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

一一看娃啦啦队

周文岳

#中秋挑战赛#

看娃和带孩子是一回事。许多人都体会过其中的酸甜苦辣。文中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也许和您的看娃经历有相似之处。欢迎大家阅读、留言、说说自己的看娃经历,就当作唠嗑拉家常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1)

娃是家庭的未来,是希望工程。

看娃人多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看娃算不上工作,算不上家务。看娃,其实就是用爱心和责任心陪着娃成长。

娃是家庭兴盛的关键,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看娃人不仅要把娃看好,还要兼顾家里的卫生、做饭以及杂七杂八的、提不上台面的琐碎事。

看娃人来自有娃的家庭,从偏远山村到北上广,从北上广到各地大中城市。儿女有招,他则必来,东西南北,纵横交错,操着各自的乡音,吃着带有各自老家风味的简单饭菜。

每隔几个月,或一学期,看娃群体都会有所变化,熟面孔换成了生面孔,生面孔变熟了,娃也长大了,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慢慢的,看娃人不见了,老得走不动了,回去了。

曾经有民工潮、农民工大军之说。看娃人却是相当的分散,虽然不起眼,不被人重视,但却是千万、乃至以亿计的在外儿女们的坚强后盾。把看娃人比做啦啦队,是觉得看娃人辛苦、可怜,满怀一腔牺牲精神,不图任何物质回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孙子们平安顺利。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2)

看娃人埋头做事,任劳忍怨,既是孙子的护身符,也是给儿女们加油鼓劲的啦啦队。

看娃人成分比较单一,都是年轻父母的父母,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处人处事的特点差异较大。怎么看娃,有着各自的认知。这些,都不影响看娃,毕竟,他们都是捧着真心,拼着老命来的。

看娃人说,这事不好弄,娃不好看。

这个不好看,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看娃人和年青的爸妈时常意见相悖;二是娃娃任性,不听话。

相当的看娃人曾经是显赫官员,地位十分注目,享受过前呼后拥,指点江山的待遇。退休了,回归家庭了,尽管钱积如山,但你还是爸爸妈妈,昔日的颐气指使,全部归于云烟。你不想看娃就掏钱找保姆,你不放心保姆就自己看,这个还真没商量,不能讲条件。

再说,保姆市场鱼龙混杂,做的全是良心活。

国家一级演员,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宋祖英请老家亲戚做保姆,那孩子竟经常私扣零钱,最严重的一次,直接拿走了主人10万元。无奈,宋祖英选择报警,小保姆被判了12年。

杭州大老板林生斌,雇佣亲戚莫焕晶做保姆。这个莫焕晶从林家得到了除工资以外的许多钱财,但她并不知好歹,竟于2017年6月22日凌晨,在主人家放火后逃离,致林生斌妻子、三个孩子共4人遇难。2018年9月21日,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和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正军级待遇的阎维文是儿女亲家,他们就是一天天看着孙女成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走过来的。

调查表明,农村空虚,土地荒废的主要原因,一是年轻人出去挣钱养家了;二是年迈的父母跟着看孩子了。这就是大趋势,是社会主流。国家给农村人的机会太少,好处太少,目前已经到了连后代上学、日常看病都要跑数十里、数百里才能解决的地步。你还赖着干什么?不赖的都找不到媳妇,再赖,就死路一条。

据采访了解,看娃人进城后,真正融入、留下来长住的基本没有,出来看娃也是硬撑着。一方面,是操心出力;另一方面,有钱没钱都得给他们贴,甚至贴了还不落好。

不少看娃人靠捡破烂给孙子攒零钱。既是心力交瘁,你也别给儿女说,他们年青气盛,没时间听,也没心情听。

看娃人或推着、或拉着孩子,拎一只简易手袋,里边装着奶瓶、水杯、纸尿裤之类的,在小区健身场、空地上挪动,眼睛分秒都在宝宝那里,遇到猫、狗、垃圾车什么的,就要赶紧带开孩子,躲得远远的。只要带出来了,除非是花钱买的游乐场里有凳子,其它地方,不管时间多长,都得站着、走着、追赶着活蹦乱跳的宝贝;不管多困多累,想坐,不敢坐,也没地儿坐。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3)

