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

趣侃红楼501:同为一家,贾母餐桌不立规矩,巧妇无炊,荣府无钱缺粮少米

上一回说到贾母在抄检大观园第二天吃饭时做了两个安排。先将贾赦邢夫人进上来的两碗菜原封不动退还,表明对邢夫人推动抄检大观园的不满。

后将贾政送来的鸡髓笋送给林黛玉吃,代表林黛玉与贾政和她老人家是血脉至亲。让王夫人适可而止。

将粥送给王熙凤吃,代表荣国公的世袭,贾赦长房只得了爵位就如吃粥,最大好处爵产被贾政二房获取,如同吃肉。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1)

贾母给贾宝玉送去风腌果子狸,给贾兰也送去一碗肉。告诉王夫人“你们吃肉,长房喝粥,他们不满意就不能忍耐一二?”

贾母巧妙地借一餐饭表达出对抄检大观园的看法和立场。既对贾赦邢夫人表达了不满,也对贾政王夫人隐晦斥责。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别看她祸水东引给邢夫人,连贾探春都被迷惑了。贾母不是探春年轻,她对王夫人的真正企图一清二楚。

王夫人借邢夫人祸水东引,以抄检大观园为名整夺怡红院,针对潇湘馆,贾母看得透彻。

她将贾政的鸡髓笋送给林黛玉去吃,借血脉警告王夫人不要再做小动作。

贾母的一顿饭“先退菜,再分菜”,将豪门的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既薛宝钗生日,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凫靥裘雀金裘以及元宵节“掰谎记”之后,又一次经典的“交锋”。

这一次贾母相比之前更加严厉,皆因王夫人她们做得太过火了。

就以贾母给贾宝玉风腌果子狸和贾兰肉吃这个举动,暗示未来得益最多,吃山珍海味的还是王夫人的子孙。

可如今王夫人在自家可劲儿折腾,邢夫人不懂事要闹,王夫人也跟着闹?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2)

如今荣国府入不敷出,人心浮动,本就岌岌可危。这样再折腾未来还拿什么传给子孙,又谈何给子孙肉吃?

贾母的大局观远比王夫人、王熙凤都强。她始终站在贾家的立场去考虑。而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她们则不考虑贾家,只考虑自身利益,并不真当自己是贾家人!不多赘述。

贾母随后又叫尤氏去桌上吃饭,也是配合表态。按说平时尤氏就算吃贾母的饭也不至于上桌。

如今只有贾探春和薛宝琴还跟着贾母吃。但贾母吃完,按规矩她们也都要赶紧吃完,不能陪着尤氏一起吃。

贾母的意思是贾家人同桌吃饭是一家人,不要斗来斗去不和睦。

尤氏说吃不惯大排桌,贾母就让鸳鸯、银蝶她们一起上桌陪着她吃饭。如此主子、丫头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更是针对昨晚王夫人针对丫鬟婆子们的抄检大观园,暗示抄检不应该,她反对!

而且,贾母让丫头与尤氏同桌,是故意“坏了规矩”。与刚才尤氏洗脸,小丫头炒豆儿弯腰端盆不跪下伺候类似。

曹雪芹借两次“没规矩”,一次是尤氏的问题,一次是贾母的问题,对比着告诉读书人其中的问题。

尤氏被批评,皆因炒豆儿习惯不守规矩,是尤氏在家也不讲究,带头破坏规矩不作为。

贾母并无问题,她的安排只是一日一时的乐趣。看着丫头们陪着尤氏吃饭取乐。过后该如何立规矩还是如何,并不因此而废弛。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3)

曹雪芹借贾母的“不规矩”来指明尤氏的“不规矩”错在哪里,前后呼应一丝不乱。

(第七十五回)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专门负责盛饭的人给尤氏盛了一碗下人的米饭,被贾母看见后马上提出批评,说怎么可以给“你奶奶”吃这个?

