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赶考途中救虎(穷书生雪中坠河)

书生西湖卖卦,盐商慧眼识珠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方观承的祖父和父亲因为“文字狱”的牵连,被流放到了宁古塔。方观承少年的生活极度贫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流落到杭州,寄居在西湖畔吴山的寺院里,以占卜算卦为生。

民间故事书生赶考途中救虎(穷书生雪中坠河)(1)

杭州城内有一位盐商,家里非常富有。盐商本人特别喜欢相面和算命,与此相关的书籍他无所不读。每当遇上高人,他会十分谦虚地求教,所以他相命的技艺也特别精湛。

盐商生了一个女儿,自己通过反复地占卜和相面,认定能做一品夫人。凡是上门提亲的人,他都要亲自相面,然后告诉来人:“你不是我女儿的菜。”

就这样,女儿一直拖到了二十几岁,还没有选上合适的夫婿,亲戚朋友都把这事当成了一个笑话,四处传播。

有一天,盐商到寺庙来进香。到了庙里,天下起雨来,一时回不了家,他就在庙里闲逛。到了方生看卦的地方,他猛然见这个年轻的算命先生骨骼清奇,又看他来回踱步时的脚印都特别中正圆满,确定此人是个大贵人。

盐商上前详细询问了方生的姓名、年龄、籍贯,知道他祖上也是官宦人家。他已经中了秀才,但还没有婚配,年龄又和自己的女儿相当。于是十分高兴,就对方生说:“先生在此卖卦,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如设馆教学对自己的未来有好处。”

方生回答说:“我是外乡之人,四处漂泊,在杭州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谁会为我引荐呢?”

盐商说道:“我家里恰好有两个儿子,先生如果不介意,就到我家如何?”方生听了自然十分高兴,就爽快地答应了。

盐商回家后,为方生准备了新的衣服帽子和教书用的一应物品,然后隆重地把他请到了家里,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教书。

半年之后,盐商见方先生性情通达,学问和书法都很好,就更加欢喜。请了媒人为女儿说媒,把先生招赘为婿。

可惜,没看到儿女的飞黄腾达,盐商就去世了。他的大儿子继承了家业,当了家,有了钱,就开始看不起自己的妹夫,不时地戏弄他。他还阻止自己的弟弟们,不让入学,对他们说:“为什么要跟一个乞丐学习呢?”

方生没有办法,只好每天躲到妻子的闺房里读书。时间久了,夫人也埋怨他道:“大丈夫不奋发自立,而依靠亲戚来过生活,你让我有什么脸面呢?”

方生听了很生气,就准备离开她家。夫人又说:“我奉父亲大人之命,愿意和你终身相随,白头到老,我这番话没有别的意思,是劝夫君你自立自强,你现在要丢下我,我该怎么办?你自己身上没钱,又要去哪里?”

方生答到:“贫穷,是我的命中注定,你们家的气我受够了,再也不想仰仗别人的鼻息来生活了,你让我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妻子苦苦相劝,他也不听。他脱去了华丽的衣装,换上了自己以前的旧衣服,没有拿妻子家的一文钱,仅仅带了自己来的时候的笔砚就出门而去。

湘中重操旧业,同行资助北上

他独自一人来到了湖南嘉禾,此时,已经身无分文,无法继续前行。眼看没有别的出路,就在一座名叫三塔寺的寺院重操旧业,摆起了卦摊,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在他的左边,也有一位算命先生,这位先生看卦很灵验,找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能有几千文的收入。

两个人都是江湖同道,他和方生往来较多,感觉他谈吐不凡。就让他写了八字来占卜,看完说道:“阁下您今后会做到一品官,你要是往北走,不久就会命运通达。”

方生叹气道:“感谢您的美言,只可惜我连一文钱的路费都没有,寸步难行。”

那人说道:“这个不难,我攒了十几两银子,都送给阁下。还请您在十年之后,不要忘了今天。”

方生说道:“果真如您所说,我哪里还敢忘记?”于是他拿了钱,搭上了一艘运粮的船只,一路北上。

到达天津时,身上钱快花完了。路上他听说,有个族人在保定府贩卖茶叶,就打算先去他那里谋生。到了保定,一打听才知道那人已经回了南方。此时,他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惶恐和不安。

在保定,又遇见几位同乡,可是都没有能力资助他。有个人和总督衙门里面的人认识,就把他推荐到稿房抄写文稿。每天能拿到几十文钱,勉强能吃饱饭。

贫病交加坠河,伽蓝托梦相救

过了几个月,他竟染上了疟疾,这种病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衙门里的人就打算抛弃他。主管他的官员见他实在可怜,就在他怀里放了几百文钱,趁他昏迷的时候,让杂役把他抬到了一座古庙,扔下就走。

当时,天正在下雪,大雪覆盖到他身上,热气遇冷得到发散,他居然醒了过来。看了一下眼前的光景,他知道自己被扫地出门了,心中忿忿不平,于是漫无目标地向北走去。

他走到了运河边上,雪下得更大,看不清道路,竟然跌到了运河里。因为病未痊愈,体虚乏力,他竟然僵到河中,无法上岸。

民间故事书生赶考途中救虎(穷书生雪中坠河)(2)

运河岸上有座古庙,有一位老和尚是庙里的主持。这时,老和尚正坐在火炉旁边打盹儿,梦见寺院的伽蓝神关羽对他说:“贵人有难,赶紧去救!”