我经常见到过,在小区,在游乐场,或是别的地方,会有疲惫的奶奶或姥姥,被顽皮的孙子整得哭笑不得;为了一个游戏,年迈人必需和孙子一起下蹲上窜,或者忍着孙子的拉扯撴打,直到衣冠散乱,还不肯松手。有个打扮入时的奶奶,50多岁吧,在没防备的情况下,被孙子推了个四脚朝天,尽管弄了个大红脸,尽管脏了衣服,她什么也没说,拉着孙子离开了。如果娃的爸妈在场,看娃人更是胆胆缩缩,小心翼翼地瞧着他们的脸色说话。

看娃人的地位,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家里,实际是边缘化了的。

《红楼梦》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不管谁,到了一定阶段,不是终老,便是生病,或者不幸。堂堂的前国家财政部长金人庆,住在财政部家属小区,位于玉渊潭南路9号院19号楼,紧邻钓鱼台,对面即为军事禁区,安保和管理十分严格。老人家的死亡原因,竟是给过世老伴烧纸时,引发了火灾,由于烟熏,致心脏病突发而不治。这一天,距老伴离开的那一天,仅仅10天。据说,那个傍晚,儿子曾来看过。儿子,并没有陪他到最后。

看娃人和儿女之间存在着思想上的亲情分割。这种分割,除了社会因素外,一是心理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人对父母有抵触,不希望父母违拧他们的决定,连央视大红主持人董卿也不例外。二是缘于曾经有过的伤害,致其难以释怀。三是人老了后的蹒跚、邋遢,都会使年轻人不爽。四是觉得父母的话没用,都是啰嗦絮叨。

看娃人说,熬呗,过一天算一天。日月时分,都在盼望孙子们早日自理,早日长大,自己早日回去。

看娃人说,城市生活太难,孩子们为了买那点地方,已经背了几十年的贷款,咱再住那儿,咋好意思。况且,三代人挤一处,尽是你的鼻子,他的眼窝,哪能比得上老家宽展自在!

下面这些故事的主人都是熟人、朋友。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把真名换了。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4)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5)

故事一

李师傅老俩口是从泸州农村来北京,帮助女儿看孩子的。女儿是北大高材生,刚刚毕业,没有任何积蓄,靠工资租了房,仅30多个平米。平时,姥姥和女儿家3口一起住,姥姥的任务就是看娃、做饭、洗衣服、打扫小房子。李师傅在一家超市当保安,住大宿舍,中午在超市吃饭,早晚回女儿家吃饭。长期的劳累、营养不足、休息不好,李师傅得了贫血,住了1周院,花了3万多。李师傅说,他离开泸州时,把9亩地租给别人,收了1.8万元。他当保安,就是觉得女儿瘦弱,体质差,上班太苦,想给女儿补贴点。这一病,不但没补贴成,还给娃娃添了乱。越说越难场。李师傅“唉”了一声:“活啥呢,还不剩年轻着咧“。第二次和李师傅聊天,已经是两年后了。李师傅明显衰老了,驼背了。他说,女儿换大房子了,90来个平米,700多万元。女婿硬叫他辞了保安,就接送一下孩子,好好保养身体。我问,您回泸州了吗?他说,回去过几次,把老家打扫了一下,外孙大点了,就不来了,还是老家好;女儿说,她们商量好了,不要2胎。

