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

文 | 米粒妈

转眼间,双减已经一年多了。

各种学科培训和幼小衔接也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还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原来就不爱给孩子报班的家长,觉得现在好了,大家都不报班,也不用被迫卷了。但后台还是有很多家长跟我们留言说,取消培训班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

这其中最懵的,估计就是一年级准新生的家长。“双减”减掉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内容,但上学后该掌握的该学的知识,却一点都没少。

好多朋友跟我说,不知道怎样调整孩子的节奏和规划,新生入学不就跟开盲盒一样嘛。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2)

写了这么多年文,从研究教育政策再到实战经验,米粒妈都经历了不少。几乎每到这时候,米粒妈都会掏心掏肺地跟大家聊聊。

希望米粒妈的经验,能让大家在心里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个底儿,不至于在孩子的求学路上摸黑前行。

我也根据米粒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很多教训,尤其是“双减”之下,幼小衔接到底怎么准备,还有升了高年级再回头看,幼小衔接究竟什么最重要。

今天一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姐妹,在孩子的幼小衔接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3)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4)

学科学习,什么最重要?

关于数学语文和英语这三大主科,学前应该如何准备?米粒妈觉得双减之后,没有了所谓的“幼小衔接班”,幼儿园也都“去小学化”。在这种情况,反倒给家长更多的时间,帮孩子做好准备。

其实整个小学阶段,就是为中学学习更复杂、更高难度的知识打基础的。

·语文

尤其是语文,因为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米粒妈一直强调:语文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得语文者的天下!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5)

语文学习,阅读是第一位的。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最吃童子功的学科,真的是需要从亲子阅读就开始启蒙。

阅读既是习惯,也是语文和所有学科的基础。你想想看,识字,阅读理解、作文哪一项,哪个不需要阅读打基础。

米粒小时候曾经闹过一个乌龙。

有一次米粒放学回来跟我说,老师让第二天带毯子,我还纳闷,带毯子做什么用?米粒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是老师写在黑板上,他就抄到记作业本上了。

结果晚上遛弯的时候碰见了他们班的学霸,我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老师让带的是毽子,体育课上用……

合着米粒这阅读和理解,是哪个也没过关啊。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6)

还真不是米粒妈危言耸听,要是阅读能力不行,甚至连数学都受影响,不信戳这篇《小学家长的肺腑之言:三年级数学差是语文惹的祸》。

各位米粉听我一句劝,学前阶段时间充裕,一定要大量大量大量阅读。尽早识字,尽早阅读!

0-3岁的阅读以认知类绘本为主。3-6岁逐渐过渡到桥梁书、故事书。对文字敏感、识字早的孩子,6岁以后就可以放手去读章节书啦!

说回来,除了阅读,写字也是需要提早练习的。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7)

但重点并不在会写多少字,而是要盯住孩子,掌握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正确的发力方式。

幼小衔接练字的重点就是:求稳,不求快。先把基础练扎实了,以后自然会快起来。

米粒妈觉得,5岁左右可以让孩子多练练控笔,运笔。某宝买一些笔画的描红,按部就班联系。有些孩子精细动作弱一些,可以先练习点连线,把基础打牢固,再开始学习写字。

直到现在,米粒妈隔一段时间还会让米粒集中练习一下基础的笔画书写。

除了阅读、和书写,古诗词也可以利用这段充裕的时间,让孩子多多诵读和掌握。

米粒妈的秘诀是:把小学阶段要学的古诗词整理成一个听单,不用花大块的时间专门做这件事,每天利用刷牙洗脸、吃早饭这样的碎片时间播放给孩子听,当成BGM来磨耳朵就行。

·数学

说完了语文,再来说说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还算比较简单,基本上孩子能用数物对应的方法数出1-100,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尽量不要让孩子形成机械记忆就差不多可以了。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8)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9)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0)

这一点米粒妈之前也说过,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来,上学前掌握数和形的关系就够用了,其余的题型和玩法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平时尽量在生活中多做引导,注意培养孩子思考问题时形成数学思维。米粒小时候主要是玩积木和乐高,包括现在他还是在玩乐高,这都是对锻炼逻辑思维很有好处的。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1)

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看一些《数字积木》《数学小精灵》这样的动画片,看完之后数与形的概念应该没有问题了。

另外,有一些思维游戏书也不错。像《最益智的迷宫书》《日本幻冬舍全脑开发》《摩比爱数学》,这都可以玩。具体介绍大家可以去这篇文章里找《要不是我拦着,神兽差点一口气刷完五本数学题!》。

有余力的孩子,建议逐步练习计算和口算。但不要着急,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逐步推进。先把10以内加减法计算熟练,然后20以内,30以内……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2)

·英语

关于英文启蒙,尽管米粒妈一直建议越早开始越好。不过每年到了新学年,还是有大量的米粉来问我:米粒妈,马上要上小学了,孩子完全零基础,怎么破?