老和尚惊醒后,隐约看见运河里卧着一只白虎,惊异之间,赶紧出门去看,却发现是一个穷人倒在冰雪中。老和尚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不敢去救,进屋之后继续躺下睡觉。

刚一闭眼,关公又出现在梦里,大怒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见死不救,离祸不远了;如果你救了他,你的庙宇以后会兴盛起来。”

老和尚这才决定去救。他的徒弟和庙里的佣工极力劝他不要管闲事,他不听。指挥众人把方生抬到庙里,脱去了他身上的湿衣服,让他躺在热炕上,盖上棉被,又熬了姜汤喂他。方生这才苏醒过来。

老和尚详细问了他的情况,知道他是个读书人,就尊重了起来,为他换了新衣服,并留他在庙里过冬。

翻过年,到了第二年春天,老和尚对方生说:“先生是功名中人,这个地方太小,没有发迹的门路。我的师弟是京城隆福寺的方丈,和京里的王公大臣多有来往,我给他写一份信,送给你两吊钱,你拿着去投奔他吧!”

京城投奔寺院,选入王府写经

方生于是到了京城,见了大和尚。这和尚身材高大,志高气昂。他对方生说:“既然是我师兄推荐来的,你就住在寺里,等待合适的机会。”

方生住到了寺院,虽然吃喝不愁,却没有钱买春天的衣服。

寺院的僧人们都喜欢方生的和气温婉,闲了就来找他聊天。僧人们见的书法很好,就对他说:“你不如在寺外摆个桌子写字售卖,这样你买衣服和其他花销都有来路。”

方生听了他们的话,做起了这个营生,京城毕竟文化气息足一点,来买字的人源源不断,每天也能收入几百文钱。不久,他买了春衣,还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

宫里的皇太后笃信佛陀,她在佛前许愿,要抄写一百部《法华经》,施舍给天下名山,做一个大功德。皇帝命令当朝的大臣们各写了一份字样,呈交给太后选择,太后看了都不满意。于是皇帝下旨,让各位王公大臣,在外面寻访书法好的人。

有位亲王和大和尚关系很好,就让寺里的书记僧也写了字样呈上,太后更加看不上。亲王无奈,责令大和尚想办法找人。

大和尚也没有办法,毕竟写字是个手艺活,不像买东西一样简单。他便招来僧人们一起商量。有一位僧人提出来让方生试试,大和尚不屑地说:“他的字只能写写对联,怎么能担当写经的大任呢?”僧人回答说:“除了他也没有别人了,就让他试一试吧!”

大和尚只好让方生写了字样,交给亲王呈了上去。没想到太后看了十分满意,命令亲王把方生请到王府,虔诚地抄写经书,待到功成之日,厚厚赏赐。

亲王接到旨意,亲自跑到寺院来迎接方生,大和尚听了仓皇失措,急忙命人把方生请来,给他准备了丰厚的行装,一起送到了王府。

经书写完后,皇帝请问太后可否满意,太后说:“朝廷的大臣们,书法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因为他们的福分已经满了,即便写了经,也没有功德。这个人不一样,他将来一定是一位正直的大臣,会对国家有功劳,所以他的字浑厚有力,可以赐给一个官职来酬谢他。”

皇帝钦赐功名,官升封疆大吏

皇帝奉了太后懿旨,召见了方生,钦赐他为举人,并任命他为司官,遇到官员开缺就替补。

这时,方生才算在京城立住了脚。他给杭州的妻子写了一封信,让她来京城。

妻子回信说:“您走之后,我心向佛门,现在每天打坐修习,不问尘事,也不能再伺候您了,如果您还念结发之情,认我是您妻子,就买个妾室吧。”

方生感激当年岳父对他的赏识之恩,既然妻子不来,也就不再结婚,也不纳妾。

皇帝欣赏他的忠诚朴实,一年之内,三次升了他的官。不到十年时间,他就升任为布政使,不久之后,又升任直隶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当年那位算命先生,听说他升了官,就从湖南跑来拜见,方总督在众人面前称赞他的神算,临别之时,赠送重金感谢他的慧眼相识。

运河上那位老和尚,当时已经八十岁了,总督亲自去庙里进香,文武官员知道原由后,争着给老和尚送寿礼,并为他募捐重修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

方总督下令在这里建了一所抚孤院,冬天的时候,专门收养饥民和孤儿。继而又命令直隶省各府县都设立抚孤院,使各地的流民免受冻饿之苦。

民间故事书生赶考途中救虎(穷书生雪中坠河)(3)

直隶总督方观承雕像

方总督在直隶省兴修水利,疏通河渠,架设桥梁,并倡导在北方种植棉花,使人民丰衣足食,把京畿治理的井井有条。

皇帝十分欣赏他的干练,有一次觐见,亲切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儿子,他如实奏报。皇帝居然亲自下旨召总督夫人进京,夫人接到圣旨,不得不来,皇帝还命方总督用诰命夫人的礼仪迎接她的到来。

夫人年长,无法生育,皇帝听说后,就把江南织造进献的一位宫女赐给了方总督(皇帝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后来果然为他生了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十分出色,若干年后入阁拜相。

后来方观承被加封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夫人也正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民间故事里总是充满奇幻的色彩,这并不是宣扬迷信或者让人们听任命运的摆布,而是借事寓人,放弃躺平思想,追求真善美的明天。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书生自小生于罪官家庭,从少年到壮年,受尽千磨万难,可骨子里依旧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的奋斗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