故事二

吴女士丈夫走的早,是她拉扯着女儿读了博,在国外工作;儿子读了研,在成都工作。儿子有了儿子后,她就跟着看孙子。一把屎一把尿,把孙子拉扯到三岁半,送进了幼儿园。总算有喘口气的时间了,国家开放了二胎,孙女降生了。身心疲惫的吴女士,重整旗鼓,重新开始,又为小孙女奔忙。人是肉长的,总会有头疼脑热。吴女士身累、心累,终于累倒了。昏迷中,被儿子送进了医院,一查,心脏、血压都麻达咧,住了10天院,家里乱成了一堆麻:孙子无法按时接送,被幼儿园老师说了几句;儿媳请假看孙女,孙女又发烧了;儿子请假照顾母亲,耽误了工作,脸上愁眉不展的。在病房躺着的吴女士,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快70岁的人了,不敢休息,不敢得病,连缓口气,调理一下身体的时间都没有!吴女士说,太难了,面对孩子、孙子,她恨不得变成三头六臂。多亏阎王爷不要,真的走了,孩子们咋转得开呢。

故事三

林先生老俩口的故事多多少少有些悲壮。他们就一个儿子,读的大专,毕业后在省城做房产中介。当房子生意正火爆时,儿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曾经一个月挣过五六万,不但买了房,买了车,还把部分钱投了进去,既吃利息又分红。林先生说,那几年,儿子真的牛,抽软中华,喝陈年茅台,他也跟着喝了几瓶。不幸的是,儿媳比较麻烦,文化程度不高,就初中毕业,生了孩子后,连一天都没管过,全是奶奶看着。而且毛病多,讲究多,臭干净。有一回,老林给孙子喂奶粉时,奶瓶没擦干,被儿媳一把夺过去,摔地上了,还唾了他一口,骂他“比猪都脏”。老林说,他没言喘,他怕闹出事来,影响人家夫妻感情。晚上睡下后,老婆对老林说,这是个啥日子嘛,把咱弄得有里没面的。好不容易熬到春节,林先生和老婆回到了乡下。进门那一刻,老林嚎啕大哭:咱争咧啥怂咧,人家都要儿孙呢,咱这是要先人呢,把仇人要哈咧。过了个年,气刚刚消些了,儿子电话来了,叫他们赶紧过来,要收假了。林先生和老婆把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把亲戚朋友送的鸡、鸭、鱼、大肉、羊肉菜类,装了几大包,辗转搭车,再次来到省城儿子家。这一次,儿媳又给老俩口来了个冷气攻心。老林说,第二个早上,老婆起来做饭时,打开冰箱,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除了一把菠菜外,其它的全不见了。他知道是儿媳扔了。无奈,只好给儿子打电话问情况。儿子说:是他们出门上班时,媳妇捎着扔了,算咧,扔了就扔了,桌上留钱着呢,你们自己买去吧。老林叹了一口气说,他带的那些肉都冻着,有三四十斤;不管多财东,总不能胡糟蹋么,这算啥事嘛;他们不是嫌弃那些吃的,是嫌弃我们老俩口;你见不得我,叫我回去算咧么,这是受气呢么!说到这里,老林眼睛都湿了。