这么多年分享英文启蒙经验,米粒妈把干货和经验总结成一本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

孩子如果比较小,还没开始有英文启蒙,可以按照我这本书里总结的经验:先用大量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磨耳朵、用孩子喜欢的有英文动画片制造英文语境、用分级读物来全面提升。

但如果孩子到了入学的年纪,或者到了三四年级(有些地区到了中高年级才开始接触英文)还是零基础,也不需要焦虑。

大童启蒙也有优势。米粒妈建议先跟住校内学习,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多读英文绘本或者分级,同时多看英文动画片或者儿童电影,制造英文环境。大童的理解能力比幼童要强,但吃亏在母语强势,再接受新语言有一定难度。不过选对方法支持以恒,起步晚也能进步神速。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3)

幼小衔接,能力先行

知识上的储备咱们说完了,再来说说能力的培养。

米粒妈看看周围那些真正的学霸牛娃,都是从小学就培养好了学习习惯、规则意识和自驱力。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4)

米粒在低年级的时候(那时还没开始双减),米粒妈对成绩和排名也是紧张到不行。不过如果能重回一年级,米粒妈最想做的事,就是帮助米粒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从现在起,他需要为自己负责了。

米粒妈在《欢迎来到一年级》这本书中读到过一段话,非常精准地描述了这个状态:

“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前,大部分孩子并没有真正练习过对自己负责。即便是吃喝拉撒的生活细节,在家的时候有大人操心,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保育老师负责,孩子只负责自己愉快地玩耍就行。

但是现在我们进入小学了,我们生活重心从开心的玩耍转移到了有序的学习上来了。我们的孩子们需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形成的第一个意识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最基础的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从玩具收纳,到装书包,每天早上起床穿的衣服等等,都要实操起来。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5)

很多老母亲觉得孩子整理得慢、没有条理,甚至丢三落四,几次下来就会忍不住上手代劳,但长期下来,这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记得米粒入学家长会时,老师就反复强调过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要让孩子知道,整理书包是他自己的事,每样东西放在哪、去哪找,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们要做的,就是忍住动手帮忙的冲动。

不要小看这一点。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米粒妈在学校门口等米粒放学,看见一年级小豆包,真的每个都不!一!样!

有的穿戴整齐,迈着欢快的步伐,一路跟着同学,精气神饱满地放学。有的小朋友,小黄帽是歪的,校服扣子都没系好,里面的衬衫一半塞在裤子里,一半凌乱散在外面;书包的拉链都没拉上,里面的书摇摇欲坠,快要掉下来;还要腾出一只手拎饭盒,一只手握着水杯,别提多狼狈啦

其次,要训练孩子“听话”。

能听全、听懂老师的指令,并且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件事可太重要了。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6)

米粒刚上小学那会儿,就有点“听三不听四”。有时候学校会组织集体活动,某一天需要统一穿校服,到了米粒嘴里,要么就是记不得哪天有活动,要么就一口咬定虽然有集体活动,但不用穿校服。

米粒妈也着实在这事儿上被米粒“坑”过,火急火燎地送过两次校服之后,我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是再听不全老师的话,就自己承担后果。

与此同时,在家里我们也着重做了一些小练习。

从简单的短句开始,我先发出一个指令,过一会儿再让米粒复述出来并执行,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指令的难度,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训练孩子从听觉转化成行动的意识。

反正多管齐下吧,后来倒是没再发生过类似的事。

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小练习,其实从幼儿园阶段就可以开始训练了,这对于孩子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行动力都是非常不错的锻炼。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7)

最后一点,就是坐得住。

幼儿园孩子们经常是围坐在一起,课堂氛围也更轻松随意,但上了小学,无论从教室布置,到课堂纪律,都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坐住40分钟对刚上学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入学之前就要加强对孩子专注力的训练,以及树立规则意识。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8)

作息规律,重视体育

上小学之前,就要养成一个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家长也要跟着调整状态。

以前早上只需要把娃叫起来往幼儿园一塞,偶尔迟到一会儿也没关系,老师还会给留饭。

上了小学可不一样了。

早睡早起是必须,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让孩子大声朗读一会儿古诗或是英文,醒醒神提提气,为一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大声诵读的好处和方法米粒妈也写过《火遍海淀妈妈圈的“337朗读法”,我实践了半年之后来交作业》。

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感悟(海淀妈妈吐血总结)(19)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户外运动,跳绳、拍球、跑跑跳跳,每天要保持2小时的户外运动。

如今中考的体育分数占比越来越大。在学前阶段,提前储备体能,同时养成锻炼的习惯。大量的户外活动还能保护视力。从这些角度来说,体育才是学前最最最值得投入的一项。有好的身体,才是学习的保障。

很多新晋小学生的家长刚开始都会有点慌,总会担心自家娃能不能适应学校的节奏,这都是正常的,当年米粒妈也焦虑过。

但后来我发现,其实理清自己的思路,掌握了大方向,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关于学科学习,我们只需要放平心态,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

这些年米粒长大的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米粒妈经历过、解决过、反思过,再把这些经验总结成文,怎么排雷、怎么避坑,都是掏心掏肺的实在话,就是希望能让姐妹们在没有头绪、迷茫的时候,看到一线希望,少走弯路。

这不正是我们相聚在这里的初心吗?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