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

超凡脱俗 韵胜格高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

邢久海,1954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区。邢久海潜心学习和探索古今画梅大师技法,用洗练的笔墨表现出梅花既超凡脱俗又淳朴自然的神韵。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特别是受到画梅大家王成喜老师的影响,在创作上更加强化构图,用洗练的笔墨表现梅的自然淳朴之美,开辟出了自己的画梅艺术天地。为了恰到好处地表现梅之“骨气”、“生气”、“清气”的特点,他对梅花的生长状态和精神气质做了深入浅出的体察和深刻的理解。其笔下的梅,不但形似真,更有神韵足。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2)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3)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被人们赋予“岁寒三友”、“四君子”成员之一,而梅为“四君子”之首,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有“国魂”的美誉。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它作为高洁刚正、雅逸坚贞、仙风道骨、不染尘埃的高尚人格的象征。正如当代画梅名家王成喜所说:“梅花开在严冬,迎来的却是新春,它以韵胜格高、临风傲雪、不畏艰难、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而成为我国的传统名花。”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4)

  古人画梅,多表现梅的高洁、雅逸、孤傲不凡的一面,以稀少、瘦为美丽。而当今社会,艺术应该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前进。应着力表现梅花的历经沧桑、千年巨龙跃然而起之势;表现它“凌风傲霜踏雪来,不尽生机布新春”、“万花敢向雪中出”、“清香散作万里春”;表现它蓬勃向上、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表现它顽强、高洁、朴实、有活力。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5)

 雅俗共赏 心旷神怡

品读邢久海的梅花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升自我。有道是“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有梅骨气”。邢久海笔下的梅花,老干曲如龙、劲如铁,新枝似箭,花开五福,洁白如玉,红似丹霞,绿胜翡翠,黄得高洁,香得深远。他的梅花作品,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从构图上看,或交线构图,或“S”构图等等,皆舒适得体,布局合理。从配景上看,无论红梅、绿梅,还是黄梅、白梅,不管是开在悬崖峭壁,还是开在庭院窗前,无论是冷月寒光下,还是冰天雪地里,皆铁骨铮铮,品格高雅,或大义凛然,或一派温馨。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6)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7)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8)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9)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0)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1)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2)

邢久海的绘画创作是坚持雅俗共赏的,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艺术工作者创作出的作品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通过艺术作品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对读者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启发、回味、感悟和共鸣。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3)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4)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5)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6)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7)

近年来,其人备受世人瞩目,其作品成为了人们之间传递友情的馈礼,流传到美国、日本、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被国际友人收藏。其人、其画备受世人的瞩目。其作品成为人们之间传递友情的馈礼,流传到美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被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及传略被编入《当代书画家作品大观》、《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书画百杰传世精品集》、《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图录集》等辞书和《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国土资源报》、《生命世界》等报刊杂志。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8)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19)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20)

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书画百杰,部分作品编印成《中国书画百杰系列邮政明信片--邢久海国画作品选》,2005年,他的八幅梅花作品入选了"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工程"。《邢久海写意梅花画法》由杨柳青画社出资出版发行出版。

冬梅风骨文竹娇姿(赏梅超凡脱俗韵胜格高)(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