故事四

老韩是运城人,从企业退休的,和老伴在北京给儿子看了三年娃,一肚子的委屈和辛酸。老韩说,来北京三年,把艰难受咋咧。吃不好,睡不好,连上厕所都没畅快过。去年寒假刚回老家,就发了疫情,多停了几十天。情况刚好转,儿子就打电话叫他,思前想后,觉得把话说开,不去咧,叫娃甭为难他了。儿子第2次打电话时,他就说,接娃喔事,叫你邻家捎带上,咱给人家些钱。你妈给你一家子把饭做上,我在村里把咱这几亩地种上。儿子说,是嫌他在老家孤单,没人照顾。他说,我能行能走,不要人照顾。你口口声声说叫我过来享福呢,能享个啥福?这三年把我整咋咧,要给小区当环卫,还要接送娃,没自由都不说,光晚上熬眼都受不了。知道你忙,每顿都是你们先吃,我跟你妈把剩哈的胡乱扒拉几口就将就咧;你们不爱吃的,都剩给我咧,经常吃的先一天陈饭。你知道不,没有几顿吃饱的。回来后,一村人都说我瘦咧。你媳妇还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你丈母娘胖的跟猪样,咋不叫她妈减肥呢?你俩口把我挂到墙上就心甘咧!月月工资一发,你媳妇就打电话,不是叫捎米捎面,就是捎油捎排骨。把钱花咧,人心里不自哉。我那几天肚子不好,你媳妇一起来就钻到卫生间,描眉画眼的,喔难场你知的道?动不动还给我亮耳朵:这贵咧,那贵咧的,就象是我把你家吃穷咧。你媳妇不想到屋里吃,就说出去转一转。我知道你们想到外面吃,把我跟你妈当瓜子呢!几回周末拉我到郊区参观,还不是给你照看娃呢,山咧、水咧,要多危险有多危险,碎娃没眼色,知不道害怕,操不尽的心,比我到屋里看娃还累。儿子在电话那头不停地劝说。老韩越说越激动,正好手机没电咧。就直接说,这几年,平时想跟你说几句家常,你看见我就躲开咧。你对做人的常识知道多少?你小着淘气,是不懂事;这都成娃他爸咧,还时常给我跟你妈添堵。娃一到你手里,不能按时吃、接时睡,还穿不暖和。你妈一说,你俩个就怼,良心到哪儿呢?你不怕娃也学着怼你吗?你可能不知道,你们每怼我一次,我心里就被刀扎一次;你们怼过我多少次?我们就有多少次想回去。这一次,虽然你没怼我,是我思前想后,想求你放了我。你爸也到社会上混过。今日算说的时间最长。算咧,你不叫我咧。我也知道你不容易,给你妈个好成色,再甭怼了,说几句好话,喔瓜老婆就给你把啥事都弄咧。你爸不怕出力花钱,那么困难的,都把你姊妹俩个拉扯大咧,一辈子光害怕看模样、受气。我就到村里给咱干活、吃片片面!

故事五

老权是河南焦作人,军转干部,曾经当过人事局副局长。

老权的女儿叫权丽,本科毕业,长得眉清目秀,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老权说,按他的情况,一个女儿,完全可以在市里好单位安排工作,至于以后的晋升、提拔,都不是事。但女儿不行,非得出来闯。他们拗不过,只能跟着过来。

初来乍到,为了让女儿过得舒服些,他拼力给女儿买了一套房,全款,510万。

女儿的男朋友是也是焦作人,还是高中同学。但他家经济不好,买房时几乎挣断了肠子,才凑了20万。

权丽婚后一年多有了孩子,是个男宝,叫麦麦。

老权说,他在焦作时,单位分了一套房,他的办公室100多平,公车公油,他说了算。

老权觉得和孩子们住一起不方便,就给自己买了一套80多平的,各住各。

为了帮女儿带好麦麦,老权夫妇确实很尽力。能看出,这位当年养尊处优的权局长,如今并没有什么架子,天天被麦麦整得焦头烂额。

有个晚上九点多,我在小广场遇到了老权,坐下没多久。他就说:我是跑到这里受罪来咧,如果不过来,这会儿不是吃喝,就是正搓麻将。

后来,老权的亲家过来了。因为亲家没有房子,就和儿子、儿媳住一屋。

权丽从小畅快惯了,跟爸妈都住不到一起,和公婆更难处。

公公给人说,夏天38度高温,儿媳开着空调,在客厅看电视,婆婆关着没有空调的厨房门,在里边做饭,头上大汗淋漓,衣衫都沾到身上了。煎炒烹炸蒸煮焖炖,每顿饭不少于六个菜。味不好,就剩给他们老俩口;爽口的,你连舔盘子的机会都没有。

