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

俗话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的过年相较以往早了一些,很多人也早早地开启了新年前的准备模式,大街小巷上人们也都在匆匆忙忙的置办年货。

要说过年的风俗,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属于当地的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因此在过年期间很多人也会选择出行来一睹我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当地的人文景观。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

那么,关于陕西的一些过年风俗,你有了解吗?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也因此有了多种多样的地理风光和人文风俗,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过去的老传统如今已经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渐渐的被年轻人所遗忘,能够坚持下来的恐怕只剩下那些村子里的大爷大妈们了,不过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陕西那些流传已久的传统。

今天就一起看看那些曾经人们热衷的陕西的春节风俗吧。

宝鸡“西府社火、抢头炷香”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2)

宝鸡地处陕西西南方,称“西府”。

这里最出名的莫过于“岐山臊子面”了,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用这道美食来招待客人,臊子面在西府地区流传很广,很多区县的人都会制作,但以岐山县的臊子面名气最大。

不过,西府的社火其实也是当地一绝。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3)

西府社火是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市的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之一。以陈仓血社火、陇州社火、凤翔社火、岐山社火为代表的西府社火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现宝鸡当地的凤翔社火脸谱已成为中国民俗工艺品,展示着美丽朴实的中国工艺。

西府社火的历史由来已久,继承了自周、秦、汉、唐时期的百战、散乐和古代锣鼓舞蹈;而现在的社火更多是通过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形成的传统群体性游艺活动。

宝鸡地区每年春节期间都有社火游演,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去人们进行社火表演主要是庆贺丰收、保佑平安、辟邪惩恶,内容多以神话戏剧故事为主。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就可以看到当地旗幡招展,锣鼓轰鸣的热闹景象。对于稍显寂寞的城里的年,这里的年更多了一份热闹的场景。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4)

过年自然是少不了祭拜祖先,在西府这一传统同样被重视。新年第一天,抢头炷香直到现在都是不少村子中非常重视的习俗。抢头炷香就是看谁第一个去朝祖,多数的人就两三点起来就去朝祖了。

渭南“跑骡车、祭拜司马”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5)

说完西府,再聊聊东府。

渭南历史悠久、先贤辈出,自古就有"三贤故里"之称,而"跑骡车"就是一项十分有当地特色的新年风俗。

相专跑骡车源于先辈们一年一度的"祈年成"和庆丰收习俗,从农耕文明及冷兵器时代就开始盛行,至明末清初逐渐形成规模的一种“大型民间活动”。

每当出发时,吆骡车人鞭子"吧嗒"一甩骡子则放开脚步在宽广的大道上恣意狂奔,奔跑的同时,锣鼓声、马嘶声、铜铃声和成千上万观众的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如急风暴雨、山呼海啸。当骡车跑到目的地时,他们会在一片平坦宽广的地上表演"璞鸽踅窝"等绝活,车上的人们有的站着敲,有的则左右摆着身子挽着花子的敲,鼓点一致,整齐而又威武,场面十分壮观、热闹、喜庆。

现在这项活动主要集中在渭南的孝义、吝店、南师、故市、官道、下吉、田市等镇。其中以故市一带的表演最为驰名。

司马氏后人祭拜先祖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6)

东府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的故乡就在陕西韩城,而后因为替降将李陵求情而被处以宫刑;其子孙后代怕受到牵连,故而改名换姓流落到其他地区;其中长房一族在“马”字上加两点改姓“冯”(冯姓在司马迁之前就有,故并不是所有姓冯的人都是司马迁的后代),二房一族在“司”字上加一竖改姓“同”;后族人都迁移至一处僻静之地后便安顿下来繁衍生息,给此地取名“徐村”,谐音“续村”,取延续家族之意。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7)

韩城司马迁祠

如今渭南合阳及韩城等地,均有大量司马族后裔在此地生活,每逢春节、清明,司马后人都会组织集体的祭祀活动,场面颇为壮观,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8)

陕北过年红红火火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9)

要说陕西最具传奇色彩的地区,陕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黄土地上的百姓勤劳朴实又热情豪迈,而说到过年,这里的特色可谓的精彩万分。

每逢到了年关,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0)

很多地区在过年时讲究给孩子做个“枣牌牌”: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1)

此外,像榆林、延安也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比如榆林的“转九曲”,寓意五谷丰登、祛病消灾之意;而延安的“壶口斗鼓”,春节期间在壶口瀑布旁,人们通过吹唢呐、敲锣鼓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汉中社火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2)

陕西农村的社火文化流传已久,在陕西汉中,同样也有新年社火表演的习俗,以“洋县悬台社火”和“协税社火”最为有名。

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洋县悬台社火”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此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昔日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现多改用车辆承载)的一种特殊的社火,它汇集了民间各种社火的精华,为陕西南部的洋县城乡所特有,已有300年的历史。

安康“熏腊肉、酿米酒”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3)

陕南安康,位于秦岭以南,气候不同于陕北及关中,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特点被称为“小江南”。

从西安到安康,必经那条号称“亚洲第一隧道”的秦岭隧道,过了秦岭,仿佛来到了另一番天地,虽然陕西给人的印象是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样子,而这里却是有着“江南水乡”般的秀丽景色。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4)

陕南秦巴山区,当地农村一进入腊月便开始“忙年”,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这时候杀年猪、熏腊肉、制作卤菜、豆腐,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古老的酿酒技艺,苞谷酒、拐枣酒、柿子酒、糯米酒……那些坚持着工匠精神的上一辈老人们,依然固执的用那些传统的技法制作者属于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铜川“拜药王、赏雪景”

陕西的春节民俗(原来陕西的春节还有这些风俗)(15)

其实话说回来,大部分陕西地区的新年习俗都差距不大,无外乎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而在铜川市耀州区则有一项其他地区人们所没有的习俗,每逢正月初一很多人都会到药王山进庙烧香,祈求来年无病无灾身体健康。

而红色旅游纪念地照金也是这里的一张王牌,逢年过节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来迎接节日的到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参观游览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后记

陕西的地方特色很多,还有很多的春节习俗没有写到,也欢迎大家补充。

春节马上到了,出门在外的游子们也到了回家的时候了,人们也即将结束上一年的忙碌。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好运相伴、幸福安康。

参考资料:华商报旅游周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