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

现如今,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食也越来越“挑剔”,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买饼干、面包、麦片,选粗粮的,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营养高;买饮料选无糖的,热量低不易胖;买牛奶选富含乳酸菌的,对肠胃好……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1)

但你知道吗?很多所谓的健康食品,可能是“骗人的伪科学”,不仅营养价值低,长期大量食用还可能让你变胖,甚至增加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风险!今天小二就带大家一起看看,您是不是也买过类似的商品?

01

全麦面包、麦片,可能是“伪粗粮”

很多人都听说“多吃粗粮对身体好”,比如大麦外壳的麸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视黄醇等,对健康很有利。市面上的粗粮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您真的买对了吗?

1

部分全麦面包、饼干

目前,市面上部分全麦饼干、面包,虽然添加了全麦粉,但其含量非常少,甚至连一半都没有,主料基本还是小麦粉,这就是“伪粗粮”了。

如果商家为了改善口感,添加大量的糖、油、盐,其热量和普通面包基本差不多。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2)

2

部分麦片

燕麦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还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适当食用还能辅助调节血糖、胆固醇,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也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备受人们欢迎。

但市面上不少速溶麦片、水果麦片,都经过了精加工,会损失大量营养,若是还添加了植脂末、糖精等,就基本属于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了。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3)

【建议】:购买粗粮食品时,一看配料表,如果第一种成分是“全麦粉”、“燕麦粒”,证明其含量较多,相对更好;二看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添加剂种类较少的产品。

02

乳酸菌饮料,对肠道的作用很有限

很多人一听乳酸菌饮料,就觉得对肠道好,尤其是有些乳酸菌会标明“富含几百亿活性乳酸菌”,立马就买回家了……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4)

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普通的乳酸菌主要在于增强饮料酸甜可口的风味,对肠道的保健作用非常有限。而且乳酸菌菌种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存活,且菌种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到达肠道,否则可能在食用的过程中被胃酸消灭,无法发挥作用。

还有很多人忽视的是:很多乳酸菌饮料为了中和乳酸菌发酵带来的酸味,会添加大量的糖,甚至加点稀奶油增加奶香味。这样一来,热量就蹭蹭上涨了。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5)

【建议】:想要补充益生菌,可以选择喝酸奶,或者吃纳豆、泡菜等发酵食物;也可以吃一些益生元,比如大豆、菊粉、新鲜果蔬等,为益生菌提供充足的“养料”。

03

无糖食品,可能含有甜味剂

近年来,“无糖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被认为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易长胖。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6)

首先,所谓的“无糖”,可能并不是真的不含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每100ml或100g食品中含糖≤0.5g就可以称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食品也可能含有蔗糖等,只不过含量比较少。

其次,任何食物都有能量,吃多了都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增加肥胖风险。

更何况,现在很多无糖食品都是添加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吃多了会刺激食欲,也会增加肥胖风险。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7)

【建议】:

①无论是不是低糖、无糖食品,都应适量食用;

②害怕长胖或血糖升高的人,可适当选择天然代糖,比如赤藓糖醇,既可以改善口感,又不会被肠道内的酶代谢而升高血糖。

04

果蔬干、果汁,营养流失较大

天气一冷,很多人就不喜欢吃冰冷的水果了,但又想补充维生素等,就会特意去买些苹果干、香蕉干、胡萝卜干、南瓜干等果蔬干来替代;或者图方便,把水果、蔬菜榨汁饮用。但这样真的好吗?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8)

首先,不论是果汁还是果蔬干,都无法代替新鲜果蔬。

果蔬在烘干的过程中会脱水,造成大量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水果榨汁后,不仅膳食纤维、果胶等营养物质容易损失,榨汁过程中还会破坏水果的细胞结构,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损失部分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和花青素等。

其次,一些商家为了保证果蔬干口感的香脆,往往会进行油炸,导致其油脂含量增加。如果再添加糖、盐等调料,营养又打折扣;而喝果汁容易导致摄入糖分过量。由于果汁的制造效率低,多个苹果才能榨出一杯苹果汁,摄入的糖分会更多。

识别正规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这4类伪健康食品)(9)

【建议】:如果实在是想吃果蔬干,可以选择真空冷冻干燥的,能更好地保留果蔬的色香味和营养素;当然,最好的选择还是直接吃新鲜水果蔬菜。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