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

水泊梁山上的好汉各自有着独特的标签--绰号,他们或是以技能为号,或是以神兽为号,或是以古人为号,凡是差不多搭得上边的,以人物相匹配的,都是用来做了扬名江湖的“万”。

三国历史人物虽然不用行走江湖,对于名号也是格外看重,有一个在外的好名号,不仅是说来呗有面子的事,而且还是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博取更多资本的好媒介。

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名号,有些大人物也不屑于给自己安上什么名号,但是能够拥有名号的人,也绝对不是一般两般人,毕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拥有一个叫得响的名号。

黄巾之乱的始作甬者,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的名号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即我们所熟悉的“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

正如当年张角“大贤良师”的称号,出自于《太平经》中“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的说法,三公将军的称谓,也是参考了这本黄巾社团行动指南圣经里的“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提示。

与许褚齐名的典韦,也是得到了陈寿“汉之樊哙”的评价,《三国演义上》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历史上典韦的武力值确实很高,当时军中传言:“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曹操手下重要谋士荀彧,年轻时曾被当时的南阳大名士何颙称做是“王佐之才”,曹操更是将其称做“吾之子房,”可见其谋略对曹氏集团的影响力。

拜《三国演义》所赐,说起“白马将军”,很多人会想起赵云、马超,中国古代演义小说里不乏这样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小鲜肉式样将领,又阳光帅气又本领高强,谁能不爱呢,但他们却不是以此为名号的。

三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白马将军”当属手中握有一副好牌却非得装逼硬生生将其打烂的公孙瓒。

据《英雄记》的说法,因为公孙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他所率领的精锐部队,也因为都乘白马,被称做为“白马义从。”

非常巧合地,三国时代还有一个人,也拥有了“白马将军”的头衔,即庞德。

曾经是马腾、马超部署的庞德投靠曹操后,很是卖力,后来在与关羽的交战中,还射中了关羽的额头。

当时,庞德常常骑着白马出战,关羽军中的军士对其十分忌惮,因而叫他“白马将军。”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2)

庞德最终为关羽所杀,据传闻,钟会伐蜀,他的儿子庞会也在军中,蜀亡后,庞会灭了关羽全家,做得真够绝。

曹操帐下五子良将之一张辽是各方面能力最为全面的一个,各项功绩突出,光荣事迹说不完,就是病了,孙权也不敢小视。

曹操倒是没有拿古人来类比张辽,他的儿子曹丕子承父业接过了班,一次在听取了张辽对吴作战的战况后,曹丕对身边人夸赞说,张辽就是“古之昭虎。”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3)

与曹氏家族很是亲近的夏侯家族不乏精英人物,其中夏侯渊与夏侯惇知名度都很高。

夏侯渊的才干不小,打仗也很有一套,当时曹操军中就有流传有关他的评论:“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曹操评价他“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并引用了孔子的话“吾与尔不如也”,来表示自己也是比不上夏侯渊的。

同样这么一个人,后来在曹操口中又得到了极其反差的评价。

夏侯渊率军作战很勇猛,一往无前,不仅亲自作战在前,而且一次在与刘备的交战中还跑到军前去修补鹿角,曹操知道后,就说夏侯渊不懂得用兵,做为主帅都不用亲自上阵,别说去补鹿角了。

与此同时,曹操还提到了夏侯渊在军中的一个不怎么好听的称呼:“白地将军。”

这个名号,十分损,白地就是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简直就是在说这个人一无是处。这显然与夏侯渊的作为是不相称的,所谓军中传言,可能更多的还是曹操恨铁不成钢的骂语。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4)

夏侯惇在曹操军中的地位不比夏侯渊低,能力也不赖,只是在注重相貌的当时,因在征伐徐州打吕布时被人射中左眼破了相,心里面不禁留下了疙瘩。

夏侯惇与夏侯渊差不多同时做的将军,当时军中军士私下称夏侯惇为“盲夏侯”。

本来就心理阴影面积无穷大的夏侯惇,被说到了痛处,照了下镜子越看越怒,直接将镜子扔在了地上。

曹操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当属虎豹骑,能够统领虎豹骑的人,多是曹氏家族人,亲信中的亲信,曹休就是其中之一。

曹休是曹操的族中子弟,因天下大乱,跑到了吴地避乱,曹操在兖州起兵征伐董卓,曹休又从吴地“千里走单骑”回到中原投靠了曹操。

曹操当时对身边的人说曹休是曹家的“千里驹”,并让他与曹丕同吃同住,像自己的亲儿子对待。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5)

同是五子良将之一,徐晃的功劳仅次于张辽,三国时期的几次大战役他都是亲身经历者,很有发言权,特别是樊城之战,击败了“水淹七军”的关羽,更是可以与张辽当年的合肥战役相媲美。

曹操对徐晃很是看重,樊城之战后看到徐晃的军营布置,曹操夸赞徐晃,大有“周亚夫之风。”

与此相类似的,当年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弃袁投曹,也是被曹操解释为:“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这两次曹操又是以古人来与属下做比较,既然属下都是“周亚夫”、“韩信”了,曹操本人又是做何解呢?

曹操的众多儿子中,曹彰比起曹丕、曹植、曹冲来知名度要低些,历史上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是不比这几位低的。

曹彰好武,个人武力值不低,喜欢为将的他,也经常性出外征战,打得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都只能是乖乖降服。

曹操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并称之为“黄须儿”,可说是十分地喜爱。

虽没有列入五子良将,却没能影响李典曹操军中的威望,以徐晃等人的治军严厉有所不同,多了几分儒雅气质的李典,更多的是一副和和气气的形象,即使有了功劳他也不去和人争,对于那些“贤大夫”他很是尊崇,没有一点“为上者”的骄气。

因此,李典在曹操军中被人们称做“长者。”

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孙策,得到的好评较多,诸如袁术的“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的“猘儿,谓难与争锋”、刘晔的“孙策多谋而善用兵”,而《三国演义》上更是给他加上了“小霸王”的称号。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6)

这个称号,虽然是虚构的,和被孙策绞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评论很是接近:“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不知道,这是不是“小霸王”的由来?

