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次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座次的左)

座次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座次的左)(1)

在日常礼仪中,座次是很重要的问题,比如酒宴上,“左”者为尊,“右”者次之,左边座位要由长者或尊者来坐。为何讲究左、右座次?这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礼仪制度的需要。

在喜庆活动中,一般来说左为尊,右为次。古人乘车也是如此。战国时期,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招英才。听说有位隐士侯赢,是个治国理民的贤者。信陵君备好酒宴,将自己左边座位空着,亲自驾车前去聘请侯贏。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由此形成以左为尊的习俗,并留下了“虚位以待”的成语。对此《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卷八有详细说明:“古乘车横长,而立乘,故尊者须人护持,而御者立于当中,尊者居左,轸乘从右扶持之,其势顺,易置则不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实用的需要。因为赶车人一般多用右手挥鞭,如果让当官的或长辈坐在右边,赶车时会妨碍他们的视线,若是坐在左边,就不会有什么妨碍。这样,车子左边的座位就成了尊者长辈的专座。

但是,以“左”为尊的习俗并非一成不变。因为朝代不同或礼制方面的要求,以左为尊的情况也会变化。比如:同样是司马迁的《史记》,就有以右为尊的记载。如《史记 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颜师古注解说:“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又如《汉书 田叔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延臣无能出其右者。”此处的右位就是上位,为此也留下“无出其右”的成语。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在我国权势系统里,不少朝代是以“右”为上的。这在官职中十分明确。如:秦变法后爵位制共二十级,第一级最低。其中第十级是左庶长,十一级是右庶长,十二级是左更,十三级是中更,十四级是右更,显然右尊于左。以右为尊在《战国策》、《汉书》、《三国志》多有记载,因此,古代把升官称做右移,把降职称为左迁、左转、左退等。如: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题中“左迁”就是降职。清代的榜示中也是以右为尊。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物;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这样看来,左为尊还是右为群,历代并不一致,大体说来夏、商、周、春秋战国、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秦、唐、宋、明时代尊左。汉、三国、元、清时代尊右。此外,在凶伤吊唱场合,以右为尊,与喜庆场合正好相反。由此可见,不能机械认为古代就是尊左或者是尊右,此外,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这方面的风俗也有不同规定,因此座位左右何者为尊,应视具体时期和当时、当地风俗习惯而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