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以前穷的时候是姑娘全部嫁出去,小伙子娶不到媳妇,现在共同富裕了,大营街姑娘都不愿意嫁出去,都想招婿上门……”大营街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李红华笑着跟蹲点工作组的同志讲道。

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营街社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42人。社区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509名。大营街曾获“国家园林城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城镇”“云南十大名镇”等殊荣,更赢得“云南第一村”“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中国西部小康之星”等美誉。

大营街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标杆

穿过青砖黛瓦的中式庭院,漫步在流光溢彩的幸福小镇,你很难相信这里40年前竟是一个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的“五难村”。而如今,5700多名大营街居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大多在本地集体企业就业,实现全民分红,分红数额从1岁起每人每年以500元递增,12岁以上每人每年6000元;小区物管和停车免费;读幼儿园免费;读初中到大学每年有补助;老年人有慰问或补助,年满94岁、100岁每年分别有5万元、10万元长寿奖,全社区形成尊老爱幼、和睦共处的良好风气。

回顾大营街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从农民—农民工—工人—产业工人的发展史。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借着改革的春风,大营街从最初的建筑业起步,积极发展集体企业,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1985年,大营街经济总收入便超过400万元。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玉溪卷烟厂盖住房、盖厂房的大营街基建队靠着诚实守信、质量可靠,赢得了建设卷烟配套工厂的机会。1988年,大营街建起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促成了集体经济腾飞,到1992年,大营街经济总收入超过1亿元。在这两个厂的带动下,铝型材厂、铝箔纸厂、油墨厂、铜材厂、太阳能厂等集体企业纷纷涌现。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至今,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营街盘活闲置集体土地,依托当地温泉、饮食文化等资源开发旅游业,由集体出资打造了汇龙生态园和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两个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三产和二产比翼齐飞。2020年,大营街社区实现经济总收入1418984万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326元。“大营街共同富裕之路的铺就,离不开集体经济的支持,1995年,大营街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也因此被誉为‘云南第一村’。”大营街社区党委书记颜伟介绍道。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1)

大营街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标杆

“用心做事,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2019年,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大营街街道全面铺开产改工作,以实现产业工人宜业宜居宜游为目标,让不断成长的产业工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大营街的产业主要分为建筑建材、旅游、食品、地产和卷烟辅料等5大板块。此外大营街还将打造集温泉度假、民俗体验、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玉溪旅游新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体验地、5A级旅游景区——幸福小镇,这将极大地增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和居民收入。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2)

大营街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标杆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3)

大营街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标杆

当初以建筑业起家的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后代,在不断涌现的集体企业成长成才,逐步成为技能熟练、勇挑大梁的产业工人。

“敢闯”、“敢拼”是颜伟提到最多的词,这也是大营街人延续至今的优秀品质。全国劳模任新明、云南省劳模何金星、陈宝荣、王新华,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绍云、屠彦刚,云岭技能大师陈宝贵等一批劳动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主旋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他们将激励一代代大营街人踔厉奋发,拼搏创新。

何金春,中共党员,今年52岁,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成长为玉溪水松纸厂的技术能手、“云南省优秀农民工”,用他的话来说是企业的平台和自己的努力共同成就了他。19岁来到大营街社区集体企业水松纸厂,从只会拧螺丝到跟师学习、翻阅设备管理类书籍、交流沟通、外派培训成长为研发设备技术能手、成为师傅带徒弟,他都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用心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在他看来,企业给了他一个成长成才的平台,他才能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向“有技能、有岗位、有保障”的产业工人转变。“我上次作为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了省总组织的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去了上海学习,收获非常大,作为产业工人我很自豪。”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4)

大营街街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标杆

“我闲不下来,有这么好的平台,我想多为企业做些事,实现自己的价值。”52岁的郭玉江高中毕业便进入水松纸厂做电工,“最开始连灯泡坏了都不会换,现在我自考了电气工程师,国产、引进的设备都会用了,我还是我们厂技师工作站成员,从技术层面切实降低了企业能耗,你说说这个变化。技改、竞赛、培训、外出学习、合理化建议、能级工资,政策好啊,平台也好,让我们这些人有用武之地。”闲暇时间,郭玉江喜欢琢磨技术难题、设备装置,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作为师傅,他要保持不断学习进步的劲头,才能激励一代代年轻人奋发向上,为企业做贡献,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5)

郭玉江

正是何金春、郭玉江等一大批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事业不懈追求的产业工人的辛苦付出,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铸就了大营街共同富裕的基础。

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周存芳是映月谭温泉娱乐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主席,谈起工会工作她有讲不完的话,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无论是作为一名服务行业从业者还是一名基层工会干部,她的亲和力总能令他人如沐春风。“我们工会活动可多了,铺床、做饭、托盘、摆台我们都会搞比赛,平时我们还组织学化妆、学礼仪、学茶艺,条件允许工会还会组织健身运动会,重阳节关心关爱职工父母,把老人们接过来泡温泉,妇女节我们女职工一起搞个爬山聚餐……”说完,她又笑了起来。

如今的大营街,有专业的环卫队,有一流的乡村卫生院,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有全免费的一流幼儿园。沐浴着党的光辉政策,40年来大营街人用思辨通达的智慧和不断创新的勇气,一步步造就了今天幼有所育、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街道创建文旅新区氛围浓(玉溪市大营街街道)(6)

何金春

华灯初上,幸福小镇热闹非凡,有整齐划一的舞队、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味美诱人的美食、有随心所欲的“群魔乱舞”、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山歌、有童稚纯真的游乐场、有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与美轮美奂的凤凰塔、有青砖黛瓦的中式庭院,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共享属于自己的发展成果。“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夜渐渐深了,伴着歌声,大家进入了梦乡……明天,他们又将拿出大营街人敢闯敢拼的劲头,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云南省总工会供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