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团精神育人(深入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

以兵团精神育人(深入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1)

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兵团人的精神丰碑,也是兵团高校应有的教育内容。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对兵团高校而言,必须把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当作责任和使命,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统筹学校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用好主渠道、筑牢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建强主力军,坚持用兵团精神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聚焦课堂教育 用好兵团精神育人主渠道

课堂教育是用兵团精神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兵团精神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厚重历史,植根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继承和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和凝聚力,也给兵团高校课堂教育注入了鲜活内容,提供了丰富营养。一方面,将兵团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好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要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组织师资力量加强兵团历史和兵团精神研究,结合青年学生特点,编写兵团精神校本教材和辅助读物,推进兵团精神进学科、进课程、进读本;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把兵团的人物事迹、重大事件、故居遗址遗物、发展成就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综合运用案例式、情景式、访谈式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增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鲜活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将兵团精神融入其他课程,使之与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形成协同效应。要在专业课、基础课课堂讲授中,注重把兵团的案例巧妙融入,使兵团元素与专业内容交织交融、相辅相成,向学生润物无声地传递兵团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兵团事业的伟大和不平凡;要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安排学生深入兵团企事业单位和农牧团场,通过基层生产生活体验,感受兵团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

聚势网上网下 筑牢兵团精神育人主阵地

阵地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基本依托,我们必须要增强阵地意识。兵团精神教育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其网上网下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如同自然科学教育的实验室。首先要加强网下阵地建设,打造兵团精神育人的物质环境,使学生在校园随时随地都能受到兵团精神熏陶。要因时而需把兵团精神融入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公告栏、宣传栏等宣传设施,重点展现兵团发展成就、兵团发展政策规划等,以厚植学生爱国爱疆的崇高情怀;要因地制宜把兵团精神融入宿舍、食堂、校园长廊等学习生活场所,重点展示兵团历史、人物故事等,以塑造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把兵团精神融入学院、班级文化宣传上,重点反映兵团相关行业、专业发展历程,以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其次要加强网上阵地建设,发挥好新媒体育人实效。要善于依托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讲述兵团故事,传播兵团文化,打造受学生欢迎的兵团精神育人优质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在线接受兵团精神教育;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探索建立学生可参与互动的兵团精神体验场景和交互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激发他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共鸣,使他们更好地体悟兵团精神蕴含的力量。

聚合文化活动 唱响兵团精神育人主旋律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隐形育人途径,也最易于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兵团事业铸就了兵团文化,兵团文化孕育了兵团精神,唯有把兵团事业进程中的人、物、事展现好,使兵团文化与时代合拍,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才能更好地用兵团精神滋养学生成长。第一,开展有关兵团故事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比如让学生观看舞剧《戈壁青春》、现代豫剧《戈壁母亲》、现代戏《静静的界河》、话剧《万方乐奏》等,通过这些感染力强、表现力强的高雅文艺演出,更好地传达兵团发展进程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开展校园文化创作活动和比赛,通过征文、编排情景剧、拍摄微电影、创作歌曲等形式,充分挖掘兵团故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接受情感洗礼,在参与过程中自觉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第三,邀请兵团模范人物进校园作先进事迹报告,比如请“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与青年学生分享卫国守边经历,让青年学生零距离接触英雄,加深对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的感受,从兵团精神典型代表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激发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发展壮大兵团伟大事业之中。第四,要把兵团精神教育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兵团,在服务与奉献中感悟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提升素质、升华灵魂。

聚力教师队伍 建强兵团精神育人主力军

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将兵团精神的育人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切实体现,真正实现以兵团精神铸魂育人,就需要将兵团精神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追求,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以兵团精神育人的情感认同,做到思想自觉。只有教育者真知真信,才能用心用情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兵团高校很多教师来自兵团外的省区市,他们大都不了解兵团情况,缺乏对兵团的认知、对兵团精神的理解。因而要把兵团历史、兵团现状、兵团职责使命等内容融入教师入职教育、日常教育、主题教育之中,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党组织生活会、基层考察调研等途径,让教师了解兵团、熟悉兵团、热爱兵团,增强对兵团人身份的认同,深化对兵团精神的理解,使教师自觉成为兵团精神的倡导者、宣讲者、践行者。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以兵团精神育人的能力素养,做到担当作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且要掌握给学生水的方式方法。要搭建教师工作能力提升平台,通过专题培训、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以兵团精神育人的素质能力;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对兵团精神集中研讨、集中培训、集中备课,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撑;建立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协同机制和成长发展机制,通过明确他们在兵团精神育人中的职责作用、评价办法,让他们在兵团精神育人过程中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切实激发他们以兵团精神育人的动力动能。

石河子大学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胡昌娃

编辑:雷燕慧

校对:贺 倩

编审:卿 涛 刘 芊 宿闪闪

以兵团精神育人(深入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