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长痘痘(牛奶竟是导致痘痘的元凶之一)

本文是《皮肤的秘密》系列文章,继续跟大家聊聊皮肤问题: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皮肤的以及痤疮与丘疹的问题如果对皮肤问题感兴趣,可以动动手指翻阅一下小编的文章,里面涉及到诸多皮肤问题,比如皮肤结构,肤色,色斑,雀斑,老年斑,痘痘,丘疹,脓包,水泡,疤痕,伤口,鸡皮疙瘩,疼痛,瘙痒,干燥,冻伤,粗糙,皱纹,蚊虫叮咬,足藓与静脉曲张,整容,纹身,皮肤与性的关系,性病,膳食补充剂与微量元素等等。

还有很多关于如何检查,预防和治疗皮肤问题的小贴士,欢迎查阅~

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皮肤的

经常有人会问:(纯)素食主义的饮食方式是不是不够好?绝对素食主义者仅仅食用植物,完全不吃肉类以及蛋奶等一切动物性产品;不同的是,大多数素食主义者只放弃了畜禽肉和鱼,而依然食用禽蛋与奶制品。

为解答开头的提问,需要观察一下不同动物们的牙齿:猫科动物的犬齿与裂齿有助于它们捕获猎物,并在享用猎物时更容易将肉从骨头上撕咬下来;母牛拥有发达的臼齿,有助于磨碎植物及其纤维。人类的齿列则由臼齿(脸颊内部)、门齿(正前方)和犬齿(拐角处)混合组成。这样来看,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是一套杂食齿列,类似的还有野猪。因此,只要不是过于频繁,偶尔在餐盘中加一块肉也是可以的。事实上,素食者与绝对素食者通常都是认真生活的人,他们大多数都很少抽烟,且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

在饮食方面,(绝对)素食者会选取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和各种健康的蔬菜,不但有效降低了染上文明病的风险,还有助于避免罹患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痴呆、肠癌等疾病,然而代价则是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皮肤湿疹、皮肤干燥、脱发、脆甲、嘴角开裂、黏膜病变等问题。

对绝对素食者来说,由于缺乏来自奶制品的钙和来自鱼类的Ω-3脂肪酸,只能通过植物性的α-亚麻酸来获取,但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只有一小部分的α-亚麻酸会被人体转换,效率不是很高。除此之外,由于拒绝来自深海鱼、禽蛋奶的维生素D,绝对素食者会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食用牛油果、鸡油菌、蘑菇,但这些远远不够,还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

同样,由于植物中所含的铁元素无法有效为人体所吸收,伴随绝对素食而来的还有缺锌、缺铁问题。至此您已发现:合理搭配,适度适量最为重要。过分强调某方面,乃至绝对极端化,都会造成不良后果,部分影响会直接反映在皮肤上,一些则只能由皮肤医生隐约猜测,因为皮肤症状通常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比如遗传、环境、生活状况(关键词:压力)、心理、饮食等。

牛奶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长痘痘(牛奶竟是导致痘痘的元凶之一)(1)

其中,近年来兴起的学科“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如何被激活与切断,它解释了为何基因相同的物种,会拥有明显不同的外部特征(发色或躯体大小),罹患不同疾病。举例而言,通过改变维生素叶酸的剂量,可以完全改变克隆鼠的皮毛颜色与体型,因此,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克隆鼠却会看上去完全不一样。

影响我们基因的首要因素已被发现。一个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市中长大,对哮喘与过敏的发生都有着重要影响。甚至药物与食品、皮肤上的菌落,都可以操纵我们的遗传物质。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还未出生的胎儿,其父母却早已开始影响他们的表观遗传信息,父母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基因。

但值得庆幸的是,不利的基因族系并不会注定新生命的命运,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膳食搭配,将会为基因带来很大的积极影响。同理,倘若选择不健康、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则会恶化早期的错误基因编程,或是损坏原本完好的基因结构。

