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概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礼仪?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

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

概述

家庭的实质: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等关系产生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礼仪的涵义:所谓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

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

“父子和而家不败, 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

这个“和”用今天的话来解释,也就是相互谦恭有礼的意思。家庭礼仪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家庭礼仪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家庭礼仪能调节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家庭礼仪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

家庭礼仪的特点

第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庭礼仪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关系,以血缘关系、感情关系为核心。因此,在家庭礼仪的形成、建立和运用过程中,必须从血缘关系这一基本点出发的。

第二,以感情联络为目的。家庭礼仪的主要职能并非以个人形象的塑造为侧重点,而是通过种种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来进一步沟通感情,俗话说的“亲戚亲戚,不走不亲”。就是强调亲友间的感情有了血缘关系的基础,还得需要通过一定的礼仪手段来维持、强化和巩固。婚嫁喜庆、乔迁新居、寿诞生日等种种快乐,通过礼仪的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体会和享受,这一传播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感情联系。

第三,以相互关心为原则。之所以说“母爱是最伟大,最神圣的爱”是因为母爱的主要内涵是无私的奉献、无微不至的关怀。要衡量一件事或某一行为是否符合家庭礼仪要求,只要分析一下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心的成分,真诚的祝贺、耐心的劝导,热情的帮助本身就是合乎礼仪的。

第四,以社会效益为标准。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区域、风俗,礼仪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家庭礼仪也一样,因为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活动中的许多礼节、仪节始终也是变化发展的,如封建社会的婚礼有拜堂入洞房等繁文缛节,而当今出现了许多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的婚礼程序。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评判某一种家庭礼节、仪式是否是进步的、合乎礼仪规范的,只要看它是否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一标准。

家庭礼仪的内容

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是家庭活动的主体,也是家庭礼仪的具体操作者,其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家庭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即成员礼仪。成员礼仪主要指成员之间的礼仪规范,如夫妻之间的礼仪、父母子女之间的礼仪、兄弟、姐妹之间的礼仪等等。

称谓礼仪

一个人的姓名称谓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并得到了大家公认的符号,所以称谓存在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广泛性。它紧紧伴随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称谓礼仪主要着重研究两点:一是礼貌性,二是规范性。

仪式礼仪

家庭活动中离不开某些仪式,如婚礼、葬礼等,这一些仪式都有各自不同的一套行为准则与活动规范,举办者与参加者由于所处的地位、立场不同,其行为都应遵从或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和要求,如庆贺和祝贺礼仪、馈赠礼仪等。

待客与应酬礼仪

礼仪作为行为准则,不仅制约实施者-方,同时也要求另一方遵守规则和规范。在家庭礼仪中就涉及到主人的待客与客人的应酬的问题,这一问题从其内容来说,因为涉及的大多是家庭生活,故属于家庭礼仪的研究范畴;从其形式来看,它也是与个人礼仪、社交礼节密切相关的。

家庭成员相处的礼仪

家庭成员是家庭活动的主体,也是家庭礼仪的具体操作看美地位相当要,可以说,家庭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即成员礼仪。成员礼仪主要指成员之间的礼仪规范,如夫妻之间的礼仪、父母子女之间的礼仪、兄弟姐姝之间的礼仪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虽是亲人,有时候相处不当容易亲人当仇人,影响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相处礼仪也是一门学问。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言传身教

一视同仁

教育有方

作风民主

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怎样规劝父母

首先,应多体谅父母

运用婉转的方式规劝

外出不忘打招呼

孝敬老人、勤向父母问候

总体来说,尊老爱幼

夫妻之间的礼仪

相敬如宾(模范夫妻周总理、邓颖超)

互敬

互爱

互学

互助

互让

互谅

互慰

互勉

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

家庭应酬

待客 亲友间的礼仪 拜访

走亲访友,是最常见的交际方式。每逢节假日,到亲戚、好友、长辈家作例行拜访;或是受长辈委托,到亲朋家中递送物品,捎传口信;或是有时到有关的人家家中去请教问题,这类交际是经常发生的。这些活动,虽然普通,但也处处需要讲究礼节:

最好能事先通知。确定要拜访亲友的日程之后,通过一个电话或一个口讯,与被拜访的人约定具体日期,这有利于对方提早安排,不然则可能造成突兀,令对方毫无准备而打乱原定的生活程序。

选择适当时间,一般不要在别人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去拜访。如果是晚上拜访亲友,逗留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主人及其家人的休息。

做客时穿戴要整齐,仪容要整洁,以表示对亲友的尊重和礼貌。

进门前要按电铃或轻轻叩门,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可进入。即使主人家门是敞开的,也不能乱闯一通,应站在门外招呼,等有人应答后再入内。

