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纪念图书馆有网络吗(中山纪念图书馆11月开馆)

中山市纪念图书馆有网络吗(中山纪念图书馆11月开馆)(1)

南都讯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红带队到中山开展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实地检查了中山纪念图书馆、港口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东区桃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免费开放、活动开展、管理服务等情况,查阅了示范区创建过程管理档案资料,并组织召开中山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汇报反馈会。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的52个项目、55个指标,已完成41个项目、44个指标,完成率达80%。创建期间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总面积从47.7万平方米增至70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17平方米,备受市民期待的新图书馆定于今年11月份正式开馆,今年1至7月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大小公共文化活动1.08万场次。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

面积达2117平米

2018年7月,中山市正式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市镇两级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中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创建工作评价督导机制、制定镇区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等举措,强化过程管理;市镇两级设立创建示范区项目库,确定资金使用方案,2019年市级创建专项经费和奖补资金预算共2496.8万元,镇区创建专项经费共2512.5万元。

南都记者了解到,创建期间,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总面积从47.7万平方米增至70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17平方米;市新图书馆定于今年11月份正式开馆,市博物馆群明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4个镇区综合文化站设施功能全部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2018年底建成270家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26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实现自助图书馆镇区全覆盖。

在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成以中山纪念图书馆为总馆、24家镇区图书馆为分馆、26家街区自助图书馆和273个行政村(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市镇村三级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扎实推进,11个镇区陆续开展文化馆分馆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两式两员四协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模式。

今年1至7月,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大小公共文化活动1.08万场次。持续打造“书香中山”、“市民大舞台”、“中山公园音乐节”等市级文化品牌,培育“小榄菊花会”、“石岐龙舟文化节”等基层特色文化品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山分会场、中港澳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主动融入“人文湾区”建设。

实施文化暖心工程方面,去年在270个行政村(社区)举办文艺演出1710场,在154个行政村开展电影放映2106场。持续开展“绿色暑假·缤纷文化”等文化关爱系列活动,注重将服务资源向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和乡村基层倾斜。

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方面,推动“中山文旅云”平台(一期)全面启动,年内将实现部分项目上线运营。市图书馆建成中山市“e启阅”数字资源平台,现有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5个,外购数字资源数据库37个,市镇两级数字资源超500TB。社区文化O2O平台及时发布各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场馆设施、服务内容和活动资讯。“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平台累计更新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734项,“文化中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专区累计点播量超400万人次。

成立公共文化服务联盟

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活力,中山从打造示范引领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全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三方面入手。其中打造示范引领项目方面,完成小榄、南区、三乡创建广东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工作,树立基层示范性工作标杆;中山自主创立的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工作模式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入全省基层改革创新经验,被文化和旅游部作为重点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市文广旅局联合市教体、司法、工会、团委、文联等部门成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方面,中山出台相关资助办法,2018年至2019年资助100个业余文艺团队开展636场送戏下乡公益文化演出,资助90个社会组织开展“绿色暑假 缤纷文化”项目活动,财政投入总额、资助团队数目和公益活动场次大幅增长。每年资助举办“博爱100”社区文化公益创投大赛,孵化培育100个社会组织文化项目。全市文化志愿者分队达47支,文旅志愿者人数总数突破1.4万,2018年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各镇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目前上岗人数达287人。出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融合实施方案》,联合市内文旅企业举办“抢文旅消费福袋”活动,促进文化消费。

为健全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制定《中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和评价反馈机制实施办法(暂行)》,开展2018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和评价工作,以评促改完善相关措施。

此外南都记者还了解到,中山经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题目确定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与适应性的中山实践》,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弘扬“中山精神”,彰显公共文化服务地域特色;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水平;推广设施嵌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和适用性;深化“创意·创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通过深入研究,总结中山经验,形成制度设计指导意见,树立全国标杆。

对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

整改落实到位

中山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罗建华在会上介绍了创建工作亮点,包括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形成“中山范本”、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模式向全国推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贴近市民融入生活、全民阅读工程形成爱阅风尚等。

此外罗建华指出目前还存在创建示范区组织保障有待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有待推进、政策制度建设有待加快等问题,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创建责任、力抓重点项目完善文化设施、推出创新举措补齐工作短板、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服务便捷高效、促进文产融合拓展公共文化外延、深耕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督查组在会上表示,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牵头、镇街配合、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创建格局;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了市级、镇级、村(社区)级、住宅小区公建配套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丰富,打造培育一批市镇级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暖心工程,文化惠民水平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管理运营模式,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中山市副市长徐小莉表示,要认真对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创建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同时,示范区创建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创建实效,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强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推动创建工作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06-07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实习生 陈观秋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