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不忘国耻(时事人人看九一八)

九一八不忘国耻(时事人人看九一八)(1)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85年虽已过去,但“九一八”总会被我们铭记。它是和平年代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口长鸣警钟。

回望“九一八”,它是国难、国耻、国殇。

九一八不忘国耻(时事人人看九一八)(2)

“九一八”是国难。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通过移民输入、经济渗透、调查研究等手段觊觎东北。第一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曾专门向内阁进言:“如随年积月累,得以移入大量人口,满洲则在事实上成为帝国领土。不仅在以后归还之场合我之利益确定不动,而且或许出现最终不必归还之情况。”

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侵略者,永远不会满足以非军事手段攫取利益。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自编自导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嫁祸于中国军队,突然袭击并侵占了沈阳城和东北30多座城市。这一天因此成为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华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正式发动侵略之日。

“九一八”是国耻。当时多数日本人觉得,对东北实施军事侵略,定会引起两国正式宣战。但事件的直接策划者、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却认为,占领“满洲”中国政府不会打仗。“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关东军校级军官策划的一场“豪赌”。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事后发现计划竟非常顺利,才马上宣布了支持。

如果遭到中国军队的抵抗,侵略者也许不会肆无忌惮下去。日军当时在南满铁路驻扎的兵力不过1.7万人,事变后紧急增援,参战者总数也不足4万。而东北留守部队却有25万之多。实力对比不弱,却因上有“不抵抗”政策,下有“不迎战”决策,导致东北不战而失。精神上一旦成了俘虏,等待在前方的就只有耻辱了。

“九一八”是国殇。东北沦陷,让抗战志士不屈不挠,抗战呼声开始沸腾。杨靖宇被日军逼入绝境时,仍不忘刺醒麻木的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张恨水在《弯弓集》中题诗疾呼:背上刀锋有血痕,更未裹创出营门。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知耻而后勇,国要是没有了,魂要是不在了,即使高大强壮如阿喀琉斯,也难挡射在脚后跟上的箭。

九一八不忘国耻(时事人人看九一八)(3)

当然,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抵御外侮的烽火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凤凰涅槃的重生,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站在了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纪念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冤冤相报,而是要让后人记住,和平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牢记战争的教训,从苦难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和平才会一直和我们同在。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品格力量,是一个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九一八事变”离我们85年了,但“九一八”作为民族苦难的印记,牢牢刻在了中国人记忆之中,并且要代代传递下去。

每年九月十八日,在沈阳等地发出的声声警报,阵阵钟声,是一种警示:中国人要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也是一种宣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更是一种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

微信公号与《党员生活·上》同步推出的新栏目“微观点”,每月将会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留言,在刊物微信公号上刊出。《党员生活·下》的“今视点”栏目也在微信公号进行有奖选题征集,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