有一天,终于出了事。

权局长跟亲家在院子干上了。由于是地方口音,听不懂吵什么,但可以肯定,是闹大了,互相撕破了面皮。

再后来,听余团长说,离了。

离了!谁对谁错,已经没了意义。苦了麦麦,苦了权丽的父母,还有她的公婆,也苦了权丽两口,谁知道以后日子咋过。

这一家,从河南到北京,也确实累,还出了这么大的叉。

感叹,惋惜!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6)

余团长黑脸大个子,山东人,也是过来给女儿看娃的。

老余说,当了半辈子兵,是从团职岗位上退了的。

为了礼貌尊重,我一直喊“余团长”。

余团长的日子比较惬意,周内接送孙子上幼儿园,周末骑电车子垂钓。

有一天,余团长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感谢别人,让我给写幅字。我问内容怎么定。他说,是个厅局级,重学问,喜欢毛主席诗词,让我看着办。

考虑后,我觉得还是写《沁园春.雪》好。毛主席这首词,气壮山河,情怀博大,意境不凡,意义深远,赠给一个处在上升时期的领导干部,应该是很积极的。

后来,余团长给我回赠了一瓶茅台,说是那个领导给的。

虽然都是看娃,余团长看得洒脱。夫人主内,管做饭、卫生等;他负责接送,联系幼儿园老师。没听到过有什么不愉快,都是顺风顺水。

有个周六,他约我去了一次昌平,看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给他们全家拍了照。

近一年多,由于搬了家,除了微信问好,再没见余团长。

前几天,他发来消息,并附诗曰:曾指挥千军万马,后受制小小萌娃,退休回归家庭,已把架子放下。

他还说,孩子不用接送了,他现在山东老家,疫情过去了来北京,再聚首。

故事六

当然,我也是看娃啦啦队员,因为孩子、孙子们,我在北京已经呆十多年了。

儿女们的艰辛,也只有我体会最深。想起他们的熬夜,吃不好饭,总在旅途奔波,天天、周周、月月如此。长年负重前行,节假日都休息不了,连着加班,没时间照顾自己。多少次,午休时、半夜间,看到他们还在弄电脑,我会突然流下泪来。我没想过给他们添麻烦,因为他们比我累,就是几次生病,让他们帮我挂号,或者陪同去一下。多少次,手机、电脑操作需要人指导,一想到他们的倦容,我就直接找别人弄了。

我也知道,他们的忙,是边工作,边继续学习。名义上,已经走出了学生时代的大学校门;实际上,一直都没离开过大学课堂。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一直在给自己加码,考取了多个颇有含金量的职业证书;写作并出版了多本专业著作;带出了数十名金融领域研究生……洒出去的汗水,熬过的夜晚,无数次的公差,分秒必争中啃过了一本本、一箱箱书籍。生活上,从没踏踏实实睡过觉,也很少吃过几回可口饭,因为我这个当爸的,只能熬粥、烩菜、煮挂面、蒸米饭。

所有的努力,都以多种形式回报给他们了。这便是值得欣慰、满足的。既是流泪,也是自己感动了自己;或许,还有那么几分自信和自豪。而我心里所期待的,并不是他们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关键是累不累,顺不顺。

给他们看娃,是我的生活。爱娃护娃,远远胜过了爱惜自己;对他们偶尔的点拨、提醒,或许是多余、是错的,只是我心里不行,觉得不说出来,怕影响娃的身体和成长,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这边带了两个孩子,一个上了6年级,一个刚进幼儿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素质好,吃家常饭,穿普通衣,从无特殊化。尤其安子,4年级前还穿着邻家姐姐的衣服,包括节日、过年,也没添过几件新衣裳。

我对娃的吃饭、喝水、零食、水果、穿衣、玩耍、参观、家庭作业等,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安排,而且能保证有一个最长的睡觉时间。这一点,由于娃的爸妈事情太多,基本上做不到。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7)

