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科普标识(植物园里的科学节)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3日讯(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李文璇)11月13日,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暨2021年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日主题活动在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17家科教机构以互动形式展现专业水平,展示有植物园19个学科组(中心)的科研成果及科普作品,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参与。

逛科教市集 领略科学之美

圆溜溜的东红猕猴桃、“复活”的千年古莲子、珍稀濒危植物书签生动地呈现出植物园的科研成果,亮闪闪的岩矿化石、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精巧的建筑模型令人目不暇接,智能垃圾桶、会投篮的机器人、炫酷的无人机让人感受到智能科技的魅力……植物园的大草坪上,武汉本地的17家科教机构,从行业角度出发展现科技水平,为公众奉上了一场科学盛宴。

“机器人是在做瑜伽吗?它们还会跳双人舞!”随音乐舞蹈的机器人令小朋友们颇感新奇。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展出的动物标本、恐龙化石与矿石则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注意力。人们驻足在展位前,领略科学的美丽。

植物园科普标识(植物园里的科学节)(1)

炫酷机器人吸引小朋友。通讯员供图

玩转创工坊 探索自然奥妙

一粒种子,为什么既能长出娇柔的花朵,又能长出粗糙的枝干?沉水植物和陆生植物,利用无机碳的方式有何差异?不同植物的花粉,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植物园的科普老师们将实验室搬进大自然,以科学实验、科学手作、科学游戏等形式,开展互动体验,带领公众走近科学。

“沉水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进行光合作用,陆生植物叶片则不行。”跟随着水生植物学科组研究员的现场讲解,孩子们尝试思考生物问题,探索自然的智慧。

植物园科普标识(植物园里的科学节)(2)

科普老师现场讲解。通讯员供图

聆听科学课 近距离体验科学

科学课堂的“营地”里,科普老师们正“手把手”教小朋友们刨木、造纸、染布料。

花草能染色,树皮能造纸,树枝能做工艺品;只要有巧思,就能发现草木的妙用。

拿起锯子创造木工,析出纤维制作“蔡侯纸”,敲打木槌染花布……孩子们沉浸于大自然,用心体会科学的精妙。

植物园科普标识(植物园里的科学节)(3)

孩子们动手体验科学。通讯员供图

“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武汉植物园科技创新成果,有助于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未来,武汉植物园也将继续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公众了解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