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太监是谁(谁是明朝太监里的第一好人)

覃昌,字景隆,号葵庵。生于宣德八年,盛于成化二十一年。作为成化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在史书上所留下的无一不是正面的评价。可是,比起明朝第一好太监——怀恩,史官对覃昌的着墨之处仍然不多,尽管两人关系尤其亲密。因此,今天我们不妨从圣宠、品德、学识等方面认识一下这位忠诚不怠、谦亨忠敬的明朝宦官。

首先,在学识和品德方面,覃昌并非一介莽夫,他与怀恩一样是为知识型宦官。从史科可见,覃昌先学于“书馆”,后“被拔”至文华殿东庑。由此可见,“文华殿东庑”应该比内书堂高一级,是聪敏慧黠之人接受“精英教育”的地方。若果从皇城地图所看,我们可以看到文华殿东庑比起内书堂更接近皇上所居之处。由于毕业生牛玉、王赐、覃昌相继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可以肯定“文华殿绩学”设立目的是为了培养顶尖的司礼太监。另一方面,史书有言:“⋯⋯选入内庭,被旨与旺同学书馆,而受业于故尚书文安刘公、学士恒简林公。 巳而公复被拔进学于文华殿之东庑,特命故学士文懿吕公、少保文僖倪公教之。”不难看出覃昌入学师承之人均是年资较深的词臣,而他们在教导《国风》、《尧典》之时肯定不是只重视识文断字,而是讲求义理,所以可以推测到覃昌为人处事既有《诗经》的温柔敦厚,亦有《尚书》光宅天下的风范。因此,在其晚年,孝宗赐他镌有“忠诚不怠”、“谦亨忠敬”的象牙印章和带有“才华明敏”、“补衮宣化”字样的金石印章也不足为奇。由此可知,覃昌虽则是宦官,但他的个人修养和学识缺不比知识份子低。

明朝好太监是谁(谁是明朝太监里的第一好人)(1)

覃昌虽历经五帝,但无论是哪个皇帝在位,他都能深得圣心,当中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其平坦的仕途。不过除了覃昌是“优秀”的学生外,他升官之快也是有政治考量的。作为明宪宗朱见深十岁时的伴读,这份从龙之恩已经为他那平步青云的仕途奠下基础。如果我们梳理《明实录》,可以发现在成化年间覃昌传旨的次数是为89次,远超于萧敬的9次,李荣的49次,以及怀恩的30次。

只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覃昌作为宪宗旧人,又如何获得孝宗的青睐呢?除了是覃昌力尽本份,在任职期间多次主持皇室选妃、皇子冠礼、太皇太后上徽号等等大礼,还因为覃昌在万贵妃提出改立兴王,废朱佑樘太子之位时所尽的一份维护之功。当时宪宗试探怀恩,想改立太子。可惜怀恩宁死不屈,以致被罚守陵凤阳。其后,覃昌掌印后,依然坚守前任之志。不但寻助于阁臣万安、刘吉,更以泰山地震为由,肯定当今太子是应天象。在两人力挽狂澜后,终保留了朱祐樘太子之位。

故而言之,覃昌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没有滥用权利,反而坚守初心,把仁德贯彻一生,所以我们在谈及明朝好太监的时候,可不能只想到怀恩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