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

一、起源与演变

“皮”字最早见于商代“皮父乙卣”和“皮觚”的金文,为会意字。为手拿一个铲子一样的剥皮工具的形象。是商代时给牛羊等动物剥皮时所用的工具的形象描绘。把“皮”解释为用手去剥皮,是“皮”字在后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代人看到西周金文或者小篆等,望文生义的臆断,和最初的字形不相符了。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3)

到了周代中期的“九年卫鼎”和晚期的“叔皮父簋”字形稍有变化,工具的柄发生弯曲,“叔皮父簋”中“皮”字的手形放在字的左边。但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4)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

小篆延续金文字形,并逐步发生讹变。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6)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7)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8)

到了战国时期,字形进一步发生讹变,手持的工具已经分离,看不出最初的样子了。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9)

到汉朝“皮”字仍在发生讹变,从汉印的字形变化中可以看出其大概的演变轨迹。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0)

但隶变后,字形统一了,成了一个纯粹的记号字,一点也看不出剥皮工具的样子了。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1)

楷书继承隶书,“手”变成了“又”,字形确定为“皮”,是一个纯粹的记号字。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2)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3)

二、含义

《说文解字》:“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本义为用手剥兽皮;后引申为生物学上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皮层组织。《广雅》:“皮,剥也。”《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韩非子·五蠹》:“禽兽之皮足衣也。”

皮引申为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如: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又引申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又引申作形容词,指表面的,肤浅的。如:皮肤之见、皮相、皮面、皮里春秋、皮壳。

形容顽皮、调皮。如:这孩子真皮!、皮脸。

形容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皮也是姓氏。

一年级语文看汉字演变写汉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