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

筝文化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千年传承,植基于人民群众生活之中,其曲调优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流派众多,深得人民群众的追捧。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

从20 世纪开始,等文化开始飞速发展,其演奏技法作为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经历飞边地革新,距第一首现代筝协的创作成功到现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

古筝的演奏技法也随着现代筝由的出现而进一步的发展起来,本文就古筝演奏技法发展演变的原因进行简要地分析。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

[关键词]古等 演奏技法 技巧 发展创断

传统古第演泰流派特色鲜明,地域色彩浓厚。

当代古筝演奏技法自 1955 年现代古筝曲《 庆丰年》的创作,开创双手演奏技法后,历经了 50 多年的发展,其中既有对传统奏技法的传示,也有大量的创新技法。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3)

传统的演奏技法已经自然地融合到现代筝曲中,在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筝自身的乐器特性发展出诸多中国化、古筝化的新演奏技法。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4)

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促进古筝技法的革新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媒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现代、流行、古典音乐。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5)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更快捷的接触到音乐文化,而筝曲作为传统音乐的瑰宝,则需要听众静气平心的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去欣赏,这也正是现今社会所缺少的气质,大家昕惯了西方流行音乐、插滚乐、交响曲等音乐之后更需求感官上的刺激及新鲜感,而传统等曲的演奏技法已然无法立足于众多音乐体裁之中。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6)

因此,作曲家及演奏家不得不在演奏技法上寻得创新之路。如刘天一创作的 《纺织忙》,作为现实生活想材的音乐作品,为表现纺织女工忙碌的劳动情形,在演奏之中加入大量的小点弹。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7)

又如王昌元创作的《战台风》,同属于现实生活题材,为更形象地表现码头工人与台风战斗。运用了多种新的演赛技法,如“扣摇、“扫据四点”、“双食指点奏”。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8)

另外作者在乐曲中创造性地加入了在码外左侧无固定音高的柱外区刮奏,形象地指绘出台风的肆虐无情。

两首乐曲风格迥异,但都是经历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假设在千年之前,不管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多高。没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也无法创作出这类音乐作品。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9)

二、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交融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周代时期,我国音乐就出现了雅乐等不同的音乐体系,作为宫廷贵族音乐,统治者也吸收民间音乐 “采风”就是收集民间歌曲的活动。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0)

秦国统一六国后。其本土音乐与其他六国音乐和胡地音乐相融合。汉代以来,西城音乐开始传入我国。羌笛、琵琶、揭鼓等。本是西域乐器,与中原宫廷乐器相结合形成了汉代鼓吹乐。

从魏晋到唐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进一步与汉族音乐相交融,流行在南方的吴歌与北方的相和歌、西曲相结合,影成了新的音乐形态一“清商曲”。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1)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与各国音乐的吸收和传承发展,充分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民族性,也体现了我国音乐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乐曲音乐文化也一样,如邵光深、周品、李玫创作的《木卡姆散序与握曲》。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2)

此曲借鉴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期的节赛及音调,大量使用fa、si,利用古筝乐器的特性,演奏微分音,地域色彩浓郁;史兆元创作的《春到拉萨》 (昌生改编),吸收了藏族民间舞蹈的节奏特点及曲调等。

从演奏技法上来说。古筝也吸收了古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3)

如王建民创作的 《莲花谣》中运用的轮指就是借鉴了琵琶技巧中的轮指技法,并且左手不仅仅是单纯的轮指,而是在轮指的同时用左手大指弹奏中声部的旋律南宋郭楚望曲、徐晓林改编的《满湘》中。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4)

为了达到模扣古琴演奏的意境,作曲家将古琴演奏时左手因滑音擦强产生的摩擦音引用到古笛中。

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自改革开放开始,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西方的流行音乐大量涌入中国。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5)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作曲家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打破古筝以往演奏的传统创造出许多新的音响效果、新的表现技法。

