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高质量发展(朱村奋起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拉动高质量发展(朱村奋起三驾马车)(1)

今年广州科教城建设进入新阶段。图为建设中的广州科教城。受访者供图

一批项目加紧洽谈、两家上市公司敲定投资、独角兽途虎养车落户……招商引资不停顿,产业项目立梁柱。

今年以来,作为中国丝苗米发源地的增城区朱村街,以夯实产业基础的新面貌重塑镇域发展逻辑,向外界发出务实求实、笃行不怠的鲜明信号。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深圳明确“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广州首次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十四五”时期,推动工业回城、产业提质,成为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选择。

处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广深两大都市圈衔接地带的关键节点,朱村街承载着广州科教城、工信部电子五所等重大平台,地铁21号线横贯东西设有三个站点,是近年来东部发展较快的区域。区位好、潜力足但也有成长的“烦恼”——如果不解决制造业匮乏、房地产依赖高等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镇域经济将失去动力源泉,也没有足够活力抢抓“广深研发、增城转化”的区域协同重要机遇。

“强产业”对朱村而言不仅是大势所趋,也关乎其能否跨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门槛,更对增城坚持产业立区强区、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样本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李鹏程

实习生 关兆文

通讯员 卓东 悦文 晓媛

“妈妈式”服务招商安商稳商

“落户速度快得超出我们预期,以至于相关的产业接洽要加紧跟上了。”回想起1个月前,在朱村街举行的途虎养车华南智能运营及结算中心项目(增城)交地签约仪式,途虎养车华南区事务负责人凌鹏飞依然津津乐道。

项目从确定选址到落地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纳统、当年纳税的“增城速度”“朱村速度”。推动全区第一家独角兽企业落户,无疑是朱村街探索区与镇街联手招商的新举措、新成果。

好的营商环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途虎在朱村的创纪录进驻速度,得益于增城区、街道办打造招商安商稳商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当地的“妈妈式”服务。“此前,镇街一级政府部门的自主招商能力比较弱。如今,我们开始主动和上级部门对接、联动招商。”朱村街道办经济发展办负责人程志锋表示。

去年底,街道的招商专员在去往上海途虎总部时,了解到该企业的进驻意愿,当即收集了企业诉求,把相关工作前置到洽谈环节。“街道提前帮企业项目组在当地租好房子,工地板房所需水电及早接通,事先将工程周边的排水设施做完善等。”程志锋说。

同时,街道由专人负责项目全程的问题答疑,并将区职能局有关人员、企业方整合在一起,“点对点”快速回应企业诉求,避免了繁复的跑腿沟通环节。“街道还主动追踪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帮我们代办一些流程性手续。”凌鹏飞说。

快马加鞭地招商、热忱服务地安商、细致周到地稳商,都根植于朱村街对把握湾区机遇、夯实基础的迫切需要——在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增城精准发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缺乏产业基础的朱村必须尽快补短板、强弱项,以“强产业”重塑发展思路,蓄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去年下半年以来,朱村街的产业方向已经从倚赖商住服务向注重科创实体转变。”程志锋分析,当地交通便利、产业集聚,土地储备和住房供应充足、职业院校崛起,朱村街将结合工信部电子五所增城总部新区、科教城等平台,发展独具特色的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实体经济。

朱村街主动出击,注重引进符合街道定位、发展方向的项目,以龙头企业的进驻促进“链主”带动链条。未来,还将从专业视角把关筛选,让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

途虎汽车落户后,大华集团加码投资,广弘控股、海格通信等上市大企业加快进驻步伐,今年上半年朱村经济数据进步明显:在全区的指标排名中,投资总额和协议达产总值排名第二、增速第一,实现倍增;各项税收增速第一,税收总量位列前三。

“克服疫情影响,朱村发展思路改变取得初步成效,但经济结构重塑道阻且长,仍需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朱村街党工委负责人坦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越是面对困难,越是需要夯实基础,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真抓实干。

一粒丝苗米描绘振兴大文章

接天秧苗无穷碧,风吹稻浪向天涯。在朱村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夏可见满目青绿,秋可闻扑鼻稻香。稻田上空,常有无人机嗡鸣盘旋,或是喷洒药剂,或是监测植株生长情况。

俗话说“北五常、南丝苗”,朱村是国家认证的中国丝苗米发源地。上溯至明嘉靖年间,朱村街产出的丝苗米就已入贡品之列。而今,体形细长的丝苗米,更要承担起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要实现农民富裕富足。朱村街以横塱村4500亩耕地为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以横塱村集体100亩留用地为试点,试行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留用地入市交易作为入股资本,参与丝苗米全产业链等产业项目经营、共享收益。”横塱村党委书记刘镜成说,此举将补上农业产业增值与村民增收不匹配的传统合作模式短板。

横塱村的实践,不仅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探索,更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担当的缩影。近年来,朱村街规模化流转近1.2万亩耕地,打造增城区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2021年,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14.51亿元,联农带农约5300户,成效初显。