因为二宝还小,就说说安子吧。

安子的爸妈回来晚,到了睡觉时间,她都要让我把门留个空间,方便能从空间看到外门,看到爸妈回来。偶尔间,他们回来了,招呼安子快睡,再吃饭,开电脑;多数情况下,安子从床头爬到了床尾,瞅着、望着,直到失望了,慢慢睡着了,被子也蹬掉了。多少次,当我进去给安盖被子时,都会看见她那对企盼的眸子,似乎在问:妈妈怎么还没回来……

儿子距我这里约1个小时路程,基本没有走动时间,两三个月能见一回,都是来去匆匆,比较紧张。

我们安子有她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善良、助人,做好事,爱老师,爱班级,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二是懂得感恩,把家人、老师对她的好,全都化作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三是学习好,这个有每学期的成绩单;四是爱好广泛,没有偏科。凡学校、家里安排的一切任务,包括智力开发之类的活动,都完成得很好;五是争胜心、荣誉感强。表现在阳光上进,做事认真,赶超优秀等方面。

安子长得适中微瘦,二宝长得适中微胖。不管将来做那方面的事,现在就三个任务,长身体,长知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8)

看娃就是带娃,把自己做好,才能把娃看好,用实际行动带领孩子成长。

我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小事大事,思想深处都有一个要求和底线。

我觉得,最大的自由就是自律,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小处不可随便,大处不可失节;要着眼长远,珍惜眼前;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没必要追求极顶,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和他人比享受,常在静处看山水;用感恩的心情工作,在工作中升华思想;凡事尽心尽力,不给过后留下遗憾。

曾经有多个陕西朋友问我,你打算回来不?我说,北京的美好,不是其它任何地方能比的。它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的、现代的,许多东西前无古人,尤其每年三季的风景,处处让人注目留恋。住过了,看过了,也算拥有过,留下回味就足够了。北京是孩子们的家,他们能自理了,我就回来了。

我的家在咸阳。

咸阳前进村有养育了我的青凉山、杨家河,有属于我的老屋窑洞、厢房屋院、红牡丹、玉兰花,有属于我的果梨杏、红柿子,还有父亲栽植的3棵土槐树。那槐树,夏秋时,绿荫蔽天,凉爽宜人;冬天时,筋骨鼎立,斗寒傲雪。老屋西南方向,还有属于我们全家的三亩半耕地。有时候,给心一点清净,一个人在房檐台坐坐,在院子拔拔草,回味曾经的风光。更重要的,我的先人都在村里安葬着。他们,是我的来处,永远都在我心里!

看娃就是带娃,把自己做好,才能把娃看好,用实际行动带领孩子成长。

我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小事大事,思想深处都有一个要求和底线。

我觉得,最大的自由就是自律,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小处不可随便,大处不可失节;要着眼长远,珍惜眼前;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没必要追求极顶,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和他人比享受,常在静处看山水;用感恩的心情工作,在工作中升华思想;凡事尽心尽力,不给过后留下遗憾。

曾经有多个陕西朋友问我,你打算回来不?我说,北京的美好,不是其它任何地方能比的。它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的、现代的,许多东西前无古人,尤其每年三季的风景,处处让人注目留恋。住过了,看过了,也算拥有过,留下回味就足够了。北京是孩子们的家,他们能自理了,我就回来了。

我的家在咸阳。

咸阳前进村有养育了我的青凉山、杨家河,有属于我的老屋窑洞、厢房屋院、红牡丹、玉兰花,有属于我的果梨杏、红柿子,还有父亲栽植的3棵土槐树。那槐树,夏秋时,绿荫蔽天,凉爽宜人;冬天时,筋骨鼎立,斗寒傲雪。老屋西南方向,还有属于我们全家的三亩半耕地。有时候,给心一点清净,一个人在房檐台坐坐,在院子拔拔草,回味曾经的风光。更重要的,我的先人都在村里安葬着。他们,是我的来处,永远都在我心里!

