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

最近鹅叔关注到一个电影,对,就是71岁了,还在拍电影的吴宇森执导的新片:

《追捕》

这部电影翻拍自1976年的日本同名电影《追捕》,由高仓健主演。

影片在日本反响一般,但在中国,它的历史地位,说出来,简直吓死鹅叔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

原名《越过愤怒的河》,中国引进译作《追捕》

《追捕》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引进内地的外国电影

最早出现在1978年举办的第一届“日本电影周”中,同时上映的还有《望乡》和《狐狸的故事》。

这几部中唯独《追捕》大火。

高晓松在一档节目说“这部电影的风靡程度,如果当时的票价是30元,票房至少100亿。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2)

1978年同期电影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改革开放,人们对外界生活了解匮乏,以为全世界都跟中国一样。

但是在《追捕》上映后,剧中情景是:个人可以拥有私家车、私人飞机,人们穿着可以多种多样,女主真由美可以自由追逐爱情。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3)

她说的那句“我喜欢你”,估计当时很多女孩子都羞于说出口。

现在“我爱你”都烂大街了。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4)

人设上,高仓健饰演的杜丘,他有作为检察官的智慧,也有硬汉的勇猛与担当。

而杜丘的正面形象在当时那个年代何尝不是一个颠覆(对比当时的抗日片)。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5)

女主真由美也是,她家有农场、有工人,那可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做派

她在片中所呈现的样子,对当时影视作品惯常表现的“地主家的形象”也是个颠覆。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6)

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影片上映后,会如此大受欢迎。

就连“时尚界”也引起骚动,全国上下都刮起一股“硬汉潮”

墨镜、高领风衣,成了那个时代我们的爸爸们、叔叔们的标配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7)

据悉当年有一家服装厂,依照高仓健在影片中的那款风衣生产了10万件,结果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卖光了。

赶时髦儿的中国男人一边纷纷穿起了米色挺括风衣,一边将这个男人视作暗暗较量的“时尚公敌”。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8)

传说中的“时尚公敌”

《追捕》中真由美的配音演员丁建华回忆这段时光,说当时男人都把领子立起来以为能引起小姑娘的注意

“而我因为在电影中一直和高仓健演对手戏,太熟悉他的样子,所以就经常在生活中嘲笑一些朋友‘你们的脖子又短又粗,即使把领子竖起来也没有办法变成高仓健的’”。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9)

高仓健还有一票迷妹,当时有很多人给他写信,中文、日文、英语,绝大多数都是女孩子。

在80年代初,《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到哪去找高仓健》的文章,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这篇文章放在今天自媒体时代,那就是妥妥的百万 、千万 。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0)

该篇文章的女作者写道:

“我常叹息找一个理想的伴侣太难了,偌大世界,就碰不到一个合适的……第一,我们必须志同道合;第二,他必须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对后者尤其苛刻。

是的,看到了没,那个时候,我们的妈妈、阿姨们,迷恋的可都是硬汉,不是什么小鲜肉啊。

还有一位女孩写了一首诗:你如果是猎手,我愿让你的弓箭穿透我的胸膛。

多么热辣、赤裸、大胆的表白。

没准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灵感,就是来自这首诗。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1)

他是第一个硬汉型的男演员,他让当时所有长得好看的演员都‘不想活了’。”——@高晓松。

高仓健的人格魅力也不仅限于角色。

一生拍了205部作品,最后一部是81岁时拍摄的《给亲爱的你》。

在拍摄《八甲田山》时,剧组的每个人员都要忍耐极度寒冷的环境,导演森谷司郎问高仓健:“为什么你会如此的努力?”

高仓健回答道:“因为我活着,所以必须要努力!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2)

《八甲田山》剧照

在与张艺谋合作的《千里走单骑》中,剧组人员也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敬意。

该片编剧邹静之回忆高仓健:

“没有他的戏,他也不会离开片场,他要留下来看别人演戏。而且在片场从来都不坐下,他觉得坐着是不尊重演戏人后来导演也把监视器弄高站着看,片场因为他,完全没有闲散、懒散的气氛,都很认真地工作。”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3)

相比工作,他的婚姻却很不幸。

1956年,高仓健与小自己七岁的当红歌星江利智惠美一见钟情。

三年后,这对金童玉女结为艺坛伉俪,高仓健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他不希望妻子抛头露面,江丽智惠美因此放弃事业在家。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4)

但因为江丽无法生育,在一次流产后,高仓健心灰意冷,之后行踪飘忽不定。

1970年2月一场大火烧了他们的家。两人从此分居、婚姻名存实亡。

在1982年,江丽因酒醉呕吐物堵塞呼吸导致死亡,而葬礼正好是她与高仓健结婚纪念日23周年。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5)

高仓健听到噩耗从片场赶来参加葬礼,他说“世上不会有人比她更宝贵。”

此后未再结婚。

2014年11月10日高仓健先生因患恶性淋巴瘤去世,消息直到18日才公开。按照他的遗愿,葬礼仅有亲近的人参加。他走的很安静,不想再打扰到别人。

经纪公司发布声明:“希望大家能为把笑容留在每个人心里的故人,安静地祈福。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6)

去世的消息公布后,国内也有许多导演发声缅怀这位演员。

姜文说:

“听说高仓健没了,挺痛心的。但电影就是这样前赴后继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1970年代末,《追捕》对中国观众认识外面的世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远超其他文艺作品,对我们那代人,这是很深刻的印象,我从小就看他的电影,我妈也迷他。”

张艺谋发微博:

“惊悉挚友高仓健先生过世,心情无比难过,从相识到相知,十余年光阴,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尽管不愿相信现实,但老友已去,只有沉痛哀悼,祝愿他在天堂幸福开心!”

高仓健与中国的缘分始于《追捕》,终于《千里走单骑》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7)

有段子说张艺谋崇拜高仓健,于是也模仿他穿立领风衣。

这虽然无从考证,但张艺谋对高仓健的喜欢确是真的。

2002年《英雄》就曾邀请高仓健主演李连杰那个角色,被高仓健拒绝,称之为“不感兴趣的剧本”,希望可以演绎探讨人与人关系的电影。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8)

2005年张艺谋为高仓健量身打造的《千里走单骑》,将这位古稀之年的老熟人请来中国。

《千里走单骑》的取景地在丽江的一个村子,即使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村民仍然知道“阿健”是电影《追捕》里的杜丘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19)

有一部日本电视台NHK专门拍摄的纪录片《高仓健遇到的中国》里面记录了高仓健的这次中国之行。

其中一位村民说道:

“即使数百年之后村子不存在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这部电影了解这个村子,也能知道高仓健曾经到这里拍过电影。

高仓健去世后,带走一代人的记忆,而吴宇森导演的新作《追捕》又让这段记忆被重提。

高晓松谈上海和香港电影(追捕这电影要放今天上映票房100亿起)(20)

关于这部影响中国一代人的电影,影评人史航的总结很好:

我们小时候,对我们来说,像高仓健、田中裕子、吉永小百合、松坂庆子、倍赏千惠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有那么多重要的名字,但是到现在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河东变了河西之后,发现日本的电影对我们来说,最多还有一个宫崎峻,动画片,别的就没了。……所以这一切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没有什么可伤感的,只能说我们曾经的感动我们记得就好。——@史航

曾经的感动我们记得就好

送给曾经迷过《追捕》的8亿中国人,以及现在还在迷恋电影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