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1)

中国民族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2)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以五声音阶为主。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3)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民国时期的上海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与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4)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5)

✿《渔歌》✿

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国乐之美。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6)

✿《朝元歌》✿

《朝元歌》,曲牌名,又名朝元令。曲调用乙调或正工调,商调式。全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四句,曲调是上下对句式重复结构;第二段五句,曲调是四句式结构,末段五句,曲调是二小段式,后小段为第一段上下句式的变化再现。后被人用此曲牌编成箫曲,此曲多叠用四支,曲调古朴幽雅,韵味十足。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7)

✿《絮花落》✿

《絮花落》原曲的本身是外省曲谱或古曲,经过玩家的旋律加工,加花音、改变定弦之后逐渐成为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作品,当时称之为“新谱”,而“小曲”这个名称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它成为大调,小调、过声谱、新谱的统称。它以器乐的丰富音乐和宽广的音域,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地方色彩浓郁,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8)

✿《花六板》✿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用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少量乐器演奏,格调则更为雅致。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9)

✿《薰风曲》✿

《薰风曲》全称《虞舜薰风曲》,是一首古朴大方、雅俗共赏,深受人们欢迎的二胡古曲.近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只见薰风吹渺,轻幔飘飞,悠扬诗韵回荡扇宇,犹如隔世超尘,雍容自生。”古色古香的国乐编曲,充满著质朴的古典美感,优雅别致的乐曲旋律,悠扬悦耳。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10)

✿《欢乐歌》✿

《欢乐歌》为江南丝竹名曲,属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花自飘零(花自飘零水自流)(11)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结语:聆听国乐,会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诗词的那种意境,隐约之间,就令人陶醉其中。多好,多美!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