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同学聚会简短感言(中师毕业二十二年后参加同学聚会)

01

同窗时间短,同学情谊长。

考上中师,是我们一生的荣耀。

二十五年前,十五六岁的我们,初中毕业后,考入了同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搭上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包分配”的末班车,意味着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我们将按照从前的惯例,被分配回所在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成为一名受到四邻八乡羡慕且敬重的“教书匠”。

这一场考试意味着“跳出农门”,竞争异常残酷。能够考上中师的,不仅学习成绩拔尖,音乐、体育、美术等综合艺术素养,也出类拔萃。虽然没有人上过辅导班,却个个凭借着天赋和勤奋,有着“无师自通”般的学习能力。

那一届,我们那所中师学校招了七个班,每个班级四十二名同学,是建校以来招生规模最大的一次。

我们班是七班,同样按照地区顺序和录取成绩的高低,确定学号。

从一号到四十二号,每个同学的学号,后来在组建班级微信群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还能脱口而出,自己的前后号数是谁,还有哪几个学号的同学没有归队。

考上中师,对于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来说,就是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是无与伦比的荣耀。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拥有中师的一个学号,丝毫不亚于当今考上了985重点本科里的王牌专业,就业最有保障。

每一个同学,都如同一个小太阳,自信、阳光、乐观、积极,不仅文化课学得风生水起,音体美等艺术课程同样多姿多彩。

踏入校门之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从未接触过的舞蹈、声乐、书法、器乐、球类,不出一个学年,就有可能成为不同学号的人,拿得出手的特长。

原因很简单,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而且优秀的人比自己还要努力。加上学校推崇“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以及老师们宽严相济的教育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快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科学习中。

那段火热的青春啊,因为有了知识的灌溉、信念的照耀、友情的熏陶,哪怕过去了二十多年,依旧历历在目。每当讲起往事,个个神采飞扬,似乎下课铃声还未响起,我们还是那个青葱少年。

师范同学聚会简短感言(中师毕业二十二年后参加同学聚会)(1)

02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百分百的努力。

正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大家冲着“包分配”而来,又因“不包分配”而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大概到了中师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不包分配”的政策已经从传言成为了铁板钉钉的事实。对于年少的我们而言,这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打击,退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成为大家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

首当其冲就是面对日益严酷的学历要求,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弥补学历低下的不足。

好在,学校从我们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就组织大家参加自学考试,定期邀请大专院校的老师讲课,鼓励大家在中师毕业的时候,考取大学专科学历。

于我们那一届中师生而言,中师学习带着很多“拔高”的成分,也逼迫着我们,不仅将中师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培养好,还必须在文化层次上,能与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相抗衡。

原本就是“学霸”的同学们,哪怕是参加自学考试,也可以一口气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中师毕业时,几乎人手一个大专文凭。

高强度的学习,让很多人在得知包分配无望之后,果断地参加对口高考,顺理成章地将“读书改变命运”的道路延续下去。他们是最早一批改写自己命运的人,当然,也是“混得”很不错的人,我们班当年有三位同学被师范类大学录取,他们一个留校任教,一个成为专业二胡演员,一个在上市企业担任高管。如今,单从他们的学历来看,都有着“博士”的头衔。

而其他同学的成功之路,则走得艰辛得多:有的人代课七年,经过多方争取,才又重新通过考试解决了正式教师的编制待遇。有的人从工厂流水线工人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有的人延续自学考试路径,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从零开始,成为在一线城市站得住脚的人。当然,也还有人,从教师部门转岗,成为行政单位的一把手。

二十多年过去,当初的少年都已经为人父母,成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谁都不容易,谁都有难言的心酸和痛楚。

不论赚钱多少,不管地位高低,至少,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师范同学聚会简短感言(中师毕业二十二年后参加同学聚会)(2)

03

有的人,终将走散,成为生命的记忆。

不同于毕业十周年,十五周年,二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早早地就有人在同学群里开展组织活动,大家讨论好长一段时间。

这一次的相聚,纯属“率性而为”。起因是几个平日里关系好的同学,相互拜年,顺带邀约了其他几个人,队伍越来越大,于是干脆组了个聚会,能来的就来,不能来的也不再三催四请。

从动心起念到定下聚会的时间地点,不过一个上午。到了傍晚,不同电话端的同学就聚在了同一个包间。

一切场景都与预想的大不相同,大家的样貌并没有多大改变,言谈举止也几乎一如从前。哪怕各人的境遇早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有人身家过亿,有人身居高位,有人是最普通的教师,还有人在工厂打工。

但这一次的饭局上,洋溢着的是历经沧桑过后的淡定,没有谁显摆,也没有谁低到尘埃里,那份难得的纯粹、恣意,让人仿佛找回了一丝丝青春年少的感觉。

当每一个人都可以笑着面对从前的自己,能从容地参与“真心话大冒险”,能和昔日暗恋自己的人开诚布公,将耿耿于怀的“小过节”一笔勾销,只表明,我们终究走过了一段长长的人生旅程。

从前的日子里,充满感激,往后的岁月,不管是否还有交集,是否还能保持联系,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已经成为彼此,生命里最美的一段记忆。

师范同学聚会简短感言(中师毕业二十二年后参加同学聚会)(3)

04

结束语:

同学聚会,与其说是见老同学,不如说是看见最真实的自己。

聆听他人的故事,感受他人跌宕起伏的人生,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

一路走来,有风有雨,有苦有累,有笑有忧,但只要心怀美好,一切便终将美好!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