看娃,是所有家庭之大事,也应该是国家之大事。或者说,看娃,就是时代使命,关系到未来的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但国家并没有具体安排,没有领导讲过要求,没有任何经济补贴。

生娃难,看娃难,养娃难。

从幼儿园到大学,花钱用千、万、数十万,甚至百万计。你出钱培养,或者让银行贷给你,娃能挣钱了,再连本带息一齐还。国家只管用人,还是优胜劣汰,专拣好的挑。你想要社会保障,那就自己挣钱先缴吧。

娃到成人,以至后来的每一点进步,哪儿来一路鲜花,一路掌声?都是跋山涉水,劈荆斩棘,流汗与艰难同在,根本没有懈怠和从容。

看娃带娃,只能鼓励、说好话,让娃们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看娃,没有几个父母躲得过;没得躲,那就扛起来,全力以赴吧。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焦作权局长的话,哪儿有隔代亲,自己孩子,都30多岁了,还任性,碎娃更不好弄。看娃,说起来是帮大娃,其实是觉得碎娃懵懂、童真、可怜、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你看孩子那渴望的眼神,咱不全力用心去看,娃就会吃大亏,影响正常成长;甚至一个疏忽,就不得了。看娃,看的是碎娃面子;大娃会不会管理自己,会不会过日子,他们已经成人了,咱也管不了咧。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9)

行文到此,也真心希望:

儿女和父母之间要学会沟通。尤其跨地域性婚姻,小俩口是山南海北组合。其生活方式,脾气禀性,饭菜习惯,说话口音等方面差异较大,尽量及时和父母说说想法。没听懂,就多说一遍。不要在心里闷着,不要没事生事,把小事整成大事。

看娃的长辈,要能理解儿女们的苦衷。因为,儿女、孙子就是咱,他们顺,咱则顺。既是你觉得儿女在性格、处事方面有不足,也别絮叨,你说了,人家不高兴,也会影响到你的心情,还是让他们在现实中去体会感悟为好。

经历过毛主席时代的人,掉个米粒、馍渣都要捡起来,现在是刚到手的东西,觉得不喜欢就直接扔了,那怕数十、数百、数千元,他们连眼都不眨。有成语叫“暴殄天物”,还有个俗话叫“成物不可损害”。这些都只能靠自己去体会,谁也不能勉强谁。

说实际些,看娃人多是退了休的,该经历的,该做的都过去了。现在能做的,一是保护好身体;二是服务于家庭。如果孩子们不需要你了,尽管轻闲,也未必不好。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10)

儿女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了,都是成年人,至少应该明白:自己的进步、辉煌,建筑在先人的德业之上,建筑在看娃人的辛苦付出之上。对年迈人的艰辛给以适当尊重,既是天理,也是人世常情。同时,在生活自理方面,应该给下一代做出表率;不管多忙,能为年迈的父母有点着想。毕竟,他们是暂住,是放下轻闲,拼着余生来帮你的。和颜悦色,不要失礼;再说,咱现在嫌弃父母,那一天到了,就是孩子嫌弃咱。如果父母真的不好,就让他走,自己的孩子自己想办法。

(2022年9月初于北京)爱无言 感恩相伴

【作者简介】

孩子亲情寄语(亲情心语看娃)(11)

周文岳,陕西咸阳人,高级书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基层机关、县委办公室、旅游局、司法局任职,工作业务大多涉及文字,书法、摄影等。周文岳书法数次参加国内大展,并数次获奖。2008年春在太原举办了个人展出,2012年夏在北京举办了个人展出,现主要在北京进行书法教学和创作活动。

周文岳创作的学术论文、报道文章、书法、摄影作品,以及消息、通讯、小说经常在有关杂志、期刊、报纸和网络上发表。其作品归类结集出书:《流年若水》;《心有明月》;《还看今朝》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