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

说起司马光,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不仅在仕途上作出了杰出的政绩,而且在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为后人研究前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1)

并且,司马光本人的高风亮节也是为人所敬佩。特别是司马光有一个轶闻故事常常为人们所称道,那便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习过这个故事,堪称是经典。那么,问题就来了,司马光砸缸的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具体过程又是如何?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那个被救出来的小孩是谁?!

一、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出生于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从小他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读书学习,在7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左氏春秋》,并且能够为家人讲解其中字句的含义。司马光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候读书读到忘情处,能够媲美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2)

司马光从小就因为聪敏好学而闻名乡里,不过,还有他小时候的另外一件事让他真正名声远扬。那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其他的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嬉戏。其中就有一个调皮贪玩的小孩子,爬上了一个装满水的大缸里,结果一不小心掉了进去。

其他的小伙伴在见到这一幕之后,都是吓坏了,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一哄而散。只有司马光一个人保持了镇定,在附近找到了一块大石头,奋力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开了一个大洞,里面的水流了出来,而掉入其中的那个孩子也因此得救了。根据《宋史》记载,相关的史料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3)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京城开封和洛阳等地。后来还有人根据这一个故事,编写出了一套连环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只不过,在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关于司马光的事迹,究竟是谁对外宣扬的?是司马光自己,还是他的家人,亦或者是那个被救的小孩及其家人?

二、司马光所救的那个小孩,究竟是谁?

在《宋史》之中,仅仅只是记述了司马光砸缸的经过,并没有提及司马光所救的那个小孩的身份,后者充其量就是个跑龙套而已。不过,想要找出那个被救小孩的身份,也并非是一件难事。毕竟当时司马光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光山县,而那个小孩也很有可能是光山县的本地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4)

果然,有相关学者专家就在光山县的一个上官姓氏家族的族谱里,找到了一个人的存在。他的名字叫做上官尚光。这个上官尚光就是当初司马光所救的那一个小孩。原来,上官尚光在被司马光救了一命后,对他十分感激。

上官家同样如此,他们不仅筹备了重礼前往拜访司马家,而且还在乡里称赞宣扬司马光的事迹。正因为如此,司马光的事迹才得以传遍全国,最后被记载在史书之中,成为现在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之一。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5)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上官尚光后来也有一番不小的作为。他在成年之后考中了进士,走上了仕途,曾经一度位列北宋的宰相。不过,上官尚光担任北宋宰相的事情只是他后人的记叙,在正史史料中,我们并没有找到有一位叫做上官尚光的宰相。

还有一件事情,上官尚光因为一直感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曾经还斥巨资在城西龙堤南坡的位置,修建了一座亭子。他给这一座亭子命名为“感恩亭”,为的就是纪念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不得不说,这个上官尚光也的确是一位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终怎么了(司马光砸缸妇孺皆知)(6)

小结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司马光从小就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特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不过,上官尚光的感恩之举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个道德日渐有些沦丧的社会,这一种知恩图报的品性显得尤为珍贵。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呢?上官尚光也的确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涌泉相报。如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已经为我们后人所熟知,可以说他本人也功不可没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