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美文540字(在秋天里品味春的滋味)

描写秋天的美文540字(在秋天里品味春的滋味)(1)

翻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觉得有点意思: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春》,给人感觉好像不太应景,因为九月开学,是下半年,应该是秋天。

所以,把第二单元的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放在第一单元,似乎更合适。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分享一下对《春》这篇课文的阅读感受。

作者朱自清,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

朱自清可能没有徐志摩的风流倜傥,但是我们一读他的文章,每每都会有一种春风拂面、清风徐来的喜悦。

对于《春》这篇课文,我最喜欢的是写雨的那一段。

其实我不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天出门非常不方便。

记得当时,我的老师给我讲《春》这篇课文,说这篇文章是几幅画面:

春风图,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最后还写了春天人的活动。

为什么我要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春雨》的这一段呢?

它让我感觉到,世界的万事万物变成笔下文字,可以有不一样的景象。

先看原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太美好,太和谐的一幅画面了。

从此以后,我对雨天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文字里面)。

描写秋天的美文540字(在秋天里品味春的滋味)(2)

你看,第一句话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这句话写得非常巧。

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春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对吧?

但是朱自清怎么说的?

他说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他不用“绵绵细雨”,不用“没完没了”。

他就说最寻常,意思是太平常了,你用不着大惊小怪

可别恼,这3个字,好像在跟我们聊天一样。

一种亲切的感觉就来了。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哎呀,这个感受,特别细腻。

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春天的雨丝,居然可以写出3种比喻,也就是我们说的排比。

像牛毛,不光是细,而且有一种特殊的质感;

像细丝,是形容它非常长,从空中飘落,连着天地;

最后,像花针,是说它有力量,能够滋润万物,因为它无孔不入。

不得不佩服朱自清!

把春天的雨写得那么细腻。

描写秋天的美文540字(在秋天里品味春的滋味)(3)

写出好的文章,其实是需要我们对外界事物有比较敏感的一颗心才行。

换言之,你要去感知外界的事物,它在哪些地方有一些什么细腻的特点。

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不去写雨落在大地上的感觉,而要写在屋顶上的这种景象呢?

因为春雨落在大地上,是滋润了万物,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出有特别大的变化。

但是屋顶上就不一样。

屋顶上,因为雨下得时间久了,其实农家里面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烟火,所以其实是有一种温度在起作用。

此时此刻,屋顶上的细细春雨,就有可能变成一种雾,变成一种烟,然后升腾起来。

哇!这感觉,是不是太细腻了?

朱自清观察春雨,细致入微。

再看,它不光写屋顶上雨的变化,还写: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这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

要想把雨写好,不仅仅是光写雨本身,还要写雨带给其他事物的一些变化。

比如这里,写出叶子的变化:绿得发亮。

的确,春天的叶子本来就很绿,加上春雨的滋润,给人感觉油光发亮;

就好像我们年轻的时候,头发上涂了发膏一样,有光泽;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你一眼望去,春风又绿江南岸,草本来已经很绿,

可这个时候,春雨下的小草让你的眼睛似乎都有点受不了!

这个绿,是通体的绿,全然的绿,满眼的绿。

描写秋天的美文540字(在秋天里品味春的滋味)(4)

继续,写出时间的变化: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为什么是黄晕的光呢?

因为绵绵不绝的春雨啊,裹在路灯的周围,灯亮了,灯光把春雨一打,光的旁边多了一圈一圈的水晕。

是不是特别静谧,和谐的感觉?

果然,接下来马上就点出来了,给人感觉是安静和平的夜。

因为春雨是无声的,有了黄晕的光,就给人感觉特别安静,特别有人间烟火的气息。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

接下来写空间的变化

乡间的小路,你一眼看过去,有什么呢?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这个就很有意思了。

无论是傍晚,还是清晨,你看到打着伞走路的人,

那真的是一幅非常难得的田野风光图,人和自然和谐与共。

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披蓑戴笠,我们可能在诗歌当中听到过,对吧?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而现在呢,是在田间作业、劳动的农民。

给我们什么感觉?

农民的眼里,春雨贵如油。

此刻,他下田去劳动去耕作,不会觉得雨水是一种烦恼,反倒是一种及时雨的感觉。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农家非常安详,非常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没有高楼大厦的豪华,但你一定会被山间独有的清新、脱俗所感染。

这就是我对这段文章的体会,希望你能够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