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

在《人世间》的人物群像中,我一直不愿提起冯化成,因为在我最初的认知里,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的诗人,可是算是周家悲剧的根源。

因为冯化成的才华,年轻貌美的周蓉不管不顾地去了大西南,对周蓉来说在,合适勇敢地追求爱情,但是对周家人来说,却造成了一家人的骨肉分离。

因为冯化成的幼稚,在火车站念自己写的诗,他自己被抓起来之后,还害得周妈妈昏迷多年,同样因为这件事,害得周秉昆入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郑娟身上。

因为冯化成的能力不足,就算回到了吉春,他们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先是让郑娟带孩子,后来又把孩子扔给了郝冬梅,他们自己安心享受着他们的二人世界。

因为冯化成的出轨,周志刚受到刺激,虽然周志刚的离世跟这件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女儿婚姻不幸福,对于老人来说,绝对是最大的遗憾。

明明当初是他承诺要照顾周蓉一辈子,可是走到中途,他却提前离场,抛妻弃女,把一个烂摊子扔给了周蓉,如果不是有蔡晓光这个爱慕者,周蓉的后半生很可能就是一地鸡毛。

虽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周蓉和冯化成不合适,但是他离婚是为了跟另一个人结婚的举动,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但是等我冷静下来,不再看他们之间的爱情线,我才发现,冯化成的一生,正好印证了我们人生的三个阶段,年少时的理想主义,中年时的缴械投降,老年时的归于本真。

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1)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诗人冯化成,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周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却忘了,当初的诗人冯化成,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不同的是,周蓉的理想,是她的爱情,冯化成的理想,是他的诗歌。

冯化成为什么会成为反革命分子,剧中没有直接交代,但是我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诗歌。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优秀的诗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单纯,他们总是幻想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改变这个世界,就算遭遇命运的挫折,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是,他们会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对时代的清醒认知。

所以,就算多次申诉都没有结果,冯化成一直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才会在火车站搞出那么大的事情,才会参加那次清明节的活动,把自己和周秉昆都陷了进去。

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这是纯粹,但是在外人看来,这确实不折不扣的幼稚。

这样的冯化成,其实跟少年的我们很相似——

因为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摔打,才会把事情想得特别简单,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马上就会义无反顾,至于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会给自己和身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年少的我们根本考虑不到,也不会去考虑。

总是要等到头破血流之后,我们才明白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少年热血最可贵,只是冯化成的“少年期”,也实在太长了一些。

在这一点上,他和周蓉没多大差别。

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2)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俗人冯化成,是向生活缴械投降的市井小民。

看得出来,“解放”之后的冯化成,有过一段高光时刻,尤其是他在北大大礼堂朗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言行举止都充满了自信。

可是这种自信没有持续多久,他发现了,未来的路并没有那么好走,十年时间,他早已跟不上大家的脚步。

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更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来到了吉春(在京城,他什么都不算,但是在小地方,他也许能够成为“鸡头”)。

但是到了吉春他才发现,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难,小地方有小地方的苦。

为了生活,冯化成放下了自己的清高,为了评奖,他去给评委送礼,曾经的那个清高诗人消失了,变成了谄媚心机的俗人。

冯化成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竞选作协副主席铺路,一旦他当上了作协副主席,就能够分到房子,却不想在周蓉眼里,自己早就变成了市侩小人。

“崇拜是爱慕的基础”,此时的周蓉是副教授,冯化成是家庭煮夫,两个人的地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这时候,王紫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曾经的周蓉,于是他背叛了自己的婚姻,这种背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他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年少只知大圣勇,中年方懂悟空怂。

出发的时候,我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可是人到中年之后,我们都开始对生活缴械投降,无论是走岔了路,还是单纯地低了头,我们都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3)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僧人冯化成,是回归本真的大彻大悟。

对于冯化成的结局,很多人都没办法接受,毕竟当初是他背叛了婚姻,结局的时候,他出家了,竟然还能得到冯玥和周蓉的谅解。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冯化成走错那一步,也就没有了周蓉后来的幸福和冯玥后来的成就,他的背叛,也是对彼此的成全(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原谅冯化成的理由)。

冯化成和王紫到底经历了什么,剧情中没有交代,但是我想,等到相处时间长了,王紫肯定能看到冯化成江郎才尽的一面,分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冯化成说,当初在北坨寺的时候,他就有过这样的想法,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借口,等我回头再来看那首《北坨寺的风》的时候,才发现此言不虚——

风 钻入一截残垣/刺透着凋零/云低鸦鸣/风 送来阵阵炊烟/融没着香火/碎了钟声/风 怀着丝丝寒意/窜入毛孔/灭了心热/唤醒无上清凉

表面看,这是北坨寺的现状,但是我们深入解读才发现,此时的冯化成,已经陷入了两难之中,一边渴望着阵阵炊烟的红尘烟火,另一边却又在期待着唤醒清凉的寒意。

曾经爱得轰轰烈烈,却不得不随波逐流,争名逐利一辈子,最终却只剩一场空。

所以,后来他出家了,无论前妻还是女儿,对他来说,都只能“有缘总会相见”。

不难想象,出家之后的冯化成,放下了凡尘俗世的纷纷扰扰,内心是通透而快乐的。因为这样的他,才是最真实的。

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4)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冯化成的一生历程,跟其他人截然不同。

他不像周秉昆,历尽艰辛依旧顽强;不像周秉义,面临万险仍然初心不改;更不像周蓉,做一辈子天真的小孩。

他不是郑娟,只要吃饱喝足家人平安就能万事大吉;她不是郝冬梅,牺牲自己的一生只为托举丈夫的事业;他更不是蔡晓光,任世界千变万化我心中的只有一人。

不过想来也很正常,作为诗人,他本就比别人敏感得多。这份敏感,有悲悯,也有自责,有乐观积极,也有绝望无奈。

正是因为这份敏感,他才会遭受人生的大起大落,从知名诗人,到反革命分子,从深情男人,到抛妻弃子,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他在肉体上遭受的折磨不多,但是心灵上,却早已是千疮百孔。

放下这俗世的一切,在晨钟暮鼓中寻找一份灵魂的寄托,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

年少时怀揣理想出发,幻想着可以改变世界;人到中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等到老了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人生最该坚守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纯净。

冯化成的一生,其实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生。

诚然,我们也许永远到不了冯化成的高度,也低不到冯化成的谷底,但是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我们大多数人,都逃不掉这样的人生曲线。

毕竟,我们不是周秉昆,拥有主角光环,我们也不是周秉义,是普罗大众的期待,我们更不是周蓉,没办法像她那么幸运。

古代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从诗人到俗人再到僧人)(5)

电视剧《人世间》截图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