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姬烨 李春宇 王楚捷)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如约而至,在展览场地,许多与北京冬奥会相交融的设施和内容,勾起了人们的冬奥记忆。半年时间,两场盛会,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紧密联通。

“双奥之城”已经成为北京靓丽的名片。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曾是主媒体中心,媒体记者从这里将冬奥精彩传遍世界。而在今年的服贸会上,该馆迎来了冬奥会之后的“首秀”。走进大厅,“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巨幅海报,冬奥“立春”新闻发布厅标牌,走廊两侧张贴的冬奥照片,这些标志性的冬奥景观,与服贸会的海报、标识相互交织。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1)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内的冬奥元素。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几个月前,位于北京城西五环外的首钢园“雪飞天”大跳台,见证了谷爱凌和苏翊鸣“登顶时刻”,几个月后,首钢园马不停蹄地变身为服贸会展览区之一。在这里,服贸会与工业风完美融合,又一次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打卡地”。

正如服贸会参会嘉宾、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所说:“首钢园区是(冬奥遗产的)一个特别案例,如今这里是非常具有现代感的都市地标,将通过举办多样的活动造福民众。”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2)

新华社记者郝昭摄

在服贸会上,曾在冬奥会吸引全球运动员争相打卡的SoReal“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首度面向公众展出,观众可进入体验器沉浸式体验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观。此外,全球最前沿造雪“黑科技”、航天员专属太空健身器材、AR互动光影台球、水上运动桨板等等,也让人们在近距离感受冬奥赛场的同时,体验了体育新玩法。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3)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在首钢园展览区,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作为冬奥遗产纳入了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举办冬博会,是我国在申冬奥时做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起,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冰雪运动展会之一,冬博会已经连续举办7届。2016年,冬博会的主题是“开启未来”;今年,冬博会延续“冰雪力量”主题。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冰雪运动在近几年的发展。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4)

冬博会现场。(组委会供图)

保障北京冬奥会造雪制冰任务的意大利天冰集团,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造雪机。天冰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监吕胜明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2000年起就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他感觉国内雪场对于造雪机的要求越发精细化,比如希望更加节能环保,对造出的雪质也有差异化需求,这也倒逼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

作为展会的承办方,亚洲数据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莉近年来一直参与筹办工作。在她看来,服贸会上不仅有国际的冰雪行业巨头参展,更让人开心的是,国内的一些冰雪企业通过这几年的历练,也逐步发展壮大。

今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以“体育让城市更精彩”为主题,以“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对接合作、搭建国际体育产业沟通桥梁”为目标。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5)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借冬奥东风实现华丽转身的首钢园,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新典范。这无疑是“体育让城市更精彩”的最好的例证。

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体育产业、冰雪运动发展遇到了挑战,但以会兴产带来的机遇,也为更多企业架起了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服贸会遇见冬奥会,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