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

康熙皇帝驾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于畅春园病重的康熙皇帝在做好了一切传位安排后,提前召见皇四子胤禛,进行皇位传承的最后一步。见到胤禛以后,康熙皇帝先对其余几位皇子进行了极为精准的概括:

废太子胤礽:绝非人君之选;

皇八子胤禩:以宽仁收买人心,对下属放纵太甚,会毁掉大清江山;

皇十四子胤禵:整军经武很见成效,但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用以治军尚需谨慎得当,用以治国则必然坏事。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1)

注意,这三位皇子都是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人物,都是曾经无限靠近皇位的所在。但除了胤礽、胤禩、胤禵外,康熙皇帝还专门提到了皇十三子胤祥:

“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给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啊!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做好你的帮手了!”

这段话解决了一个在网络上一直争论的问题,那就是康熙皇帝究竟何时默定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的?

那就是“暗杀郑春华”、“血洗江夏镇”、“火烧《百官行述》”以后,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宗人府的时候。

圈禁胤祥十年,康熙皇帝就让胤禛远离风口浪尖了十年,就是保护了胤禛十年。

或许有人会问,同样是儿子,康熙皇帝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偏心了?

胤祥,作为“四爷党”的中坚力量,在军界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同为带兵出身的胤禵,图里琛、隆科多,乃至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军统领衙门近乎一半的军官都曾是胤祥的下属。这样一位关键的人物,如果不被关起来,会被“八爷党”如何对待?答案只有一个,想尽一切办法将其扳倒,甚至将其毒杀!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2)

所以,康熙皇帝的这一计才是邬思道所言“此计虽苦,却也是菩萨心肠”。更何况,太子二次被废以后,谁能保证在军界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胤祥就不会生出夺嫡之心?谁又能保证胤禛和胤祥之间会心生嫌隙,相互对抗?

所以,康熙皇帝只有将其圈禁起来,是保护胤禛和胤祥的人身安全,更是保证胤禛和胤祥之间稳固的兄弟感情。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十年圈禁的付出,雍正皇帝才会更加恩宠、更加信任和倚重这些“可怜的十三弟”。

就这个事情而言,康熙皇帝将“皇帝”和“父亲”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毫无瑕疵!

最后,康熙皇帝又给出了这样的交代:

“不要哭了,朕把这千斤重担交付于你,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刷新吏治、匡补朕的过失。带着这串念珠,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对于胤祥,康熙皇帝的交代是“能做好你的帮手”;这些被康熙皇帝要求“善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的“他们”,自然就是胤禩、胤禟、胤禵等人。

能用的人,可以放心用的人,我已经给你培养、磨练好了;就胤禩、胤禵的脾气秉性而言,他们势必会心有不甘,会有倒行逆施的举动,也希望你能顾念手足之情,予以保全。至于用不用,罚不罚,如何判定是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程度,就在你自己判断了!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3)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到底,康熙虽然也是父亲,但其首先应是帝王,一边想要疼自己的孩子,一边还想要确保江山社稷的稳固,这种无奈和矛盾的纠缠下,康熙皇帝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仁至义尽!

康熙皇帝驾崩后,让其担心了一辈子的“停尸不顾,束甲相争”到底出现了,虽然皇权更迭得以有惊无险地进行,但这样的结局对于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安排了数十年的康熙皇帝而言,太过残酷,也太过令人心疼!

怡亲王胤祥薨逝

不管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还是真实历史上,怡亲王胤祥都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康熙皇帝的安排,真正做好了雍正皇帝的帮手。

在整部电视剧中,胤祥对于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驾”只有一次公开的表述。被清流官员“逼宫”包围的雍正皇帝,看到胤禩、胤祥和上书房大臣赶来以后,问道:

“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来逼宫的?”

​怡亲王胤祥说道:

“皇上,您是盛世之主,要是有谁敢逼宫的话,臣我第一个不答应!”

