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浮力思维导图(浮力-八年级物理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浮力

八年级物理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人教版)

一、思维导图

人教版八下物理浮力思维导图(浮力-八年级物理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1)

二、知识点

■知识点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水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的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人教版八下物理浮力思维导图(浮力-八年级物理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2)

【微点拨】对浮力产生原因的说明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浮=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浮=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知识点详解】浮力的概念

1.浮力的产生:液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向容器壁、容器底流动而产生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底和容器壁也对液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液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压强。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与深度成正比;同一水平面上,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同。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液体保持静止状态。

2.因为液体具有压强,它们之间才会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液体中任何一点液体压强的变化,都会形成压强差,从而产生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有人说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并和容器底面密切接触,那它就只能受到向下作用于物体表面的液体压力下,所以这个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它成立需要两个条件:

1.物体的侧表面必须是竖直方向的,不能倾斜;

2.物体的下表面必须在技术上保证与容器底紧密接触,不能有液体渗入其间。

沉在水底的物体实际上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受的水的浮力,容器对它的支持力,以及自身重力,这时受力情况:F浮 F支=G物。

【微点拨】浮力的计算

1.示重差法(称重法):F浮=G-F拉(空气中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拉力)(用弹簧测力计)

2.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漂浮法:F浮=G物(又叫平衡法)

4.压力差法:F浮=F↑-F↓(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