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唯一实施院校(江苏首个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

来源:【新华日报】

7月10日,江苏省首个独立设置的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在揭牌仪式暨2022年乡村振兴开放论坛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将植根江苏大地,通过“扶智赋能 三区联动 智库提档 协同创新 服务基层”等措施,以“智慧活水”浇灌“乡村沃土”,让“开放之花”遍及“田间地头”,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创新“引擎”。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江苏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锋,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维林,江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曹仁勇,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周蓉蓉,以及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校长崔新有等领导出席仪式暨论坛开幕式。江苏省相关部门、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涉农教学科研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江苏开放大学有关部门、各学院负责人、科技骨干,全省各市县开放大学负责人和教师、各级农技协有关会员和涉农科技工作者、市场主体负责人、社会团体负责人、青年创新创业者等600余人以线下或线上方式参加活动。

乡村振兴唯一实施院校(江苏首个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1)

柯炳生、张洪程与王建明、崔新有共同为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崔新有现场聘请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开放大学与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南京育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与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签署共同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

乡村振兴唯一实施院校(江苏首个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2)

王建明表示,学校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主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发展中的大事。学院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与智库建设、实施“开放教育—乡村振兴支持计划”、负责江苏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

近年来,江苏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多项探索、积淀了深厚基础。学校锚定解决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从“涟水初探”到“靖江样板”,为江苏基层培养数千名“不走的大学生”;不断擦亮“求学圆梦·扬帆起航”“妇联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等特色项目品牌;积极与地方“联姻”,推动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资政育人,发挥高校智库引擎作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等多个基地获得立项,学校23门课程成功入选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

据悉,学校确定建立乡村振兴学院以来,已获批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软科学课题、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省科协调研等多项重点课题;申报多项发明专利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等成果。学院成立后,将针对江苏农业发展中小农户难于有效衔接现代农业、乡村规划科学供给不足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过量、有机肥料投入少、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重点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理论创新、城乡规划和精准施肥、土壤改良、连作障碍高效绿色防控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崔新有表示,在全省率先独立设置实体性的乡村振兴学院,是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积极探索。学院将重点发展“植物营养”学科,推动在全省较早设置“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下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向,逐步设置“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化服务方向)”本科专业;主要面向农业从业人员、乡村干部、农民等人群开展开放教育本科招生。

乡村振兴唯一实施院校(江苏首个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3)

揭牌仪式结束后,2022年乡村振兴开放论坛顺利举行,论坛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指导,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主办,邀请到柯炳生教授、张洪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教授、长江大学张学昆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周建斌教授等国内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聚焦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作物栽培科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油料生物育种、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领域的科技前沿与产业技术,以主题报告、主旨报告、主旨演讲和现场访谈等形式开展了积极有效的交流研讨,凝心聚力共促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唯一实施院校(江苏首个实体性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4)

据悉,乡村振兴开放论坛的首次举办,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搭建了一个开放型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研讨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前沿与产业技术,有效地促进了乡村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

审核:潘瑞凯

责任编辑:徐路平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