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南古镇五笔共绘)

南古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五笔共绘”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力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集华农业等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探索开展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标准马铃薯制种“一村一亩地”示范基地,鼓励农户探索发展小麦、制种玉米、板蓝根、洋葱等特色种植。组织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组建宣讲队伍,深入各村对各类作物种植技术、操作要求等进行现场讲解和培训5场次,通过现场教学、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等措施,打消群众顾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打造宜居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南古镇五笔共绘)(1)

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河长制”工作,加大对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深度治理工作。根据25个村的工作实际,对应设置三个环境卫生督查组,并保障两到三名人,分工协作,从事按时督查环境和宣传工作,保证整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都能抓在手上。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做好苗木管护,全面提升河流沿线植被覆盖率,保护一波绿水。实施生活污水源头治理,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环境卫生维护,确保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

打造宜居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南古镇五笔共绘)(2)

用活现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务政务公开栏等宣传教育平台,用好LED电子屏、“村组大喇叭”等载体,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宣讲学习,让党员群众切实在学懂弄通后积极参与到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文化活动广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家中进一步传承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百年党史精神,将党的最新理论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工作方针,大力拓宽发展党员渠道,着力从农村大学毕业生、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队伍中培养发展组织力量,打造党性强、能带富、留得住、扎下根的农村党员队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用活“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开设镇干部周三研讨会,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锻造一支“能住农家屋、能吃农家饭、能干农家活、能受农家苦”的党员干部队伍。

打造宜居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南古镇五笔共绘)(3)

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建立三级网络机制,依托各村党支部、党小组,规范了村党组织网格化设置,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做到“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广泛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全镇共动员1200余人次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发动党员群众600余人次,实现了镇村面貌大改善。

作者:鲁建华

编辑:韩兴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