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蟋蟀好坏(分辨白虫的个人浅见)


如何看蟋蟀好坏(分辨白虫的个人浅见)(1)

我个人对白虫真是深恶痛绝,用白虫和秋虫斗那是虫之间的问题,用白虫骗人当秋虫卖那是道德缺失,要遭雷劈的。斗虫时我是不惧白虫的,我认为除非特殊的白虫比如火赤链什么的,一般的白虫遇到稍好的秋虫是白给的。所以我更怕买到白虫,现在白虫的科技程度已经很发达了,和秋虫越来越难以分辨,我本人不玩白虫(再玩白虫就不是跪搓衣板能解决的问题了),但是由于怕收到白虫受骗,也仔细总结过白虫的特点,在这说出来大家给评价一下,希望能有高手给予补全,大家收虫时多多留意,减少上当受骗,让那些进白虫准备卖给咱们的家伙喝西北风去吧!
首先说非常非常高级的白虫,那是极难分辨的,不过价钱也不会太小,普通玩家是买不起的。我能分辨的白虫也是比较粗浅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应考虑是否为白虫:

如何看蟋蟀好坏(分辨白虫的个人浅见)(2)


1.后身胖。这点是最好分辨的,蛐蛐出土一般后身干瘪,白虫由于喂激素的原因,多有较胖的后身,并且饿不回去
2.软弱无力。白虫由于长期缸内饲养,多有软弱无力的,虽然长相吓人,但是动作缓慢,虫身无力,不具备野生蛐蛐独有的精气神。
3.居于罐中央不动,冒傻气。白虫由于先天生存条件没有危险,不经常蹦跳逃逸,多有不爱动者。但有些野生大将军也是居于罐中央一动不动,这点要结合其他特点综合评价。
4.颜色昏暗。很多白虫不如野生虫颜色亮丽,本体颜色浑浊,雾气浓重,总体感觉硬度不足。这点需要一定经验,要多学多看才能体会 5. 跳腿极小,与虫体不协调。白虫生长于密闭的小环境,跑跳的机会很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所以跳腿多有生的很小的
6.肚皮白皙。这里说的肚皮不是平时说的肉,而是野生蛐蛐由于野外生存条件恶劣,常常吃进大量泥沙,所以倒于网中肚皮上肠子的部位会有黑线,要放于罐中喂养几日才会排净显出晶莹肉身。而白虫没机会吃到带泥沙的食物,所以扣于网内观看肚皮很白,没有杂色。
7.性价比超高。这点要特别注意!众所周知,现在山东的捕手少有一点不懂虫的,超大牙必是超大价。一旦出现吓人的超大白牙报出的价格在一两千元,千万要小心,这种虫如果是白虫,那你还价到1000到500之间就会给你的,会让你激动,感觉到捡漏了,其实是利用了你的侥幸心理,遇到这情况千万要冷静,综合其他方面仔细观看,否则上当的概率很大的。不要认为自己走了狗屎运便宜买到超大牙了,超大河马脸的蛐蛐我和父亲两个人收了10几年只买到过2只,绝对不是可以经常看到的。当然也不要错过,只是提高警惕就是了。尤其重要的是要翻过来看肚皮。我去年在地头看到过一只超大牙,新蜕嫩皮,想放网子里看肚皮那个老乡愣是死活不让,当即还他了,问我给多少钱,告诉他5块,多一分钱没有。

如何看蟋蟀好坏(分辨白虫的个人浅见)(3)


8.小磁罐冰凉。这是老乡们的高招,为了让虫有野性,不呆滞,他们在包里放一瓶全是冰的矿泉水,冻的蛐蛐身体紧绷,在小瓷罐中乱窜,毫无白虫特征,问他,告诉你天气热,刚买的矿泉水。记住,只要一摸到冰凉的小瓷罐,连看都不要看,蛐蛐冻了半天,一遇到热气满罐飞奔,容易跳,跑了肯定要讹你的。
重新强调一下,我说的这些都是明显的,不过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回避大多数白虫,至于超高级白虫,那就没办法了,真的看不出来,不过价钱也是超大的,毕竟好不容易有一只能骗大钱的白虫,那些骗子也不愿意轻易出手,这就要看大户们的运气和带在身边的老法师们的眼力了。去年我亲见一大户(名字我就不说了)在姚村待了两天收了三只蛐蛐,一只三万,另外两只一共五万,全是白虫,听说踹死了。从此这大户没去姚村。
最后敬告那些拿白虫当秋虫骗人的骗子们,你们骗的都是人家的血汗钱,大都是虫友们省吃俭用下来为了玩一秋的钱,如果你们不怕出门让天雷劈死,就继续骗吧,送你们8个字:
天道昭彰 报应不爽
肯定有好多没说到的,那是我真不懂了,希望能有高手、前辈高人给补全,让骗子无所遁形,白虫都卖不掉,连人带白虫一起饿死!
感谢无影前辈对此贴的补充说明,希望大家像无影前辈一样,考虑一下白虫的其他特征,对此贴进行进一步完善,让卖白虫骗人的无生存空间。以下部分是无影落翼飞先生补充的:
再补充-1;双须弱-细而不长,须尖随风弯,看到须不齐的蛐蛐一定注意-是人故意剪的。2;尾巴和身体不成比例,强壮的蛐蛐配小尾。3;黑尾白尾巴根。4;肉身没有绒蜡感肚子节明显,反看肉糙。5;尾肚鹅屁股样。6;白虫标志性呆傻动作-双须随头向一个方向动。看我头像的蛐蛐发现有情况双须分别扫不同方向才是野的。7;翻看肚皮,胸部以下连接肚子的地方一定是鸡胸脯状的尖肚子才好。8;腿斑模糊大腿内侧瘪。9;头项连接有离缝或连接不顺眼。10;上盖象抹了一层东西,不是毛也不是霜。一开盖蛐蛐没有乱扫乱转的形态赶紧盖上不要。
感谢千古秋鸣先生的补充说明:以下是千古秋鸣先生补充的:

有两个地方白虫长不到:1抱头小腿上密布细短刚毛。白虫即便有刚毛,也是稀疏粗长的几根。2肉身上铺满绒毛。白虫即便有,也是稀疏的,尤其在背脊处长不满。但是所有虫都这样收的话,也会错失很多好的秋虫。仅供参考。

感谢笑天先生的补充,以下是笑天先生补充的:
我孵白虫好多年了(冬白、秋白)其实白秋一代小龄秧子圈地放养不喂饲料的地白真没办法全部分清,目前这种白虫产地不是很多,卖的主要还是以大头大牙地白为主(卖相好),大头白通常4龄以上秧子圈地放养,有些还喂饲料,比较容易区分,主要看大跳,4斟的拍子,2斟半的腿,看起翅是否够高,磨擦是否有力,注意看项是否有跳色(和头丶衣翅颜色比明显偏淡甚至发白),高代数白虫通常有折须现象,你的那些方法有许多是高代数冬白的特征,另外秋白的动态并不差,底板好的地白一样出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钟鸣鼎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