这就与李纨看见炒豆儿不给尤氏跪下伺候洗脸一个意思。大章程可以简略,细节的规矩不能错了。

这些情节前后呼应对看,才能发现曹雪芹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尤氏可以不在意,底下人心中不能没数。出现错误时主人更要马上指正。

那人也是贾母跟前老人专管盛饭,倒也并不慌张。实话实说“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天吃饭本来没有贾探春,她跟着尤氏过来就把贾母的饭给吃了,剩下的粥又给了凤姐。如今不够才给尤氏吃下人的饭,现做也来不及。

这人的解释没问题,事急从权也可以理解。但鸳鸯对她的搪塞并不满意。就说如今是可着吃饭的人头去做饭,不像之前有富余。“可着头儿做帽子”,鸳鸯惯会用歇后语。

贾家人身份不同,吃饭的用米也不同。贾母用米最好,王夫人次一等,尤氏她们又一等,而宝玉、探春他们又一样。丫头们的饭再不同。

乌进孝当日送来的那些不同的米,就是供应不同的主人吃饭。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4)

按说贾母的饭没了,就要把探春她的饭拿来。这人图便宜不动,才给尤氏盛了下人的饭。鸳鸯便要求她去把探春的饭拿来吃给尤氏吃。

不过,鸳鸯说“可着头儿做帽子”,别人没觉得怎样,王夫人马上坐不住了。

“可着头做帽子”就是计划定量。贾母吃饭都不能富余,吃多少做多少,看似开源节流,实则表明缩紧财政,已经到了贾母的头上。

王夫人“没米”给婆婆做饭,作为当家媳妇可是失职不孝了。

鸳鸯虽然是随口讲了一个事实。但对王夫人来说压力不小,等于揭开她的遮羞布打了她的脸。难免有“这个家被管成什么样子”的自我压力。

所以她急忙站起来解释,说:“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得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王夫人说得话就是乌进孝当初报告给贾珍的话。当初就说那个“老家伙”说话不老实。贾珍说他们每年都有旱涝饥荒也暗示这些人背后搞鬼。

乌进孝是宁国府的,荣国府竟然也是相同的籍口。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5)

当日乌进孝汇报说当年持续下雨几个月,到了九月又下了大冰雹,致使遭灾减产了。

从乌进孝描述的黑山村位置来看,大体东北不错。东北八月中秋节就开始收稻子,九月如果稻子不收就会脱粒掉落而减产。九月的冰雹几乎不会对田里的庄稼有什么影响,已经过了收获期。

农历九月是阳历十月末十一月初,都要飘雪了,就算有冰雹对庄稼也没什么影响,就是忽悠贾珍不懂。

偏偏王夫人她们相信,就有失察之责。而乌进孝只交了两石御田胭脂米,算上其他几处田庄也不多,可不就要省着吃。

不光如此,王夫人说“买的不顺口”,那个时候都是有机天然农业,除了买到陈米,次米,有钱怎么可能买不到好米“不顺口”?

还记得买办钱华他们买的胭脂根本用不得的事么?胭脂如此,大米同样也如此。用好价钱买差米,可不就是“不顺口”。

不排除粮仓的那个戴良同样将好粮食倒卖出去,才造成家里粮食不够吃……

奴才们在下面坑蒙拐骗,王夫人王熙凤她们真的不知道?

起码胭脂那件事王熙凤肯定知道,但钱华他们每年肯定给王熙凤孝敬,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夫人是当家人对此不闻不问,还整日想着勾心斗角。家都要被掏空只会一味掩饰,骗贾母有什么用?日子还得过啊。

贾母和王夫人暗中较量(扯掉王夫人的遮羞布)(6)

(第七十五回)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

贾母这话表面看是替王夫人解围,没有米也是没办法。但深层何尝不是讽刺?

当初贾母将当家人交给王夫人时什么样?如今家里连做饭的米都定量,是怎么搞的?

王夫人但凡有廉耻心,听了婆婆给她遮掩的话,都要羞愧到无地自容。可笑她如今这种局面还在内斗,心不是大而是偏。

至此,贾母彻底表明立场。她固然不满意邢夫人,但烂泥扶不上墙也不想管。真正不满意的是王夫人。通过这顿饭都传递出来。荣国府如今的乱象,责任人在王夫人。

贾母的表态,证明她与王夫人的婆媳关系,在温和的表面下已经决裂。那么,后面还有什么事发生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