痤疮与丘疹

在西方文明国家,80%的青少年都会有痤疮粉刺问题。如之前所讲,痤疮的产生是由于皮脂腺过分活跃、毛孔过度角质化,以及痤疮细菌的大量繁殖。其中,过度刺激皮脂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荷尔蒙、生长因子,当然还有食品配料

大部分人认为痤疮是典型的青春期表现,但实际显示,很多青春期早已结束多年的成人却依旧饱受痤疮之苦。因此,关于“痤疮”这一话题,只谈论皮脂腺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深刻认识来自饮食的影响。痤疮属于文明病,是牛奶过量和“拿铁玛奇朵一代”的典型症状。

牛奶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长痘痘(牛奶竟是导致痘痘的元凶之一)(2)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每天摄入的牛奶添加剂会使皮脂腺扩大,导致身体更容易发炎,并增加罹患糖尿病、痴呆症,很有可能还有癌症(至少是前列腺癌)的风险。牛奶并非普通的日常食品,它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生物使命。在人或动物出生后,牛奶中所含有的信号系统可以促进宝宝们的生长,而成年人此时早已停止生长发育。据此,研究者称:尽管牛奶富含有重要的氨基酸,但大量饮用牛奶对成年人来说实则有害,因为其中的激素反倒会刺激细胞向肿瘤方向恶性生长。

除了雄激素,另一种具有决定性的痤疮导火线是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缩写为IGF-1):青春期结束后,人体中的IGF-1水平通常会下降,这也解释了青春期结束的成人,为何能同时保持体内含有大量的雄激素,却没有任何痤疮

有确凿数据表明,长有痤疮或开始出现痤疮的成人,血液中有着较高的IGF-1水平。这一信使会提高脂质含量,使得喜脂的细菌痤疮丙酸杆菌在毛孔中疯狂滋生,然后进一步产生黑头,皮肤也开始发炎

此外,鲜奶中的基因信使事实上是母牛提供给小牛犊的生长信息,这些信使由小分子核糖核酸(Mikro-RNA)组成,就像是可以校准、调整基因的微型调节器,其体积小到近似于纳米微粒。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下面是一些有趣的参考数据:一纳米是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将一个纳米微粒与一个足球相比,就相当于把足球与地球相比。一根头发大约有100000纳米粗,细菌通常有1000~10000纳米大,病毒则要小很多,仅有100纳米——牛奶中充满了这些微小至极的基因操控RNA微粒。

大自然母亲在“设定”牛奶时,并没有考虑人类的需求,尤其当摄入量过大时。据最新研究发现,饮用鲜奶会同时摄入大约245种属于牛类的信使,它们会影响到超过11000种人类基因;研究还表明,这种对基因的影响会使人体组织过度增生,增加罹患癌症与糖尿病的风险,并会加速老化进程,造成肥胖问题,即便是巴氏消毒奶也仍然含有一定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核糖核酸。

另一方面,有很多关于牛奶有益人体健康的研究指出,牛奶是钙与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可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尽管如此,最新研究显示,成人每天摄入牛奶不应超过200毫升,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每天500毫升,至于明确上限至今还未能确定。但学术界可以肯定的是,成人每天摄入1升以上的牛奶算作过量,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长期损害,正如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所说的,“过量即毒药”。

此外,为了促进肌肉生长,很多健身达人都会饮用添加有酪蛋白(Casein)与乳清蛋白(Molkeprotein)的混合型饮料(通常还添加了大量的牛奶),细心的人会发现,他们同时还新添了很多痘痘,即使是无乳糖牛奶也无法避免这一问题。

一些人的消化系统内缺乏水解乳糖所必需的乳糖酶(Lactase),导致其无法将牛奶中的乳糖转换为单糖吸收。于是,当摄入的乳糖无法被消化时,会在肠体中开始发酵,人体便会很快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问题。因此,乳糖不耐的人应购买“无乳糖牛奶”,这也在很多非乳糖不耐症的人群中成了一种时尚。

