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蘩诵读注音(诗经采蘩字字读来)

诗经采蘩诵读注音(诗经采蘩字字读来)(1)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人分三六九等,无论什么朝代,生活在底层的人,最容易被人忽略和遗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一纸功名,凿壁偷光,挑灯夜读,寒窗十余载,奔劳一生。为了几两散银,不择手段,费尽心思,机关算尽。

若三餐无继,谈何指点山河?若衣不蔽体、屋不遮身,谈何闲庭信步,高洁闲雅。若有选择,嵇康、阮籍等人又何须竹林长啸?陶潜又何必东篱采菊,悠然南山?杜甫更不必于成都单堂,屋漏偏逢连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属锡亦不会高呼“斯星陋室,惟吾德馨”。他们大可以如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如王维置几亩宅院,几方山水;于辋川别墅,临泉赋诗,拂琴问茶。

名流雅士,先贤圣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卑微的宫人与低贱的奴隶。他们燃尽生命,世人却只记住了公侯贵族的荣装盛场。宛如现在的农民工,用汗水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却雁过无名,风过无声,还要被拖欠薪资,以命换取。他们中有的少不努力,咎由自取;有的人却是生而为人,别无选择。正如这首《采蘩》中的宫人,为了公侯的祭祀,忙忙碌碌,匆匆急急,连对他人的询问,也回答得那般急促,甚至无暇理会。

诗经采蘩诵读注音(诗经采蘩字字读来)(2)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在哪里采白蒿,在沼泽和池塘。采来做什么?王公诸侯来祭祀。在哪里采白蒿,在山谷溪涧。采来做什么?公诸侯敬庙堂。急促的问答中,描写出宫人忙碌之相。她们往来于池沼山涧之间,采集公侯祭祀之物,采集齐了,急急忙忙送去,一刻也不敢耽误,生怕误了大事。

方知,那个时代等级森严,宫人地位低下卑贱,做事言语,丝毫不敢懈怠,稍有差池,不仅自己难逃一死,还可能会累及家人。不似现在,犯了错,顶多挨个通报批评,或者被罚点钱,再严重点被开除,再怎么样也不至有性命之忧。但在遥远的先秦时代则不一样,特别在祭祀这样庄重严肃的日子,涉及到公侯贵族的颜面,出一丁点错,都有可能性命不保。

诗经采蘩诵读注音(诗经采蘩字字读来)(3)

一二章描写宫人忙碌的场景,第三章则是对她们的辛劳和幸酸,加以具体表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她们不仅忙碌,且不分昼夜,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据上引《周礼》“女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物。

不仅如此,由于忙的是祭祀事务,还得按照要求,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这就好比你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公司还要求你穿西装打领带。更折磨人的是发型还不能乱,皮鞋也不能脏,似有强人所难之意。那又如何,这就是公司的要求,要么遵守,要么走人。你穿还是不穿,做还是不做?

诗经采蘩诵读注音(诗经采蘩字字读来)(4)

僮僮,“光亮”;祁祁,“松散”。从被之僮僮的被逼无奈,到被之祁祁的无心顾及,将宫人的辛苦疲倦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结句“薄言还归”道尽底层人心中酸楚。加班这么辛苦,这么累,还不能轻言归去。这种无奈,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必多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便是底层人的悲哀,很多东西,你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若不能从中找到翻身的机会,就只有被人踩在脚下,任其践踏欺凌,一辈子忍气吞声,默而不语,敢怒不敢言。

今天,我们是幸运的。生于清平盛世,居于日益强大的祖国。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困难,至少人身自由,远离战火硝烟,性命无忧。只要勤于耕耘,三餐无虞,若再妥善经营,自有一片港湾将你接纳,赐你温暖。与你立黄昏,与你顾星晨,问你粥可温。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