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环保改善(永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庆生态环保改善(永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

天蓝水碧美丽永川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科儒 摄

本报记者 张 玲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突破,临江河流域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全域水环境大幅改善,长江永川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交通、工业、生活和扬尘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永川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建成垃圾渗滤液及膜下水处理中心等一批固废处置设施,带动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永川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1%……

  5年来,永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碧水、蓝天、田园、绿地、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在环境准入、总量减排、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取得突出成就,永川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的139项重点项目全面完成,20类26项约束性指标全面达标,其中17项指标优于约束指标要求,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态“答卷”。

  铁腕治污 碧水长流

  近日,记者走进兴龙湖公园,湖光山色映入眼帘,湖水清澈见底,水里的水草轻轻摇曳。作为临江河流域一部分的兴龙湖水体,印证了永川铁腕治污治水的成效。

  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重庆永川是长江入渝第一站,临江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永川人民的母亲河。2017年初,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成为永川“一号民生工程”,城区河道截污、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等专项整治即刻上马。5年来,永川累计新建城乡污水管网335公里,修复城区破损污水管网704公里,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达89座,累计处理能力达27万吨/天,同步实施提标改造,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执行一级A标及以上的达94%。

  与此同时,永川还开展了畜禽养殖、工业企业等“1 11”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实施“千沟万塘”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整治沟塘612条(个),累计整治各类污染源4.3万余个,建立健全水质月考核排名通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质预警督办以及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为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保驾护航。通过多年的努力,临江河年均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2018年的Ⅴ类、2019年的Ⅳ类、提升到2020年的Ⅲ类,小安溪、九龙河水质同步达到Ⅲ类,2021年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作为重庆唯一生态环保实践范例在全国推广。

  科学减排 守护蓝天

  近年来,永川区大力控交通、扬尘、工业和生活污染,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全覆盖,淘汰黄标车1244辆、老旧车1300辆、柴油车601辆,关闭钢铁、煤矿和烧结砖瓦企业65家,煤炭、钢铁工业产值占比下降到3%。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8.7平方公里,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全面推进露天焚烧、烧烤整治。每天每小时精准调度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川渝毗邻区县签订联动协议,联防联控联治区域间大气污染。

  综合整治 净土常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永川区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采取“植被景观恢复、挡土墙、截排水沟”的方式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经过多年时间综合治理,废弃矿区“大变身”,处处成美景。

  与此同时,永川大力整治化工片区原址场地污染,转移处置污染土壤及含氰废渣约23.3万吨,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约11.94万吨,成功切除城区环境“毒瘤”,更是成为全国含氰废渣土壤治理示范。

  污染防治 改善环境

  迎着冬日暖阳走进仙龙镇太平桥村祝家坝村民小组,只见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的房前屋后放置了垃圾桶,鸡鸭等家禽也进行了圈养。 如今,像祝家坝村民小组这样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在永川区越来越多。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永川区按照“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的总要求,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模式,使永川区农村田野、道路沿线、村内空地、河流、塘沟及农户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观,村(社区)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日产日清”的收运管理做到城乡一致。

  近年来,永川区完成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成功创建2个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镇和3个试点示范村。同时,划定禁养区238平方公里,巩固河库沿岸1770户畜禽养殖场、3445户水产养殖户的整治成果。

  下一步,永川区生态环境工作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盯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美丽永川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改革创新、依靠法治,相互协作、联防联治,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原则,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驱动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