民夜间出行的影响,一号线沿线站点将提供公交接驳服务。

作为广州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号线见证了广州城区“东西两翼”发展的走向,也成为很多“老广”心中的“回忆专线”。在他们眼里,一号线是交通工具,也是人生伙伴。

广州地铁一号线速度(广州地铁一号线)(1)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开通运营现场 广州地铁供图

串联羊城37里繁华,从梦想到现实

广州地铁一号线是羊城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这座国际大都市构筑现代化交通体系的起点。建设现代化的广州地铁,曾是彼时广州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1962年提出第一份地铁地质勘探报告起,到1993年12月28日地铁一号线正式破土动工,其间三十年的艰辛与努力,都融化在当天大红色的开工典礼舞台上。

满载着千万人重托的世纪工程启动。机器轰鸣声中,建设者们推动广州地铁从梦想走向现实。

这是广州人民集腋成裘、众志成城的结果。1994年,时任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总经理邵云平说:“一号线是广州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涉及面最广的市政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预计不少于100亿元人民币,所需资金全部由广州市政府拨款、社会集资、物业开发与利用外资四个方面筹集。”

低沉浑厚的鸣笛声穿过珠江航道,1997年6月28日,花地湾站人头攒动,喜悦和笑容洋溢,人们带着新奇的目光钻进黄色的地铁车厢,一号线西塱站至黄沙站一期工程开始观光试运营。

至此,羊城人民终于圆了地铁梦,尽管这一梦想的到来,比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晚了26年,比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晚了134年。

1999年6月28日,一号线西塱站至广州东站方进入全线正式运营阶段。黄龙在地下穿行,所经地区大部分为旧城区,也是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的商业繁华地带,它载着羊城的地铁时代梦想,串联起这座城的活力与文脉。

以18.5公里长的一号线为起点,如今的广州地铁版图,已扩张到线路15条、运营里程589.4公里、车站290座。如火如荼的工地上,同时还在推进着12条、273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这片改革热土上密如蛛网的地铁线路背后,正印证了广州老市长黎子流感怀一号线建设艰辛所赋诗词之言:“不畏艰险闯通途,人民共享皆称颂。”

伴行市民25载通途,似亲人似朋友

守护广州市民25载,如今的一号线已是很多广州人眼中的“回忆专线”。“亮眼黄”“高大上”“每人限买一张票”,是一号线给不少“老广”留下的时代印象。

“线路全线正式开通的后几天,我第一次坐上一号线。在此之前我坐过香港地铁,但初见一号线时还是被它的漂亮和先进程度惊呆了,进到车厢内的第一感受就是列车太漂亮了!”时过20余载,今年五十多岁的邓阿姨仍对她第一次乘坐一号线的当天情景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从杨箕到陈家祠,一号线曾是邓阿姨上下班通勤必用的交通工具,“每周都要坐四五次,方便又快捷。”光华流转,如今的邓阿姨已临近退休,一号线又成了她拜访老友、逛公园的交通利器。

于生活在越秀、荔湾一带的市民而言,一号线绝不止是交通工具的含义。

“也是伙伴。”1996年出生的马女士与一号线差不多同龄,2014年读大学之前,她的活动范围多在芳村坑口附近。“要‘出芳村’就坐一号线,一号线相当于我接触外界的一个窗口。”

“更像是朋友。”家住陈家祠附近的陈同学,曾以上初中时每天、高中时每周的频率与一号线伴行。从陈家祠到东山口,近5公里的路途,12分钟打个盹即达。

回忆起与这位老朋友的“往事”,陈同学笑言:“我从小就很喜欢广州地铁,长大后去到其他城市坐地铁,就会不自觉地跟广州地铁比较。每年看着它有新线路开通,就像在跟朋友一起成长。”

“后来,广州的地铁线路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印记也更多地出现在广州东边的天河区,有时候挺长时间不坐一号线,心里还会痒痒。吃完饭没事了,会‘故意’去坐一下,找回记忆中的感觉。”似亲人?或者似朋友?邓阿姨说不清楚,她只坚信“我跟它的亲切感特别强”。

以暖黄为主色调的一号线,辗转于西塱和广州东站间,又穿梭在乘客的岁月旅途里。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市民成长,又倏地消失在每天的夜色中。

编辑:木青

来源:金羊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