《三国演义》上描述孙权相貌,用到“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因而他也被人叫做“碧眼儿”,历史上“碧眼”的记载是没有的,倒是紫髯确实是存在的。

合肥战役大胜后,张辽问抓到的吴军俘虏,交战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个“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什么人,吴军俘虏老实交待说,那就是孙权。

评价孙权最到位的是陈寿,他说孙权“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实在是看透了这位并不怎么地道的仁兄。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7)

孙策的好哥们,江东四杰之一周瑜因为长得“小鲜肉”而又精通音律,当时江东盛传“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民间流传最广的,却是将他深深误读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同是四杰之一的吕蒙,在听取孙权多读书的建议后,完全是自学成才,这倒是让四杰之一的鲁肃“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再也不以当年的“吴下阿蒙”来看待了。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不失为一代人杰、雄才,曹操将他视为最大的对手(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孙权认为他是最大的合伙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两位大佬的话,确实讲到了点子上。

而若是要讲最为传神、最为贴近,个人只服这一句:“刘备以枭雄之姿。”(周瑜)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8)

诸葛亮与庞统的“卧龙”(也有作伏龙)、“凤雏”名号,虽然是经由司马徽之口说给刘备听的,这两个称呼却是当时的荆州隐士庞德公起的。就连司马徽那个有争议的是“水镜”还是“冰镜”的称号也是庞德公给加上的。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9)

司马徽的另外一个名号,是后来的人们无偿大奉送给他的,因为对别人从来都是说好话,原则性不够,他又被称作是“好好先生。”

诸葛亮被称作为“龙”,他的哥哥为东吴效力的诸葛瑾则被称作为“虎”,另外一位同辈的族中子弟在曹魏当官的诸葛诞则被称作是“狗”。(并非贬低。)

这三个称谓,《太平御览》就有提及:“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家族人才辈出,风头可谓无限!

《三国演义》隆重推介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五虎将”称号,冠之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头上,其实不怎么过。

关羽、张飞是公认的“万人敌”,《三国志》著者陈寿这么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敌对阵营中的程昱(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郭嘉(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也是这么说,两人的骁勇确实是天下闻名的。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0)

陈寿评价说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人格缺点所在,最终导致了两人自身的覆灭。

关羽的骄傲是浸在骨子里的,当年马超归降,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可以和谁比较,言下之意,就是想知道声名在外的马超和自己比怎么样?

诸葛亮这和事佬就是拉偏架的,在回信中写道:“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

显然地,这个答案令得关羽很满意,常常地拿出信来给周围人看。

信中所提及的“髯”,即是因为关羽长着一副漂亮的长胡子,诸葛亮才这样称呼他。这也是关羽被称作为“美髯公”的由来了。

关羽对黄忠也不怎么看得起,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被封为前将军,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拒不受命,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终还是经费袆的劝解,才平息下来。

正如诸葛亮曾经提到的,黄忠的名望是比不上关羽、马超的,但黄忠也是勇冠三军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他和被送上神坛的赵云比做汉时期的灌婴、夏侯婴也是很是适合。

至于诸葛亮给关羽信中提到的堪比古人英布、彭越可以与张飞比肩的马超,在当时人眼中也是很强悍的,曹魏名臣杨阜说他有“(韩)信、(英)布之勇”,很得羌人的敬重,曹操更是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熟悉漫威电影的人,应该知道他们构建所谓漫威电影宇宙模式很套路,往往先是每个超级英雄单干,然后才是组团打怪。

三国历史人物,除了自身独享名号外,有些还觉得一个人威力不够以组团的形式,闻名于世人。

曹魏重臣华歆年轻时与邴原、管宁交好,时人称之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1)

三字之于三国,似乎是个吉利数字,以三为标记的人物还有不少,比如说文学上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政坛上的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来到医学界则是“建安三神医”华佗、张仲景、董奉。

华佗是当之无愧的神医,他的各种“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张仲景更是拥有着“医圣”的头衔,一部《伤寒杂病论》拯救了不少世人;诸多传说包裹着的董奉,不仅留下了“虎掌”典故还是杏林故事的男主角。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2)

以建安为标题的还有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年)三曹之外的七位文学家,可以说是代表着当时文学界的最高水平。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3)

“七子”称号,出自曹丕所作的《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建安七子中,命运最为悲催的是孔融,因为多嘴以及不合时宜被曹操所杀,其他人均是依附在曹魏阵营中,和曹氏家族共荣辱。

以七字为名的,建安七子外,还有竹林七贤,只是那已经是三国末年晋朝初期的人物了。

将时间往前推点,延伸到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则是有“八厨”、“八及”、“八顾”、“八交”、“八俊”,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是我们熟知的刘表同志,同时位列了“八交”与“八俊”。

人的名,树的影。

名号虽然不是万能的,有了名号毕竟就有了“先声夺人”的优势,做起事来也就方便得多,所谓“声名远播”,要的就是这个功效。

当然,其中也不乏诸多滥竽充数的名不符实者,自身能力与在外名声的不匹配,本就是具有“捧杀”传统的中国特色。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三国人物绰号集锦看看你最喜欢谁(三国人物名号中)(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