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插叙顺叙答题模板(通讯写作中的顺叙)

点击关注关注我哟 点击新闻与写作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倒叙插叙顺叙答题模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倒叙插叙顺叙答题模板(通讯写作中的顺叙)

倒叙插叙顺叙答题模板

点击关注关注我哟

点击新闻与写作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

编者按

通讯,是新闻报道体裁中的一种。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事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叙述与描写,是通讯中使用最多的写作手法。一篇好的通讯作品,除了有个好的主题外,还需要有熟练而独特的叙述手法,才能最终让读者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通讯写作中最常用的三种叙述方法。

通讯,不管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都离不开叙述。

叙述的基本要求,简单说来,无非是清楚明白。这与材料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前面已经专门讲过,不再重复。这里我们将对叙述的方法进行一番研讨。

(一)顺叙

让故事有头有尾

如今在报刊发表的通讯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可算顺叙了。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通讯的层次跟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通讯《等一等炊事员》,可做一个例子。这篇通讯全文只有274个字:

这天朝阳军分区机关放映电影。开映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分钟,还不见动靜,大家有点沉不住气了。

政治部主任郭义斌站起来,解释说:“等一等炊事员,已经找人去了,马上就到。”

司令员高福临也接过话茬说:“炊事员和战士们,为了保证我们机关干部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从早忙到晚,看电影把他们拉下就不好了。”沒等首长话音落地,响起了一片赞许声。

就在这时,炊事员小李、小骆等赶来了。原来,这场电影离开饭时间只隔了半个小时,炊事员的活还沒有干完,所以迟到了一步。他们一进门,见首长和机关干部都在等自己,羞得满脸绯红,扭头就想往回走。高司令员一见这情景,马上风趣地和他们打招呼:“快进来吧,不然我们就鼓掌喽!”首长和机关干部的关怀,使炊事员同志深受感动。

采用顺叙的写法,可以让事情的经过有头有尾,来龙去脉非常清楚。

(二)倒叙

让故事引人入胜

另一种叙述方法,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叫做“倒叙”。这种写法也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玛拉沁夫记述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事迹的《最鲜艳的花朵》,先写了几百名少先队员到内蒙古医院看望龙梅、玉荣的情景,翻回头才写了小姐妹怎样同暴风雪斗争、保护羊群;理由记述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事迹的《扬眉剑出鞘》,先写了栾菊杰比赛时受伤,她的伤势以及西班牙击剑协会主席如何称赞她,翻回头来写了栾菊杰在这之前的一场搏斗;北京日报记者在记述全国劳动模范刘宗杰事迹的通讯《向前看的人》中,先写了刘宗杰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手里接奖状和劳模证书的情景,翻回头才写了他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党性、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倒叙的方法,如果运用适当,能够增加通讯的生动性。《向前看的人》先让刘宗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庄严、幸福的背景里,这不仅与他解放前贫困的生活形成鲜明的比较,也同他在“十年动乱”中被打昏死过去四次,父亲、哥哥被打死,母亲为此哭瞎了眼睛,倍受打击和迫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感染力。

倒叙的方法,往往在开头写结局的时候,就为下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线。王定球、林秀娟、陈和玉写的通讯《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先写了尹礼义与许爱莲举行婚礼这个结局,同时又埋下了伏线。请看:

婚礼结束了,客人也已散尽。可是,新郎不是首先走向新房,而是径直奔进堂屋后面的一间小屋。小屋里,病榻上躺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

“礼义,累了吧!”姑娘闪动着乌黑的大眼,深情地说。

“不累。兰芝,……我……”

“嗯?你,你怎样?……”兰芝凝神地望着他。“我……兰芝,我对不住你。”礼义含着泪说。

“不要这样想,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你们幸福我就高兴。”兰芝笑着劝慰道。

接着,一阵沉默。

这个先写出的结局,很能引起读者顺着线索弄个明白的兴趣:新婚之夜,为什么新郎不去陪伴新娘,却向这位姑娘表露心迹呢?

通讯的下文回过头来,详细叙述造成上述结局的始末:尹礼义与冯兰芝恋爱,爱情之树初绽蓓蕾。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兰芝外出做工从高处摔下,两处骨折,合并为“高位截瘫”,四肢失去知觉,已不可能再结婚了。小尹一往深情,五年如一日,伺候兰芝。兰芝不忍心,嘱托父亲和亲朋好友为小尹找对象,最后终于说服小尹与许爱莲结了婚。小尹、小许婚后就与兰芝一家生活在一起,他们共同温暖着一个残废人的心。

通讯在叙述故事过程中,还时时与上文的伏线相照应,使读者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最后,读者初读时的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完满的答案。倒叙的方法,无疑使通讯增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采用倒叙方法除了应注意埋下伏线,前后照应之外,还应注意交代清楚倒叙部分的起讫点。从倒叙转入顺叙,接榫的地方既要有明确的界限,又要过渡得自然,不显得突兀。艾蒲、向明、郭光豹写的通讯《爱情的凯歌》,在写完了“我”(郭毅飞)怀着急切的心情,乘火车去看望在自卫还击越南侵略者战斗中负伤的恋人卢源泉之后,写了下面这样两小段话:

列车前进着。在我记忆的屏幕上,不时浮现出八年前与源泉初次见面的情景:

那也是一个红梅盛开的初春……

这两段的作用,就在于结束前面的倒叙部分,同时引起后面的顺叙。有了这两段接榫的文字,倒叙起讫的界限就很清楚,顺叙过渡也自然了。

(三)插叙

让故事明明白白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这叫作插叙。对全文来说,插叙往往只是一个片断,插叙结束后,文章仍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

插叙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通讯情节的发展,对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某一事物的来历作补充性的追叙。

比如通讯《爱情的凯歌》中写到“我”(郭毅飞)拿出在北京拍的照片给卢源泉看,卢源泉叹口气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可是,我……”通讯写到这里,作者把情节停下来,插进了这样的解释:

“他说的那句俄国作家契訶夫的名言,他们曾在信中用来互相勉励,他这时说出,显然是另一番用意。”

这一小段话,说明了卢源泉讲那几句话的原由,是通讯情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插叙也有时是对通讯中人物的身份、职业等作简要的介绍。例如张安南写的通讯《回娘家》,写到媳妇王玉爱在种玉米试验田解决不了通风透光问题时,猛然想起了王保京,决定回娘家去看看。写到这里,通讯没有马上写王玉爱如何赶到娘家去,却插进了一小段话介绍王保京:

王保京,烽火人民公社社长,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由他具体领导的烽火生产队,早在几年以前就开始做玉米、小麦、棉花的各种丰产试验了。

这一小段插叙不仅说明了王保京的工作单位、职务,还向读者介绍了他的特长,为通讯展开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有的作者一方面叙述一件事情,一方面又对这件事加以分析、解释或评论,这种写法通常叫做“夹叙夹议”;有时插叙是为了对事件中的某一个情节作解释、说明。这两种插叙的方法,也较为多见,就不一一举例了。

正确掌握了上述三种通讯写作中的叙述方法,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写作要求,自主选择合适的叙述方法进行通讯写作,这样才能使我们写出的通讯作品“好看”和“耐心寻味”!

(本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转载需授权)

欢迎加入新闻与写作大家庭。

当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将重新认识整个世界。

1.如想看到纸质精彩内容,请致电:010-85201321

2.微课或微信支付相关问题,请致电:010-85201333

3.如想投稿,请e-mail至xwyxztg@126

4.商务与广告合作,请致电:010-85201320或给我们留言

5.其他问题添加小助手xwyxzxz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