而对牛奶爱好者来说,燕麦浆、杏仁乳、米浆、椰浆、大豆浆也可作为与牛奶交替饮用的健康选择。发酵后的奶制品危险性明显下降,然而在过去的10年内,患文明病的人群数与奶酪的消耗量却同时增加了5倍,隐约存在于二者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能完全排除。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开菲尔酸奶(Kefir)、酪浆(Buttermilch)等发酵奶制品不但仅含有极少量的致敏乳糖,而且含有大量的活性益生菌,对我们的肠道十分有好处。

工业脂肪——经久保存、廉价、致命

科学研究发现,导致痤疮与其他很多文明病出现的重要罪魁祸首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劣性、有损健康的脂肪,主要存在于工业氢化脂肪中,通常被快餐店用作烹调用油,有时还会被用于制作坚果酱、薯片、薯条、速食比萨饼和成品包装的蛋糕,这些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反式脂肪会增加心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结构肌梗死、中风的风险,导致血压升高,且对引发癌症、2型糖尿病、皮肤早衰、过敏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如此,反式脂肪还会促进皮脂生产与角质化,使毛孔迅速堵塞,导致痤疮产生。由于反式脂肪的严重危害,在美国已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反式脂肪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其名字来源于其化学结构,有别于“正常”的健康型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中间部位的两条“小腿”分别位于其主体两侧,而不是像“正常”的不饱和脂肪酸那样分布于同侧。

牛奶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长痘痘(牛奶竟是导致痘痘的元凶之一)(3)

当油发生化学硬化或过度加热食用油直至开始冒烟时,都会形成反式脂肪酸。因此,煎炸用油应符合高度加热的需求,比如椰油、亚麻籽油或葵花籽油。橄榄油只有在其精炼或专为煎炸而制,能耐受煎炸高温的条件下才可行;相反,健康冷榨的橄榄油并不适用于煎炸,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便会开始冒烟,从而生成不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其宝贵的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因此仅适用于调拌沙拉

在自然中,很少有反式脂肪会进入反刍动物受细菌影响的瘤胃,因此,奶类和奶制品、反刍动物的脂肪、香肠以及某些肉制品中仅含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反式脂肪酸。倘若痤疮患者能够坚持食用大量的蔬果、谷物、坚果、种籽、不含有害物质的有机鱼类,并避免反式脂肪、精白面、糖、大量牛奶的摄入,在几周后皮肤状况便会改善很多,至少可以提高一个等级。

嗜好品与污染物质

对于香烟和大麻卷烟,我们也应严词拒绝。当然,香烟并不是典型的日常食品,而是一种充满副作用的嗜好品。

通过观察患者皮肤,皮肤医生便能判断出该患者是否吸烟。吸烟者的血液循环较差,面色往往发灰、苍白,这是由于尼古丁会导致血管变窄,甚至持续堵塞血管,从而只有较少量的氧气与营养物质抵达皮肤。

香烟中的有毒物质可以侵入到皮肤深处,在真皮与皮下组织内胡作非为,使得本应将面部皮肤紧致按压在颅骨上的支撑纤维严重磨损。吸烟者的面颊与嘴部很容易松弛,法令纹也会极为深刻明显,上唇则会出现许多很深的小细纹,嘴唇一周也会被辐射状的粗糙皱纹所围绕。由于胶原蛋白纤维的流失,皮肤也会变薄,眼周肌肤看上去会呈灰蓝色。透过单薄的肌肤,吸烟者的内心世界也一览无余。

此外,吸烟会导致黑头粉刺发炎,并进一步长出痤疮丘疹,会波及头发毛囊、腋窝、生殖器、肛门部位的腺体,甚至腹股沟,从而出现反常性痤疮(Akneinversa),表现为严重发炎肿胀的丘疹、脓疮,并伴随有痛感。这里“Inversa”的意思是,位于皮肤褶皱处、会导致脓疮与疖子的痤疮。