注意,此时的怡亲王胤祥执掌刑部、兵部和步军统领衙门,直接负责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指挥权,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所在。有胤祥这样一句话,别说是清流官员“威逼朕躬”,就算是天下读书人都群起造反,恐怕也形成不了任何威胁。

只是,对于这些所谓的“清流官员”,对于这些凭嘴吃饭的既得利益阶层,讲道理压根就讲不通甚至都讲不过,武装威胁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压制办法。所以,胤祥才会有这唯一一次的霸道。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4)

除了这一次,胤祥虽再无霸道表现,但就算是重病缠身,就算是只能依靠抬行,也依然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都不敢挑战的大boss。

不管“八王逼宫”是不是雍正皇帝早就计划的陷阱,怡亲王胤祥的出现都起到了定海神针一样的决定性作用。看到胤祥出现,时任“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衙门都统”的隆科多,甚至连点鱼死网破的想法都没敢有就偷偷退出了大殿;四位关外来的“铁帽子王”立马变成了乖孩子;就连嚣张的廉亲王胤禩面对胤祥的质问,也只能沉默不语,无言以对。

在这里,雍正皇帝有一句对胤祥的评价:

“看看这个十三爷吧,二十年前,谁不知道他是英武豪侠、义薄云天的拼命十三郎啊!如今,累成这个样子!”

为了让愤怒的雍正皇帝无法当场下达惩治胤禩等人的命令,胤祥口吐鲜血,躺倒在雍正皇帝怀里。

“臣弟要去了!”

雍正此时不再是皇帝,而是四哥,对胤祥说道:

“不,不会的,邬先生说过,你有九十二岁阳寿,九十二岁,你知道吗?”

胤祥则既无奈又欣慰的说道:

“臣弟明白了,连日带夜,要是这样算的话,正是四十六岁!”

他无奈,无奈于再也无法为雍正皇帝擎天保驾;他欣慰,欣慰于再也没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四哥。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5)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胤祥活到了44岁,剧中的胤祥为什么活到了46岁?

注意雍正皇帝刚才对胤祥的评价中有一句“二十年前”,就是胤祥被圈禁的十年,再加上胤祥为雍正朝奉献的十年。历史上的胤祥活到了雍正八年,比剧中早了两年,这两年就是胤祥活到了46岁的年龄。历史上“八王逼宫”不存在,此时的胤祥也已不存在,可也只有这虚构的两年才能将胤祥的正面形象予以淋漓尽致的表达。

一个带兵出身的阿哥,一个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侠王,也只能死在为雍正皇帝擎天保驾的时候!这是浪漫主义,更是对胤祥最高的评价和赞扬!

雍正皇帝欣慰的笑

很多看官们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皇三子弘时为何非得死,像胤禔、胤礽一样被圈禁终生就不行吗?

还真不行!

怡亲王胤祥曾经说过,“能遇上皇上这么好一个父亲,弘历真是有福啊”,为了给弘历留下一个稳定的基业,为了让弘历不再承受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和骂名,雍正皇帝几乎为弘历背负了一切。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6)

这里我们用一个例子予以说明:

李绂被雍正皇帝下令处死时,诚亲王胤祉宁舍“御前免跪”的特权,也换不回雍正皇帝的赦免令,皇四子弘历为何磕了几个头就行了?

诛杀铮臣的骂名,得罪清流的危险,雍正皇帝一力承担;但为了维护弘历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正面形象,为了让弘历赢得清流官员的绝对支持,李绂只能被弘历救下。别说那道赦免令,雍正皇帝早就准备好了;别说弘历赶往草市口的时间已经不够;就算是等到天黑,弘历不到,李绂也死不了!

试想一下,如果雍正皇帝不逼着弘时自尽,弘历登基为帝以后能饶过这个曾经暗杀自己的哥哥?可弘历一旦动手,就会落得“诛杀手足”的骂名,这是雍正皇帝不允许出现的情况。所以,他只能“含泪杀亲子”,只能让自己再行背负上一个“虎毒食子”的骂名。

除掉弘时之前,雍正皇帝已经数次试探了皇五子弘昼的真实内心,确定弘历再无威胁以后,雍正皇帝在最后一次朝会上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宝亲王弘历自封爵当差以来,忠慎勤勉,人品贵重,朕决定命他为监国,辅朕处理朝廷日常政务!”

皇权已然稳固,新政得以顺利推行,皇位继承人的身份也几乎等于明确,康熙皇帝交给他的千斤重担,终于到了能卸下的时刻,雍正皇帝笑了!

雍正王朝康熙临死前的布局(雍正王朝让人感动的瞬间)(7)

只是,这个笑容来得太晚,太令人心酸!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