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第七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红岩第十二章好词)

一、好词摘抄1.气势汹汹:形容态度或声势十分凶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岩第七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岩第七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红岩第十二章好词)

红岩第七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

一、好词摘抄。

1.气势汹汹:形容态度或声势十分凶猛。

2.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说话或行动从容不迫。

3.慢声细语:形容说话声调低缓,声音细小。

4.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6.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7.下落不明: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8.血肉模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9.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得伤势极重。

10.从容不迫: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11.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度贫困。

12.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13.百折不挠: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14.神色自若: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15.张皇失措: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好句摘抄及赏析。

1.一连几天暴雨,逼退了暑热,渣滓洞后面的山岩间,日夜传来瀑布冲泻的水声……微风拂进铁窗,带来几声清脆的鸟叫。(P211页)

赏析: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凉爽,给干渴难耐的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为下文牢房中的人们找到了水源做铺垫。

2.铁窗边,一个起来最早的人,正悄悄地迎着金色的朝阳,徒手练习着劈刺的战斗动作。(P211页)

赏析:“起来最早”、“徒手练习着劈刺的战斗动作”写出了龙光华的刻苦、勤奋,时刻以军人的姿态和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3.老大哥咳嗽了两声,慢慢撑起上身,依着墙半躺半坐,两只枯瘦的手摆在胸前,缓缓地揉弄隐隐作痛的胸腔。(P212页)

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老大哥长期被疾病折磨的瘦弱和痛苦。

4.狗熊发现满屋怒视的目光,慌忙一退,缩出了牢门。 (P212页)

赏析:“慌忙”、“缩”,表现了特务的狼狈和怯懦。以“狗熊”称呼特务,表达了作者和牢房里人们对特务的痛恨和憎恶之情。

5.余新江喜出望外地抓住老大哥的手,一时竟说不出话来。(P214页)

赏析:动作描写,表现了余新江的激动和兴奋。

6.“听说过么?有个叫成岗的硬汉子……”有个声音在说:“他受了重刑……现在下落不明……”(P215页)

赏析:语言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成岗地敬佩和担心。

7.一床破旧的毯子盖在担架上,毯子底下,躺着一个毫无知觉的躯体……担架从牢门口缓缓抬过,看不见被破毯蒙着的面孔,只看到毯子外面的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担架猛烈地摇摆着,向前移动,钉死在浮肿的脚胫上的铁镣,像钢锯似的锯着那皮绽肉开的,沾满脓血的踝骨……担架抬进空无一人的楼七室隔壁的牢房。走廊外边的楼板上,遗留着点点滴滴暗红的血水。(P216页)

赏析:细节描写,突出了担架上的人伤势非常严重,反映了敌人的歹毒和残忍。

8.远处,荒草覆盖的山顶,近处,密密麻麻的岗亭和电网,像一张木然不动的照片,嵌在签子门外。(P217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岗亭和电网比作木然不动的照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牢房的守卫非常森严,反映了特务的麻木不仁、残忍恶毒。

9.楼八室门口,守着几个特务,刺刀在朝阳中闪着凶光,连放风的时刻,也不让人接近那间囚禁着昏厥中的重伤者的牢房。 (P217页)

赏析:“不让人接近”预示着楼八室里面关着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10.过一阵,又原样端走了……黄昏时分,又一次送饭,但隔壁的战友仍然没有吃喝……(P217页)

赏析:“原样端走”、“没有吃喝”突出了隔壁的战友身体非常虚弱,生命垂危。

11.蚊虫像一团团漆黑的云雾嗡嗡地卷进铁窗……(P217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蚊虫比作团团漆黑的云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虫多而猖狂。

12.天刚破晓,余新江又固执地站在风门边,守候着又一个黎明,守候着隔壁战友的信息。(P217页)

赏析:两个“又”字突出了余新江对隔壁战友的担心和焦急。

13.一只矫健的苍鹰,缓缓地拍击着翅膀,翱翔在清晨的碧空,它在这阴森荒凉的山谷间盘旋,盘旋,又陡然冲过岗峦重叠的高峰,飞向远方……(P217页)

赏析:通过对“矫健的苍鹰”的描写,表达了牢房里的人们对自由的热望,对胜利的期盼。

14.这声音好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弹奏着一支战斗进行曲!(P218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楼八室传来的“当——啷,当——啷——”的声音比作勇敢的战士弹奏的战斗进行曲,表达了人们对楼八室战友顽强生命力、顽强意志的敬佩、欣喜和激动。

