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近在眼前,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事,也是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冰雪运动的一大契机。其中,滑冰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宋史》已有关于“冰嬉”的记载。冬奥会将滑冰大项分为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3个小项,冰上运动作为我国优势冬季项目,无论是短道速滑的武大靖、花样滑冰的金博洋,还是去年在速度滑冰世界杯上屡次证明“中国冰上速度”的宁忠岩,都在冰场上用冰刀拼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近日,为了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来到杭州冰纷万象滑冰场,亲身体验了一回滑冰的乐趣。虽然我从小就玩过轮滑(旱冰),7年前也有过上冰场的经历,但对我来说这仍是一项“既熟悉又陌生”的运动——尽管轮滑与滑冰两项运动一脉相承、有相通之处,但是要踏上真冰场还是会感到胆怯和紧张。所以,这次特别邀请到冰纷万象滑冰俱乐部花样滑冰教练员戴亮亮指导我专业的滑冰技能。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1)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2)

上冰场前,就在穿冰鞋这一关卡住了。滑冰鞋非常特殊,鞋靴的底上装有钢制冰刀,鞋带需要穿过前两个扣眼并系紧,使脚腕子固定在鞋里不晃动,才能保证滑冰的安全性。与陆地行走不一样,冰面与冰刀的接触会带来强烈的失衡感,因此戴教练建议,零基础的新手可以先通过扶栏杆来慢慢适应滑冰鞋和冰场。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3)

待适应之后,就要学习滑冰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动作——蹬冰滑行。首先将双脚保持一拳距离站立,膝盖微曲,上身垂直,目视前方,然后将右脚尖分开至与左脚呈45度,用右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冰,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上,蹬冰后的右脚迅速收回与左脚平行成双脚向前滑行。当向前滑行将要停止时,用左脚内刃向侧后方蹬冰,身体重心在右脚上,蹬冰后的左脚迅速收回与右脚平行成双脚前滑。两脚依次交替蹬冰连续前滑就能形成蹬冰滑行的一套动作。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4)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5)

夯实基础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前葫芦滑行。双脚外八站立,膝关节弯曲,身体微微前倾,手臂伸平,双腿同时向外蹬展,直至膝盖蹬直后双脚脚尖同时相对收回,身体直立。说白了就是用双脚不停画“8”字,简单又容易“上脚”。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6)

在戴教练的悉心指导下,经过10分钟的学习,我就能独立、自如地在场上滑冰。最大感受是:其实滑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克服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只要控制好身体的平衡,调整重心的位置,谨记蹬冰滑行的要领并加以实践,就能摸索出滑冰的规律,脚步也会愈发轻盈。如果是初体验的滑冰新手也不用担心,只要借助栏杆练习脚上动作,循序渐进地慢慢滑行,就能与冰场“友好相处”。

当天虽是工作日,仍有不少市民前来体验滑冰,来自浙江大学的谷玮就是其中一位。虽然这次是谷玮第二次滑冰,但动作还是稍显生疏和小心翼翼。“滑冰跟陆地上的运动不太一样,平时看大家的动作都很丝滑,但我滑起来还是有些笨拙。”谷玮表示,从小就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记忆深刻,这次特地赶在北京冬奥会前来体验一番。

冬奥小知识5条(冬奥来了记者也上冰)(7)

像谷玮一样被北京冬奥会“冰雪热”吸引到冰场的市民不胜枚举,据戴亮亮介绍,今年有不少人都是冲着冬奥会的热度来体验一把冰雪运动。“可能在几年前,说到滑冰,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轮滑,现在通过北京冬奥会和‘北冰南扩’的一系列政策,大家就了解到在南方滑冰也能到真冰上体验,所以每到周末冰场就挤满了人。”

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孔乐佳、毛佳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