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

虽已过了“大雪”节气,但武汉好像还处在深秋,一连的好天气让人深感今年武汉秋天真的有在“超长待机”。

螃蟹熟、桂花香、银杏黄……趁着秋末初冬的好天气四处走一走,你会发现武汉这座城市在这个季节里的限定美色。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

如果单说赏银杏,武汉可观银杏的地方很多,小艺要推荐的是宝通寺。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3)

地铁2号线在宝通寺站下后出来就见到标志性黄色墙壁,因为天气好,大家都想着来好地方打卡了。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4)

黄墙、红瓦、绝美银杏……10元门票就能get一个惬意午后加一波朋友圈九宫格美照。

#01

宝通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也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注:丛林即佛教多数僧众聚居的处所)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5)

而今天我们所知的宝通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更名。

宝通禅寺

南朝刘宋年间初建名为“东山寺”。

北宋末年,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

明朝成化年间,规模大增,并更寺名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宝通寺在建筑架构方面凝聚着古人的美学考究和智慧因素,其庙宇与阶梯环环相抱。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6)

拥有与故宫相似的精巧建筑结构,以及房檐上同色的琉璃瓦片,宝通寺被网友称之为“小故宫”看来是确有其名。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7)

阳光照拂下的宝通寺,好像闪着光,在光与影的变化里,人只要随便一站就很“出片”。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8)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9)

1600年的历史沉淀,让宝通寺更通灵性,可能愿望实现率也高一些。据说在宝通寺求姻缘很是灵验,看那满墙的红丝绦或可窥见一二。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0)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1)

求平安、求财运、求学业有成、求天赐良缘……香炉前的人轻声诵祷,虔诚祈愿,人在红尘,各有心事。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2)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3)

#02

大雄宝殿前的百年银杏,在秋风中掀起粼粼的黄色波浪。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4)

光照在金色的树叶上,脉络清晰可见,站在巨大的树冠下,让人有种被佛光照耀的错觉。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5)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6)

△寺院里的其他银杏

看着银杏树下的“手机阵仗”,小艺有一种面对追星粉丝的感觉,就好像“爱豆”上台,谁能忍住不拍一张美照。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7)

继续向后山走,抬头可见伫立在后山的洪山宝塔,黄色的宝刹掩身于一片苍翠之间。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8)

洪山宝塔

洪山宝塔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峻工建成,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为宝通塔。因坐落在洪山又称洪山宝塔。塔为七级八方,砖石结构,塔身高十三丈三尺,顶高一丈三尺,基宽十一丈二尺,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

一路走一路拍,行到这里小艺已经气喘吁吁,最后也没能登塔,打听了下花2元就可以“递送”上去哦。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19)

#03

往下走的时候看到蓝天下层层叠叠的飞檐,灵动轻盈。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0)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1)

特意去搜了下资料,才知道“屋脊兽”。

屋脊兽

屋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宫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

中国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

据古书记载:正脊两端的兽叫“龙吻”。

垂脊上的五条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最前面的叫仙人骑凤。

中国古代先民称五脊上的六兽为神兽,并顶礼膜拜,说这六兽可以“护脊消灾”,是镇脊神兽。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2)

路上偶遇慵慵懒懒晒太阳的梨花猫,也不怕人,还会冲你“喵喵”叫着,没想到宝通寺一行,还顺带撸了一把猫。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3)

日暮西斜,光影淡去,不知不觉间一整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好像还没有拍够也还没有玩够,宝通寺是一处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

为什么是宝通寺(为什么是宝通寺)(24)

宝通寺虽身处闹市,却能让人寻求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承接着人们的祈愿,在檀香里,浮现出大隐隐于市的超然与洒脱。

来源:武汉文学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