其中,比较新颖的创新是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排列打破,有七声,也有多种特殊排列。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6)

此外,由于传统的大、中指八度弹弦位置已不适应作品的需要而多用于新的指序弹法,左手的传统上、下滑音大二度、小三度按音法也不能达到作品的需求。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7)

另外,通过左手作韵技法的按弦,转换乐曲局部旋律调式、调性功能变化产生如转调、离调交替等色彩变化,这种技法的应用对于古第临时转调不移动琴码可起到一定作用,并使音响色彩更丰富。

如王建民的《想曲》、徐晓琳的《山魅》、《黔中赋》, 谭盾的筝重奏《南乡子》等作品均有新意。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8)

在 《黔中赋》一曲中,演奏者拍弦奏法、划无调弦等技巧来模仿民间打击乐的音响效果,增加了乐曲的感染力。

而《想曲》 中击面板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古筝作曲家的不断探索,也使演奏家们演奏水平不断提高,使筝的演奏技法不断发展。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9)

四、传统演奏观念对古筝演奏技法的影响

在李斯的《谏逐客书》 中有一句话“夫击瓮叩街弹等搏辞。而敬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由此可见,筝在东周时期已流传民间。虽然古筝和琴、瑟都形成于周代,但风格迥异。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0)

古琴与瑟在周代主要由“士”以上的阶层使用,但是基与平民联系紧密,文人气质稍逊。笛在周代主要在民间流行,产生在西秦,形成较琴、瑟稍晚。

但关于筝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未明确。琴、瑟、筝且都为卧式弹奏乐器,但是由于形制与演奏技法上的差异,三者的风格差异很大。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1)

在演奏技法方面看,琴、瑟更为古朴,而筝更为流畅、华丽,从音色上看,琴、瑟更为古朴、深沉、素雅,而筝则更为明亮、清脆。

在情感表现力方面,琴最为含蓄。而筝更为直接外露。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2)

唐李娇《筝》云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调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第第有剩哀。”

汉末曹植的 《筷引》云“秦第何慷慑,齐器和且柔。”

这些诗句让我们知道了筝这一乐器具有强烈的震越力和极强的音色穿透力。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3)

在传统观念中,古筝具有质朴文雅的文人气质《有子乐论》云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悦心”。《庄子·让王篇》指出“鼓琴足以自娱”。说明古琴在局代之时主要用于上层社会日常习奏,主要自娱。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4)

白居易云“古号无俗韵,奏罢无人听。”更能体现古琴艺术的高雅深邃。而筝艺术则恰恰相反,因为在周代时期其广泛流行于民间,因此较古琴而言其更为世俗化,筝既可伴奏又可独奏,在乐队中既可弹奏主旋律又可以伴奏。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5)

由于历史上筝与琴独特的社会地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古琴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文人气质,而古筝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更为现代直观、更具有听觉视觉感染力的演奏效果,而产生了一系列技法的革新与发展,这与等传统上的社会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6)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其内在规律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古筝演奏技法也一样。

演奏技法的发展与音乐文化并存,是同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同步发生变化的。古筝音乐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7)

纵观古筝艺术发展历史,筝演赛技法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观念、多元化的开拓来进行发展。

就现今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的欣赏特点,强烈的视觉、听觉依旧受到多数人的喜爱,古筝演奏技法在接下来的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还将继续复杂化。

古筝有哪些演奏技法(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28)

【参考文献】

【1】韩建勇、 古华名曲解随与营析 (四) 古等音乐名曲解题之近现当代创编部分 【J】,乐器,2006 (03)

【2】 徐玉茫。 试论古等演奏的创新 【J】。 美与时代,2006 《01)

【3】雷蕾。中国当代爷的反叛与回归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 (01).

【4】关孟华。雅俗之路--琴筝音乐文化差异论 【D】,南京师藏大学,2005.

【5】 杨 凡。当代古等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D], 福建师范大学,200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