作为增城区丝苗米发源的故土,朱村祖祖辈辈凭米而生、因米而兴、靠米而旺,由此售往各地的丝苗米铸就了当地的“金字招牌”。如今,传承并发扬好丝苗米的种植技艺、历史文化,依然是朱村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的“关键一招”。

朱村街社区建设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毗邻横塱村4500亩的地块上,计划打造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丝苗米初加工及精深加工项目、全国丝苗米交易定价中心。这意味着,丝苗米“育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将在朱村得以贯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则是“粮食芯片”。种业研究不仅要让丝苗米的品质更好、抗病能力更强、农药使用更少、水稻产量更高,还要能让增城丝苗米“走出去”,例如研制出适宜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种植的类型。

专注于水稻育种的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被规划中的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吸引而来。公司负责人黄健文谈到,今年全省已有6万亩耕地播撒了朱村研制的“耕香优荔”丝苗米稻种,明年本地优质稻种将发往更多省份,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注重“舌尖上的幸福”,兼顾农民“口袋里的满足”。一方面,需要将水稻产业链延展、拉长,形成附加值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以“粮”为媒,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农民就业。

据统计,经过烘干、储藏、脱壳等流程的商品丝苗米,相比未经加工的丝苗米干谷,收购价翻了4倍。随着烘干加工基地、智慧粮仓等项目未来落成,丝苗米附加值将得以提高,企业和农民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朱村街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朱村街将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以打造增城丝苗米金字招牌为魂,以全面振兴增城丝苗米产业为龙头,以推进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为主要抓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服务建设湾区“产业大脑”

6月18日下午,朱村街凤岗村四社居民迎来期盼已久的大事——摇珠分房分配仪式。作为科教城安置区的21个合作社最后摇珠的“接力棒”,这标志着为期8天的科教城安置房摇珠分配流程圆满完成。

“科教城安置区不但是民生项目,还是民心项目。”朱村街科教城协调工作办负责人陈娅琼表示,在分房以后,会全力服务好群众,陆续组织专业队伍做好下一阶段的安置房网签、收楼、商铺分配及居民生活配套等,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以回迁项目完成为节点,今年广州科教城建设进入新阶段,多所院校主体校舍轮廓已现,不少建筑已经封顶,市政基建系统基本勾勒清晰,进展迅速——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市幼儿师范学校率先进驻,计划9月开学。

“十年磨一剑”,广州科教城自2012年以来就被市政府作为重点打造项目规划建设,比肩广州大学城,打造技能人才资源库。

已经动工的广州科教城一期,共入驻有13所院校,分别按照优势学科专业相近、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原则进行组团布局,包括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工程组团、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三大组团。

三大组团正好契合广州制造业立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蓝图的现实需要。每个组团均拥有一所高职学院(技师学院)和若干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相近专业类别院校的办学层次,实现了由中职到高职的覆盖,为技能人才打通了上升通道,更为将来整合形成职业大学提供了可能。

广东省职业教育人士分析,一方面,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升级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广州坐拥珠三角最丰富的技能人才资源,多所技工院校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存在着校区分散的现况,有限的教学资源给扩大人才供给带来制约。广州科教城建成后,将以“产业大脑”与广州大学城的“创新大脑”共振共鸣。

根据有关统计,2004年广州大学城开学招生,2019年广州科技教育城动工,未来将每年向社会输送近13万名优秀技能人才。一南一北,“创新大脑”与“产业大脑”势必成为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

广州科教城无疑是一座坐落在朱村和增城的庞大人才池和资源库。增城“十四五”规划提及,西部以科教城为龙头,整合中新科技园、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组团,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打造增城中西部崛起增长极。

掌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街镇既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持续办好办实民生工程,做好广州科教城回迁房凤秀家园的安置工作。同时要扎实推进科教城项目建设,及时与落户院校加强对接,做好落户学校如期开学各项工作。”朱村街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服务科教城建设,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必定能迎来发展的大机遇。

回顾历史,无论是千年情结的“云母古邑”,还是守望乡土的“朱村望”,无不是朱村文化的血脉传承和精神符号,记录着朱村人民筚路蓝缕、奋进拼搏的奋斗历程。

求实务实抓落实,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我们期待,以厚植产业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推进科教城建设“三驾马车”出发的朱村,以崭新的奋斗姿态和饱满的精神姿态融入大湾区,奔向大未来。

街镇名片

朱村街

广州地铁21号线与广汕公路直贯东西,小区高楼与村落民居鳞次栉比,田边小车穿行与白鹭觅食相映成趣,造就了田园城市般的美丽风光。

朱村街位于增城区中部、广州市东部,东距增城区中心14公里,西距广州市中心45公里,辖区面积94.07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诸山盘踞,组成增城中部丘陵,形成增江诸水与西福河的分隔带。诸山之南,为增江、西福河冲积平原。北起吊钟水库,南至横塱,东至山角,西至凤岗,历史上称作“朱村望”,历来是增城重要的粮食产区。近年来,广州科教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七彩澳游文旅综合体、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发展载体陆续落户朱村街,美丽乡村与现代都市相得益彰,奏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进行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