15.一个浓眉大眼、面目可憎的特务,从办公室闯了出来,那只鹰爪似的手,紧抓住腰皮带上的枪柄。 (P218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特务的手比作鹰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务的凶残、恶毒,表达了作者对特务的痛恨和憎恶。

16.歌声,像一阵响亮的战鼓,击破禁锢世界的层层密云。歌声,像一片冲锋的号角,唤起人们战斗的激情。这声音呵——像远征归来的壮士,用胜利的微笑,朗声欢呼战友亲切的姓名,更像坚贞的人民之子,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宣扬真理必然战胜!高昂的歌声,战鼓,号角,像春雷一样激起了强烈的共鸣。(P219页)

赏析: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雄壮、激昂,表达了人们对胜利和真理的到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17.可是,那春雷一般的,万众一心的声浪,一旦升起,怎会被这嗡嗡的蚊蝇的阻扰而停歇?潮水般的声浪在不知姓名的、重伤的战友激越的鼓舞下,变得更加高昂豪迈,震撼着魔窟附近的山岗。 (P219-220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声浪比作春雷、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浪的高昂豪迈,表现了人们坚强无畏、英勇顽强和团结一心的精神。

18.战友们的心,是隔离不了的,战友们的歌声和活动,早已超越了层层牢墙的封闭。(P221页)

赏析:“隔离不了”突出了战友们的团结和坚贞不屈。

19.他不愿在静夜里,再让铁链当啷的响声,惊醒入睡的人们。 (P221页)

赏析:心理描写,表现了许云峰对战友们的关爱和体贴。

20.昏暗的狱灯,像鬼火一样,四周全是黑黝黝的。 (P222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狱灯比作鬼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监狱的黑暗和恐怖,表达了作者对特务及他们在监狱中的迫害战友的痛恨和厌恶。

21.楼上楼下,人声闹嚷起来。 (P222页)

赏析:“闹嚷”突出了人们听到婴儿声音后的激动和喜悦。

22.他对这初生婴儿的前途,就像对这集中营里战友们的前途一样,满怀着希望和信心。(P222页)

赏析:“初生婴儿的前途”、“战友们的前途”代表着革命的胜利,反映了许云峰对革命的胜利满怀着希望和信心。

23.许云峰抬起头来,看见最先出去放风的战友们,也正在女牢门口堆放自愿送去的衣物。(P222页)

赏析:“堆放”、“自愿”表现了人们对新生命的关爱和体贴。

24.没有任何工具,人们就用指尖去掏挖泥石,艰难地但是一心一意地扩大着水坑。(P223页)

赏析:“艰难地”、“一心一意地”表现了人们的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5.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P223页)

赏析:“把这牢底坐穿”表现了人们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

26.她用一只漱口缸,舀了一缸水。迟疑了片刻,又蹲下身子,把缸里的水,往水潭中倒出一些。(P224页)

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那位姑娘的善良和对战友们的关爱,怕后面的战友没水喝。

27.这特务,长着人的面孔,穿戴着人的衣冠,讲着人话,摹仿着人的动作,像人,却没有人的心肝,而是一头类人的刁诈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他猩猩。(P226页)

赏析:“没有人的心肝”、“刁诈的动物”突出了猩猩的阴险狡猾、歹毒、凶残,表达了战友们对猩猩的憎恨和厌恶。

28.几分钟的时间里,龙光华已经遍体鳞伤,几乎认不出他的面目。(P227页)

赏析:才“几分钟”龙光华就“遍体鳞伤”,突出了特务们的凶残、歹毒,反映了特务们对囚犯的迫害和虐待。

29.“不准特务行凶!”几百人的声音,像决堤的洪水,像爆发的地雷。(P227页)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声音比作决堤的洪水和爆发的地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豪迈、洪亮,表达了战友们对特务行凶的抗议和愤怒。

30.定睛看时,他不由得周身猛烈一颤。楼八室的牢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许云峰?”他张皇失措地朝后便退,禁不住怪叫出声:“你、你、你要干甚么?”(P227页)

赏析: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猩猩的震惊和惊慌失措。侧面反映了许云峰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凛然不可侵犯的气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