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

自古名山僧占尽。在神州大地名山大川中,不是寺就是庙或者观和塔奄占居,成就风景,也成就了宗教文化。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

武当山

那么寺、庙、观、宫、塔、祠、奄有什么区别呢?我国古代文化的三大核心,大抵在儒释道这三家之内,儒家子弟称为儒生,佛门子弟称为和尚,道家子弟称为道士,这三个群体在古代都是受人尊敬的。他们供奉的场所也有三种称呼。分别是庙、寺、观。庙、寺、观的历史和由来各不相同。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2)

汉口古德寺

在现在的用语习惯中,常把寺和庙连起来读,其实这二者毫无关系。不信可以随意找个佛家寺院看看,不论是小寺还是大寺在门前的匾额上都不会出现“庙”这个字。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3)

汉阳归元寺

如武汉的归元寺、古德寺、当阳玉泉寺、黄梅五祖寺、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等等,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4)

开封大相国寺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5)

洛阳白马寺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6)

嵩山少林寺

这些寺院里的正式称呼都是寺,与庙毫无关系。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7)

江夏龙泉寺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8)

黄梅五祖寺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9)

当阳玉泉寺

这和尚待的地方为什么叫寺呢?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0)

和尚

寺,在古代本来是一种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在东汉明帝时期,皇帝邀请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中国弘法布教。因为他们最初住在洛阳的鸿胪寺,又是用白马驮经而来,所以就将改建后的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从此以后,“寺”就成了僧人居住弘法场所的通称,代表皇帝亲自管辖的教育机构。

汉唐一直到宋,我国官府里都有寺的身影,这时寺还没被和尚独占,到了元明以后,寺就逐渐特指了僧人住所。说来也很有意思,在周朝时天子的小臣“寺人”也是要剃光头的,不知道现在的和尚剃光头的习俗是不是源自于此。

寺代表官府,那“庙”呢?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1)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2)

庙本来是祭祀祖宗先人的建筑场所,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官员士大夫,一般都有家庙,帝王的祖庙则叫“太庙”。《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对庙的规模和等级,还是有很严格的限制,一般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才可以建庙,普通老百姓家是不可以建庙的。汉朝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诸如土地庙、城隍庙等。庙后来又被用作赐封、追谥文人武士的场所,比如孔子庙、张飞庙等等。我国先民不信仰鬼神只尊崇祖先,所以一般庙里祭祀的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庙也是儒家思想实物化的场所,比如天子七庙就是儒家搞出来的。此外庙作为祭祀的场所,有时也引申为朝廷。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庙堂就代指朝廷。

再说说古代道士的居住地点——观。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3)

道士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4)

武昌长春观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5)

北京白云观

“观”作为一种建筑,本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建造“延寿观”,在这之后,建“观”之风就开始在全国流行。传说汉朝的道士汪仲都,因治好了汉元帝的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成为第一个进入皇家“观”中的道士。从此以后,道教徒感念皇恩,就把道教建筑场所称为“观”。比如《西游记》里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就是居住在五庄观,还有什么三清观、上清观、白云观…

除了寺、庙、观,还有宫、祠、塔、庵等。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6)

故宫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7)

西安大明宫

宫,原义是高大的屋字,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供奉天地神明祖师等也可叫宫。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8)

太和宫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19)

成都武侯祠

祠是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纪念堂,比如武侯祠、升庵祠。至于百姓自建的祠堂除了祭祀祖先以外,还有多种用途,平日族人有婚、丧、寿、喜等事,这些祠堂都可以作为活动之用。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20)

西安大雁塔

塔最初是供奉佛舍利、佛经、佛像、僧人舍利的建筑场所。

寺庙底下一般都有什么(寺庙观有什么区别)(21)

庵是指圆形的草屋。古时修行人都喜欢住山里,在山上搭个茅草屋,就叫庵。后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把自己的书房称作“庵”,意思是把自己的书房当成修行场所。汉代以后,专门建了一些供比丘尼居住的庵堂,所以“庵”也就逐渐成为佛教比丘尼居住修行场所的专门名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