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

《绿洲》是韩国当代享负盛名的杰出作家导演李沧东“绿色三部曲”的压轴作品,拍摄于2002年。李沧东因此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国际影评人奖、未来电影奖以及诠释人道与博爱的全基督教教会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并一举进入世界级导演的殿堂。

《绿洲》描述的是帮哥哥顶罪的忠都刑满出狱后,并不被家庭接纳,出于愧疚去拜访被哥哥车祸撞死的事主的女儿恭洙,失去父亲的恭洙被哥嫂遗弃在老房子里,交给邻居照料,两个的孤独的人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鱼水之欢之际被恭洙哥嫂撞见,忠都因为意图强奸再度入狱。

以《绿洲》这幅画作为电影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线索也是核心意象。李沧东用他一贯写实主义的手法,用纪录片一样真实的影像,带着对人性深刻的悲悯,叙说着生活真实的残酷,探讨被残酷生活撕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更探讨物质主义时代人性的挣扎与救赎。

我将从法律、宗教和人性三个层面,谈谈现代社会由于过度物质消费所带来的精神危机以及在解决人性精神困境时所面临的难题。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解决这个难题的三点浅见。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1)

01.法律规范得了行为,却无法规范人心;法律并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它只是追求最不坏的结果

法律存在的终极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既不关心善恶,也不关心对错,法律只关心双方都具有哪些权利,然后通过技术化的权利语言来确立人际关系的边界。

①法律界定了忠都和恭洙的身份—有前科的人、意图强奸的嫌疑人、残疾人、受害人,并且给两个边缘人打造了被保护的权利外观,但法律无法规范人心

警察抓捕时忠都一脸嫌恶的打赌忠都一定不正常,他们用鄙夷和费解的语气质疑忠都:“怎么会袭击一个那样的女孩呢?看着她让你兴奋吗?我真是不明白!”羞愧难当的哥哥听到这些话后痛打了忠都。

这里,警察的质疑不是基于对恭洙的同情,而是对恭洙残疾身体深深的鄙弃,哥哥痛打忠都也不是因为他强奸,而是痛恨弟弟居然强奸恭洙那样一副令人恶心的身体。

恭洙哥哥想让忠都哥哥拿出两千万私了“强奸”之事,他并不关心妹妹是否真的被强奸,当忠都哥哥质疑恭洙的态度时,他气急败坏。他害怕妹妹没有被强奸, 他害怕长成这样的妹妹有爱的需求。

没有人问过两个当事人的感受,在这些“正常人”眼里,他们替忠都感受到“不正常”,替恭洙感受到“被羞辱”,他们站在“正常人”的道德高地,认为忠都和恭洙不配有爱。

因此,法律规范得了行为,却无法规范人心。法律不能强制“正常人”对这两个可怜的灵魂感同身受,也无法让“正常人”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2)

②法律权利并不是一种基于个人信仰的道德口号,而是一种价值中立的专业语言,它并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它只是追求最不坏的结果

对于法律来说,事实并不是关于真相的客观描述,而是一种对事件的解释。既然是解释,就不再是绝对客观的,这个用法律解释的眼见为实,让恭洙成了哥嫂可以谋取利益的来回摆放的摆设,让忠都成了被抓了现行的强奸犯。

这两个卑微的生命,他们保护不了自己,更无法捍卫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如同他们自己,令人深深的绝望,又被人深深的厌恶和唾弃。

法律没有赋予人爱情的权利,也就无法提供对爱情的救济与保护。法律不但不能识别忠都的真爱,也不能真正保护被家庭遗弃的恭洙。反而是又以法律之名,拆散了这对苦命鸳鸯,并给忠都定下强奸的罪名。在爱情面前,法律是如此的武断与蛮横,又如此的冷漠与决绝。

法律,没有能力追求最好的结果,它只能追求最不坏的结果。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3)

02.宗教界定了灵魂的罪恶,却无力让灵魂远离罪恶,宗教只是制造虚幻的麻醉剂

在忠都带恭洙到天台散心时,垂直俯拍的移动镜头以一种垂怜的姿态俯看仰视天空的恭洙—一个饱受残疾之痛的灵魂,那是上帝之眼的俯视吗?