如果拜访的人是长辈,或自己第一次前往做客,要特别注意:主人未坐下时,自己不能先坐。如拜访的亲友很熟,则可以随便-一些。进屋后,对亲友家的其他成员要主动打招呼。如遇到许多人在座,应经主人介绍后,对其一一问好。

入座时,动作要轻稳,不可猛地一一下子坐下,发出响声。入座后,手可平放在沙发上或沙发的扶手上,上身稍向前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做客时,见到主人斟茶,应弯曲食指在桌面上稍稍叩响,以表示感谢。

交谈时,如有长辈在座,应该用心倾听长者的谈话,而不可随便插话。

做客中,若主人家来了新的客人并有要紧的事商谈,这时应尽快告辞。

不可随便动主人家贵重的东西:如电视机、音响、录像机、照相机等。

随便去翻别人的柜子、抽屉之类的行为,更在绝对禁止之列。

教育好儿童,也不能随便动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还有一些成年人收集的手办。

馈赠

见机行事

“投其所好”

讲究礼仪

探病

亲友患病时,我们可能需要专门去慰问病人。这种时候,什么样的做法才是得体的呢?

通常,探访病人的最好做法是直接到病榻旁边,直接把安慰和祝福带给他。

有时候,大人还会委托你负责采购送给病人的慰问品。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物品较为合适呢?按习惯,人们常常挑选些水果、饮料和滋补品送给病人。但实际上,一束鲜花、一张精心的贺卡,同样能起到慰藉病人的好作用;

一段真心关怀的语言,也同样会有使病人早日康复的神奇力量。

到医院探病,要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进病房要注意安静,脚步尽量放轻,不要大声谈笑。进入病房以后,如果看到病床周围有瓶子、管子和固定架等医疗用品和器具,切莫大惊小怪;看到痰盂便桶、血迹脓水类,不要躲躲闪闪,面露厌恶状;看到病人消瘦憔悴、水肿黄疸之类的病态,也不要愁眉苦脸。

与病人谈话,态度要谦和温柔、亲切热情。卧床病人由于有人到来,可能会坐起来进行接待,这时应尽量劝其躺下。如果病人仍执意要爬起来,则应上前搀扶。看望病人时,不要老是跟病人谈论他的病情,而应该说些愉快的话。不管病人的病情有多么严重,也不能在他面前流露哀伤的神情,更不能对着病人流泪。凡是会使病人悲观、忧郁的话题,都应尽量避免。

在探病结束时,记住要问一声:“有什 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吗?”有的病人可能会向你提出要求,那么,不管他要求的事情有多么难办,你也一定要努力去办。

如果病人患的是传染病或其他不宜直接探望的疾病,则可以改用短信的方式表达问候。

丧事

保持悲伤的情绪。不能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更不能露出厌烦的神情甚或笑容。

着深色服装(或白色上衣深色裙裤)。切忌穿得大花大绿;衣袖上要戴.上黑纱,也可在胸前佩上白花。

不可昂首阔步,而应微微低头,缓步慢行。讲话时发音要低调,不能有怪腔。

不可与参加丧礼的人交头接耳,议论其他事情,甚至谈笑风生;更不可结群吵闹,嬉戏追逐。

坚持参加到底,不中途退出。

对死者的家属进行劝慰,用温情关切的语言劝其节哀振作精神。冷漠处之或哑口无言都是不适宜的。

祭扫

祭奠是对已逝先人的一种纪念形式。一般可分两类:家庭祭奠和扫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在去世长辈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通常是面对遗像,点燃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秋节或春节举行。

祭扫先人墓地,一般有以下几项内容:

馨香三炷,鞠躬悼念,寄托哀思。

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多以三鞠躬代替。

整修陵墓

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由于平时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墓道或坟头自然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培高。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使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有的还可植树以作纪念。

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并打扫、清理坟墓周围环境。亲友骨灰寄放在殡仪馆的,可献上微型花圈或绢花束,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

举办生日宴

邀请家人一块参加(也可以开两场)

生日宴不是摆阔,应开得朴素而有意义。

时间要节制,以免影响别人。

待客

迎客的礼节

事先做准备,如整理房间

热情和客人打招呼

安排就做并用茶水招待客人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

送客

当客人表示要走时,可以婉言相留,希望其多坐一会儿,但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能强行挽留,以免贻误他们的生活安排。

客人提出告辞后,应等其起身,自己再起身相送,不可当客人一提出要走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摆出送行的姿态。

送客时,对待长辈和年老体弱的老人,还应视情况需要,帮助其下楼上车,再与之道别。不可刚和客人道别,马上就转身进门。更不可客人后脚刚跨出门槛,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这些都是非常失礼的。

客人来访,常常会带些礼品来。对此,送客时应再次表示谢意。适当回礼。

客人告辞时,应当送行。

邻居礼仪

彼此尊重

互相关照

互相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