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音的字(字典每日释一字)

释说:

一字一音的字(字典每日释一字)(1)

一字一音的字(字典每日释一字)(2)

这个“爇”字读作ruò,又读rè。甲骨文①是手拿火炬焚烧草木的样子,可见这是个象形字。②是小篆的写法,反而繁化了,变成上声下形(火)的形声字了。③是楷书的写法,直接由小篆演变而来。

《说文》:“爇,烧也。”用“烧”解其本义基本正确。但许慎并没有详细说明它的具体意义。在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爇田”一词,就是点燃火炬以驱赶老虎,准备猎取。可见这是打猎的一种方式。到了后世,“爇”字的字义扩大了,放火焚烧也可以称为“爇”,如《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遂令攻郤氏,且爇之。”也就是说,便下令攻打郤氏,并且还要放火焚烧。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一字一音的字(字典每日释一字)(3)

形声字。从火,蓺声。本义为燃烧。《说文》:“爇,烧也。”徐铉:“《说文》无蓺字。当从火、从艸,熱省声。”《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将师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杜预注:“爇,烧也。”《淮南子·兵略》:“毋爇五谷,毋焚积聚。”由焚烧义引申为烘烤义。甲骨文字形从“丮” (人跽而双手有所握持)执火炬之形,“丮”或作“又” (像手形),为会意字;小篆演变成上“蓺”、下“火”的形声字;楷书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爇”。“爇”音义与“燃”相类,为同源字。“爇”字是否可以分析为从艸、从熱、熱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并解释其本义为放火烧荒呢?难以确定。因为这最多只是假设,必须进一步严加考证后才能下结论。(郭小武 叶青)

——李学勤《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