①忠都也曾渴望宗教的救赎,但是未能如他所愿

第一次和恭洙约会回来,他主动请求牧师为自己祈祷,此时的他是期待上帝的引领和救赎的。甚至,有了爱情的忠都开始寻求社会认同,跟哥哥学起了修车,可是上帝未能如他所愿。

上帝定义了两个边缘人的原罪,他们天生需要被拯救,宗教披着爱的外衣,却没能看到他们渴望爱的灵魂。

这个世界对他们太不友好,他们太多余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同这个世界建立善意的关系,却一再被冷冷地拒绝—餐厅老板的歧视、就餐客人的嫌弃、家人聚会的冷漠,排挤和逐斥加剧了这两个生命存在的边缘化——他们面临着相同的生存困境:逼仄的生存空间和孤独的情感状态。

物质让人迷失,物质社会的人们渴望上帝救赎自己于物质的苦海,但宗教的神性未能拯救世人的自私、冷漠、恶毒。天国在哪里,藉由忠都和恭洙的爱与痛,也折射出了人类内心无法承受的孤独和恐惧。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4)

②电影用超现实的想象性画面,揭示了恭洙渴求正常情感却无能为力的生存状态,更凸现了宗教的虚幻无力

恭洙通过镜面反射出的蝴蝶、鸽子到达她幻想的天国。在那里,她才拥有正常女孩子爱情里的样子:和忠都在车上打情骂俏,在忠都打电话时调皮发小脾气,在地铁站为忠都歌唱……

“我想在你的面颊染上一抹红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为你歌唱,就像个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我想快乐的歌唱,我想成为一切,为了你。你能感觉到吗,我的爱人……”

忠都的天国也出现在梦里。他梦见自己和恭洙在房间里跳舞,那幅《绿洲》画里的印度女人、孩子和大象走下来祝福着他们。忠都说:“我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梦,但是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那成了他们共同的梦境。

爱情让他们看到了幻想的天国,制度却又蛮横无理的把他们拉回了粗粝而冰冷的现实,他们甚至没有用宗教麻痹自己的权利,他们只配接受生活最野蛮的摧残与蹂躏。

当忠都被所谓的“正常人 ”视为“强奸犯”被捕,社会身份随着社会认同的异化再次被抹煞。此时听到牧师为他祈祷上帝的拯救,忠都终于意识到,上帝救不了自己,他逃跑了。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5)

03. 物质社会的情感荒漠里,人性之善与爱的希望是最终的救赎之路

边缘人群之所以边缘,是他们在物质主义大潮面前更加无力。人们以各种狰狞的面目挣扎的活着,社会的情感和恭洙残疾的肢体一样扭曲,而情感、心理上被抛置到孤立无援状态的生命个体,更是趋向在一个孤独、闭锁的世界里寻求精神的归宿。

①正是被物质化的社会所抛弃,正是被物质边缘化,两个没有被物欲裹挟的灵魂才能用爱情看见对方,他们互称对方为“公主殿下和将军”,给了彼此身份感以及最渴望的尊严感

他们为爱情拼劲了全力。他们象普通情侣一样坐地铁出游、煲电话粥、参加家庭聚会、在川流不息的车河里浪漫舞蹈……他们努力为彼此驱除孤独,赶走阴影。

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迎来了生命的高光时刻,他们在撕裂的人性面前照耀着彼此,用爱的深情告白—这人间还有我的爱情珍惜你,他们终于在对方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他们的爱情是人性荒漠里乍现的绿洲,那甘之如饴的绿洲景象,是两个悲凉生命内心的天国,即使微不足道,也足以让被生活鞭挞的他们寻找到一些希望。而带领他们进入天国的,并不是上帝,恰恰是他们自己。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6)

②绿洲是美丽的梦境,阴影暗示着残酷的人生,被社会抛弃的忠都亲自驱逐了恭洙内心的阴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他们的幸福总是那么一瞬间,就像恭洙卧室里的蝴蝶、鸽子、大象以及地铁站里的歌声,还有两次尴尬的“性”,几乎是立刻就被现实打碎了。那一点点可怜的幸福,像是专门为了被毁灭而建构,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丝希望和暖意。

忠都放弃对上帝的期待逃离警察局,砍掉了那棵带给恭洙内心阴影的树枝,那是他对爱情充满希望的捍卫,也是充满力量的自我救赎。

影片最后,画外音是忠都从监狱写给恭洙的信。窗外的暖阳照在恭洙身上,她在用扫帚清理房间里的污尘,那是她在清扫世人对他们的歧视与偏见。他们是彼此希望的绿洲,在经历了浩荡绝望的沙漠后,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重新觉悟了生命的意义。