除了让人上瘾的香烟和大麻,还有很多有毒物质蹂躏着我们的皮肤,对此现有的学术研究依然较为贫瘠。但已知的是,一些皮肤患者与过敏患者通常饱受重金属、软化剂等毒物的折磨,甚至饮用水也多次作为怀疑对象进入调查员的视线。饮用水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残余避孕药激素和药物,这是因为在服药者的尿液进入废水系统后,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无法将这些有害物质完全清除,而这也未能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后果对人皮肤和整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尚不确定,但在医生和环保工作者看来完全不容乐观。

小麦与麸质

小麦不仅是与“超重”挂钩的热门话题,过多精白面的摄入不但会导致发胖,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皮肤病与过敏反应

距离小麦第一次登上人类食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约为12000年前,90%的人基本都能很好地与之相处。小麦被大量用于制作烘焙食品和食物增稠剂,除了让人发胖外似乎没有其他明显后果,而造成发胖的原因在于,小麦粉和其他完全经工业加工的面粉会使人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导致血糖降低,从而使饥饿感大大增加。但这并不是导致肠道或皮肤问题的原因,但对饱受折磨的人们来说,很可能是受小麦粉中某种蛋白质的影响,即麸质(Gluten)。

牛奶中什么成分会导致长痘痘(牛奶竟是导致痘痘的元凶之一)(4)

现在,无麸质食品已成为一种饮食趋势,然而从中获益最大的却是食品工业的商家们。虽然“无麸质”听上去似乎好像意味着“低碳水化合物”,但“无麸质”仅适用于一小部分人,即那些饱受麸质不耐,即乳糜泻(Zöliakie)折磨的人。对于其他大部分对小麦不耐受的人来说,引起他们不适的并非麸质,而反倒是去大量微量营养素的精白面粉宝贵的小麦麸皮富含大量维生素与植物纤维,当它们被加工去除后反而会“激惹”人体免疫系统。

乳糜泻——麸质的错

最常见的小麦不耐受表现为乳糜泻或口炎性腹泻,是两种十分严重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在欧洲与北非的小麦食用地区,大约有0.5%的人口患有乳糜泻,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针对一种参与麸质蛋白代谢的酶发起攻击,该酶通常存在于小麦、斯佩尔特小麦、大麦、黑麦,以及其他添加麸质增稠剂的食品中

当麸质进入消化系统后,大量的抗体会蜂拥而出,使小肠黏膜和扩大小肠内表面积的黏膜绒毛发炎,从而导致人体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营养,引发各种营养缺乏症。由于炎症而穿孔的肠壁屏障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与有毒物质,肠道菌群与皮肤皆受牵连,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并有可能出现1型糖尿病(Typ-1-Diabetes)等其他自体免疫性疾病。除此之外,还伴随有频繁的消化不良与腹泻问题,到处蔓延的抗体甚至还会造成水疱型皮肤病。

●小麦过敏

正如很多食物,小麦同样也会引发呕吐、消化不良、丘疹、发红、瘙痒、湿疹、肿胀等过敏反应,甚至会造成伴随呼吸困难和休克(Schock)。通常情况下,酒精与镇痛药也会增加休克风险。主要用于制作白面包、糕点、面条的小麦中含有许多种蛋白质,也就是各种潜在的过敏源,通过皮肤过敏源测试或检测血液中的过敏抗体,便能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

●非乳糜泻麸质敏感

非乳糜泻麸质敏感并非过敏反应,而是属于较为新近的病症。其成因可能来自于现代人工培植的小麦,具体来说是指将“天然农药”培植到小麦基因中,从而实现更高的产量,即添加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Alpha-Amylase-Trypsin-Inhibitor,缩写为ATI)

与过去的小麦或斯佩尔特小麦相比,现代高产小麦中的ATI含量要高出2~3倍,而人体对这一“生化武器”所产生的反应则是肠道炎。关于改良谷物是否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自闭症(Autismus)、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e)、多发性硬化症的元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不管怎么样,慢性炎症都会让人加速老化。

当确定既非乳糜泻也非过敏反应的某患者在停止食用全麦谷物后,其腹痛、胃气胀、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会明显出现好转,那么基本上可以确诊该患者为乳糜泻麸质敏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