最终,被尘世欲望抛弃的两个灵魂反而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7)

04.基于《绿洲》中现代人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困境,结合我自身的生活感悟,谈谈处于迷茫焦虑社会中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完成自我与社会的救赎

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们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充满危机的状态。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言: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

物质主义催生出的社会暴戾和道德沦丧无处不在,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引发个体的强烈不安全感,人们把物质做为补偿策略来缓解迷茫和焦虑,但并没有在高物质主义面前获得更多幸福感,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不信任。

如果不重建一个文明的社会,不重树符合现代社会的伦理体系,处于迷乱状态的人性与人心,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文明的出口,人们就会面对更多的人性灾难。

结合电影所展现的人性善与恶,以及法律和宗教在拯救“人性恶”时的有限性,我认为最终的社会救赎之路应该还是“人性善”,下面谈谈我的三点浅见:

①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应当坚信向善的信念

宗教法律,都以对人性的不信任为前提,因此,宗教看到了忠都需要被救赎的灵魂,法律看到了恭洙需要被保护的身体,但最终宗教没能救赎忠都,法律也没有保护恭洙,反而暴露出宗教和法律在人性面前的匮乏与无力。

我们总是非常害怕非常恐惧外界对我们的伤害,我们眼里的世界险恶重生,面对邪恶,我们倾向于睚眦必报。其实可怕的并不是邪恶本身,而是我们对邪恶就是魔鬼的认知。

星云法师说:“一个人倘若一心除恶,表示他看到的都是恶。如果一心行善,尤其是发自本心地行善,而不是想要借着行善来博取名声,才能导正社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益。”

不以宗教论善恶,不以法律判善恶,而 是 坚 信人 性中所拥有的善的力量,这个善的力量,会带领我们远离膨胀的物质欲望催生出来的人性之恶。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8)

②人与人之间,应该用爱来维系

底层民众需要的,不仅是了以自慰、替现实苦难情态遮掩的宗教和冷冰冰的法律制度,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和家庭的温度。

过度物质的生活,让底层民众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自顾不暇,人们物化了自己,也物化了他人,对物质的极度不满足导致情感的荒漠化。

忠都和恭洙,其实恰恰是底层社会无力面对的自己的原罪,是底层社会力图逃离的地狱苦难。借助失语的恭洙,电影替底层社会的民众发出了对未来无望的呐喊和对关爱绝望的渴求。

一个社会,必须有法律去惩戒恶人恶行,但如果我们还能够看到人深处的脆弱,那我们也就可以看到脆弱之下的爱。

爱的绿洲,是一种救赎理想。电影让爱成为这冷酷、 混乱、 苦难世界的救赎力量,只有爱,才能用温暖的慰籍化解冰冷,只有人人汲取爱,再传播爱,才是通向理想社会的必由之路。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9)

③我们要认识到追逐利益虽然是生存的根本,但不能忘记人性深处的另一种可贵品质,那就是怜悯与宽恕

科学研究数据非常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并非本性自私或者冷酷的物种,怜悯弱者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有发现他人痛苦的能力、关心他人疾苦的倾向以及扶危济困的渴望,哪怕需要帮助的这个人跟我们毫无关系。只有极少数人会对他人的苦痛完全视而不见,大部分人都有乐于助人的天性。

另外,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的错误伤害他人,特别是我们所爱的人。因此,我们永远需要一个宽恕与和解的过程,来处理令人遗憾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生存无法逃避的特征。

物质利益的获取和情感的满足,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善意,对对方的善意做一个及时的鼓励,鼓励对方的这种合作行为。

怜悯与宽恕的行为,等于在宣布:我们同情弱者,坚信犯错误的人会改过自新、不再重蹈覆辙,我们对未来的关系充满信心。

灵性软弱是一种什么状态(堕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并不可怕)(10)

结语:

李沧东导演曾说过,年轻的一代比起过去的世代,看起来更为无力,每个人都被动的卷入了物质主义的大潮,对未来没有希望。

但是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导演,他没有停留在只是在镜头里暴晒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而是始终能发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真实,给人留下一点美好的存在。李沧东像一面镜子一样记录社会现实,就是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对边缘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怀,才能改变生存环境的残酷。

上帝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坚持善的信念、进行爱的给予、怜悯和宽恕他人,世间才会得以安宁,这才是现代社会最终的救赎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